中国的未来在农村:5.5亿农民的消费潜力,抵得上一个西班牙
2020年自上而下都在喊提振消费,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连年下滑,2020年甚至可能低于1%,虽然有疫情影响因素,但消费乏力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消费乏力是因为百姓手里没钱,应该提高工资。提高工资,或者国家发消费券,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没有实际意义。盲目让企业多发钱,反而会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利于企业发展,最终降低就业。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被忽视了,如果把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提上去,中国内需市场扩大20%都不是问题!这个群体就是农民!
2019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达5.5亿,但人均消费支出仅13328元,仅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47.5%!如果农村居民消费达到城市居民的80%,就能新增5万亿元的消费市场,相当于西班牙举国之消费能力,或者中国所有新一线城市消费之和。可见,农村消费市场有非常大的潜力,与其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扩大早已强弩之末的城市市场,不如想办法去开发农村。农村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何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制约农民消费最大的因素是收入太低,没有能力消费。欲先取之,必先与之。要想让农民承担中国内循环重担,就要想方设法让农民的收入提上去!
1、农村城镇化
让农民变成城市居民,是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做的,202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3%,而发达国家意大利也不过69%,中国城市化已经接近尾声。想进城的农民大多数已经进城,没进城的多数是不想进。逼迫农民城市化来推动消费增长,已经收效甚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农村城镇化”,即让农民就近聚居到乡镇中心,集中建设3-5万人的农民化城镇,以此提高农民的商业化水平。2019年中国有3.5万个乡镇,如果建设10000个中心城镇,仅土木工程一项就相当于建设100个大城市,可拉动相关产业创造数万亿GDP,带动数千万人就业。而人口聚居后,商业、娱乐、旅游、餐饮、物流都会随之繁荣,不仅能拉动消费,还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最重要的是,农村城镇化完全不影响农业生产,可谓一箭双雕。农村城镇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原有村落还可以推平还原为耕地,增加中国耕地面积,可谓一箭三雕!
2、提高粮价
中国粮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谷贱伤农,椎心泣血。现在一亩地种植粮食,一年产出不过3500元,扣除成本,净收入不过两千元,这如何能让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农民没尊严,粮食安全谁保障?20年前3斤小麦相当于一碗牛肉面,现在15斤小麦才能买一碗牛肉面,中国粮食价格已经完全脱离了物价水平!建议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价格提高50%,到2030年提高到100%。我能接受的粮食价格,小麦3元/斤,大米5元/斤。节约粮食不能靠口号,要靠价值,粮食贱如土,谁都不会爱惜!粮价提高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升,经济内循环才能动力强劲。
3、制造业下乡,农民收入多元化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有农忙和农闲之分,在农闲时如果有份工作就可以获得第二份报酬。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民打工和农业生产不可兼得,如果能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到农村,就能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建议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将城市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农村,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促进农村就业,让农民获得第二份收入。制造业下乡,将大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能力。
4、复制城市商业模式
快递、外卖等城市司空见惯的商业模式,在农村却很难见到,是农村人没有收快递、叫外卖的需求吗?不是,是平台没有把这些服务拓展到农村,这极大的压制了农村的消费行为。制约服务下乡的最大因素是农村人口分散,服务成本高。现代各种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构建在人口高度集中基础之上的,走的是规模路线,没有人口的集中,农村终将被现代社会所抛弃,农村城镇化势在必行!农村城镇化后,就可以把城市的许多商业模式复制到农村,从而创造出更多消费需求和就业机会。农民不需进城,就可以进入商业化时代。
有人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非要逼着农民商业化?
商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机制之一,商业化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要满足消费需求,就必须卖力工作获得更多收入。城里人的手机用一年就换,一定要追求最新最好的智能手机,而农村人三五年才换一部手机,哪种有利于社会发展?商业化如同一根鞭子,鞭策着每个人努力的工作,为心中的欲望工作,为活的更好工作,为活给周围的人看而工作。农村要想富起来,就必须走出无欲无求的小农经济,走进高度竞争的丛林社会。而且农村很多贫困是懒惰性贫困,而商业社会是消除懒惰最有效的办法!
中国小农经济该结束了,未来中国农村也应该是高度竞争的丛林时代!听起来很残酷,但社会法则如此,改革开放前不残酷,但穷!
关注城市帝国,城市、农村、经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