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和应用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在历代太极宗师的拳论中,都对“十三势”有着重要的论述。所谓“十三势”,是指太极拳十三种基本技法的名称,即:掤、扌履、挤、按、扌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太极拳就是由这“十三势”中的单式组合构成,在各个单式周而复始的演练过程中,形成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绵延不断之势,故而太极拳又被称为“长拳”、“绵拳”(“绵拳”是绵软之意,不是“绵延不断”之意)或“十三势”(也有人认为早期叫“十三势”,后来改称“太极拳”,尚无定论)
就技法而言,太极拳的技术内容也不限于“十三势”,这十三个字只是对太极拳丰富技术内容所作的高度提炼、其核心技法是四个字:掤、扌履、挤、按,也叫“四手”或“四正手”,也就是揽雀尾所包含的几个动作。扌采、挒、肘、靠四种技法称为“四隅手”,与掤、扌履、挤、按合起来叫“八法”。“八法”之外,“十三势”还强调在行拳中应注意步法、手法、眼法在五个方位的变化——“进、退、顾、盼、定”。此外,还有“中、滞、通、虚、实”五个方面综合性的技术要领,要求通过协调周身来达到随机应变、立于不败之地之目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合起来,就构成了“十八在诀”的基本内容,即:
掤在两臂,扌履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扌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二、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
1.掤在两臂
“掤”字的含义即是掤架、挡阻、防御对方的进攻,动作主要向前,方向为正。它的劲点,也就是接触点,在手腕到肘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手指到上臂,就是整个手臂,因此说“掤在两臂”。主要拳式如起势、左右掤等。
“掤”的劲法特点是“圆撑”,即“掤要圆撑”。“圆撑”这两个字,特色是圆,就是说,光“撑”不够,还要“圆撑”。圆形受力大,抗压性强,如此方能“劲足”。“圆撑”主要体现在腕要圆、肘要圆、肩要圆,依此类推,周身都要圆。掤的时候,肘、肩骨节要撑开,腕、掌骨节也要撑开。这也就是“十三字行功诀”中所讲的,“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2.扌履在掌中
“扌履”字的含义是顺着来势、来力而抹带、引化,动作主要由前向后,方向亦为正。至于劲点,前手在尺骨下近掌腕部,后手在掌心或掌背。特殊情况下,前手劲点也可在腕肘之间,即:可用两手黏住对方的手、肘部,也可用前手小臂捋住对方的肘部,同时用前手手腕封住对方另一手。
扌履的劲法特点是“轻随”,即“扌履要轻随”。“随”是顺的意思,“轻”是黏活、不用大力、拙力的意思,“轻随”就是顺着对方来势向后回引,因势利导,使对方的力得不到实点而落空。
3.挤在手背
“挤”字有拥推、排挤、合力向前的意思,劲点在小臂外侧,劲法要横,即:“挤要横封”。
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当我扌履对方、对方劲力回撤时,我右手臂外旋微横,劲点在右手肘腕之间向前,左手附后助力,以直接反弹劲前挤,有合力向前拥推之意。因此,“挤”主要有两挤:一是“扌履挤相连”,直接反弹;二是“横化直挤”。“横”、“横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手臂逼住对方的两肩头和胸部,其劲势像一条横杠封锁在对方胸前,使对方不得化解而为我所制。
4.按在腰攻
“按”字的含义是将对方的来力向下挫、截,然后再是向前推。严格说,“推”是“按”的延续,是“按推相连”。因为推前先按,所以说的时候只说按不说推。
“按”的劲法特点是“腰攻”,即“按在腰攻”。意思是说按推的时候不要只用局部的动作,不要只用掌力去推,要用整体的动作劲力去完成。要用腰劲、肘劲、掌劲同时地收与放来完成,笔者将其称为“腰看着肘,肘看着手;腰顶着肘,肘顶着手”,意指要用相互关联的整劲去完成动作。
5.扌采在十指
“扌采”字的含义是摘,有摘取的意思。动作有些象摘柳枝花茎,手指要掐实后猛一折,枝茎就断了。掐不实、动作慢就不易折断。因此,“扌采”的劲法特点是“实”,即“扌采要实”,主“短”、“实”劲,速度要快、劲点要实。比如,“扌履”中就含“扌采”,手挥琵琶、海底针、十字手等也是。又比如做“转身左蹬脚”接“左搂膝拗步”时,右手在体侧后上,先要五指下沉再屈肘前推,五指下沉的做法是右手小指一侧向尺骨手腕部合,右肘臂随之下沉,这一手也叫“扌采”,只是这个动作和做法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掉。
6.挒在两肱
“挒”字是太极拳的专用字,《汉语大字典》有“挒,捺也”,“挒,扌桀也”,“挒,捩也”等意。但根据太极拳的技术含义和劲法,“挒”字的含义应当指挒开、撕开、分开,劲力方向是斜方向。“肱”是指胳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手臂,“两肱”就是自己的两条胳膊要同时起作用向对方攻击。“挒”的劲法特点是“惊”,即“挒要惊”,就是要快、要脆、要突然,要震惊对方。
挒劲有正挒(顺挒)、反挒、圆转挒等。
