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迁都对北魏有何影响?
接下来古朝网告诉大家的是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迁都对北魏有何影响?希望以下内容能揭开大家的是疑惑!!
在刘裕建立宋朝以前,我国北方兴起了一个国家,叫做北魏。原来,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曾经灭亡了一个代国。淝水之战以后,鲜卑贵族拓跋珪在公元386年乘机称王,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历史上称为北魏,也叫后魏。两年后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改称皇帝,就是道武帝。传到他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时,北魏先后灭了后燕、夏、北燕、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跟江东的刘宋王朝南北对峙。从此,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北魏的皇位传到第六代,继位的年轻皇帝,后来成了一位厉行改革的政治家,他就是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三岁被立为皇太子,五岁那年登基。他什么事也不懂,由祖母冯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治理国家。
冯太后是个女政治家,她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对官吏实行俸禄制度,从而打击了贪污和奢侈的风气。实行“三长制”(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清查出了许多隐瞒的户口,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实行均田制,把政府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农民有了衣食来源,交得出赋税,使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农业生产也有了发展的可能。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冯太后死去,二十四岁的孝文帝筑亲自执掌起朝政大权来了。到这时候,他已经读了很多汉族的经书和史书,对汉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有卓越的见识。他很有才华,常常在马背上口授文章,让随从记录,整理出来用不着改动一字。他颁发的诏书,都是亲自起草的。他的武艺也很好,射箭百发百中,能用手指敲碎羊的肩脚骨。这样一位有真实本领的孝文帝知道,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继续冯太后的改革。为了加强同汉族的联系,并且便于进攻南朝(这时候南方是齐朝),他决定把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去。
迁都是件大事。那些保守的鲜卑贵族们,因为留恋旧都,平城的田地财产,害怕迁部以后会要改变生活方式,更担心会要失去鲜卑人勇悍善战的性格和习惯,不能继续统治汉族,所以他们竭力反对迁都。为了冲破这种阻力,孝文帝想了一个办法。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夏天,孝文帝忽然宣布要大举南征,讨伐齐朝。这时,任城王拓跋澄和其他贵族、官员,纷纷反对。孝文帝退朝后,单独留下拓跋澄,向他说明了迁都的重要性,并告诉他南征是假,目的是率领军民迁都中原。拓跋澄明白了他的用意,马上表示拥护迁都计划。
就在这年七月,孝文帝率领文武大臣和二十万军队,开始,南征。大军到了洛阳,因大雨停留了几天。天晴后,他穿上戎装,跨上战马,继续前进。群臣见这情形,都跪在马前,又请求他停止南征。群臣为什么这样反对南征呢?原来四十三年以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发兵十万,攻打宋朝,结果魏军损兵折将,反而引起了宋朝对北魏的大举进攻。大