7.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肘在屈使”是指在用肘法的时候胳膊要屈起来用,以发挥肘尖的作用;“靠在肩胸”是指用自己的肩头和胸部去冲击对方。肘法突出一个“冲”字,即“肘要冲”;靠法突出一个“崩”字,叫“靠要崩”。两种劲法都含有突然、短促、迅猛的特点。
“肘”和“靠”都是太极拳在近距离应敌时使用的方法。
8.进在云手,退在转肱
这两句既讲进退手法,也讲进退步法。“进”是前进之意,“云手”是指手或手臂的技术动作,因此“进在云手”是指向前进攻对方时手或手臂进击的技术动作。在套路中“云手”是其典型动作,但用的是横向移步法。手法上主要是以双臂的掤、挒、按、扌采,由下向上、向前做连环缠绕动作,起到封拦进追对方之功效。拳诀说“云手三进臂上攻”,就是此意。
“退”就是后退,“转肱”是指手或手臂的技术动作,“退在转肱”是说不要消极后退,而是在积极防守中后退,脚退手进,下退上攻,边退边攻。如“倒撵猴”动作,就是两手臂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前做左右连环圆转,在退步中封拦打化对方的进攻。拳诀说“退行三把倒转肱”,就是此意。
9.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这两句讲全局,重在眼法。“顾”和“盼”都有看和关顾的意思。“三前”是指手前、足前、眼前这上、中、下三路;“七星”是指头、肩、肘、手、胯、膝、足。拳诀上说:“遇敌上前迫进打,顾住三前盼七星”,“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这就明确指出了在两人对峙或对练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眼、手、脚,也就是上、中、下三路的整体动态和头、肩、肘、手、胯、膝、脚的具体变化,总之强调的是一种整体关系。
10.定在有隙,中在得横
对“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的技术解释,太极拳家吴孟侠在《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说:“定是找好对方的空子”再进击,即“有隙”;“中是击中,要想将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这里“得横”的概念,指“得”对方的“横”,即找到对方的横向位置,其稳定性差,便于发劲。
太极前辈对“定在有隙,中在得横” 的解释。
同样,弓步也存在上述这种辩证关系。太极拳家练功夫,常将套路中的单式拆开作为桩功单练,如提手上式、手挥琵琶、搂膝拗步等,以此来增加“合四方”的内力功夫。
11.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这两句主要讲身法劲法的虚实轻灵。“滞”即凝积、不活,它的反意就是“通”。有人认为“双重”的“重”不念“重(zhong)”而念“重(chong)”,意思是从阴阳角度来说,重(chong)为纯阳,阳中无阴为“重(chong)”。对这个观点,笔者此处暂不作评论,但很明显,这里的“轻”字显然是相对于“重(zhong)”字而言,“重”是“轻”的反意词,因此笔者以“重(zhong)”字来解读。这样,“通在单轻”理所当然地就是“滞在双重”的反义词了。“通”是顺达,能顺达则能轻灵,含有虚实分清之意。其实,“双重”问题理解清楚了,“单轻”问题也就自然明了了。
要克服“双重”的毛病,就要从各种基本功法训练和体用实践中去找。另外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意识上不要有“武术就是打人逞强”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念头,要把武术动作看成散步,在情绪上动作上首先做到放松,就较容易将武术动作和技击内容融入自然状态之中,而不刻意为之。
综上所述,“滞在双重,通在单轻”是太极拳“虚实说”的重要内容。杨澄甫宗师有言:分虚实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因此,可以说,“滞在双重,通在单轻”所体现的“虚实”理论,是太极拳体用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12.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首先说明,这里的“虚实”不是两腿分虚实的虚实,而是指劲法技法的虚实。“虚”就是空,不实在,不确定,摸不着。“守”是守护住,保持住,不贸然而进。
杨氏太极推手的特点,讲究的是“劲道”技法,并不以擒拿摔跌为主。这是说在推手中,要从对方劲力劲点的虚实变化中去找自己的基本应对方法。 一方面是你主观的力如何作用在别人身上,另一方面是别人的力客观地反映到你的身上。
总而言之,掌握了拳架套路之后,就要追求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要从“十八在诀”的字句含义上下功夫去理解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去领悟太极拳阴阳虚实变化的哲理,要在劲法、技法、手法、步法、身法、眼法上融会贯通,要从有形有象的具体动作中修炼过渡到无形无象、随感而化的高层阶段。其用意,不求技击之末,但求道法自然,意趣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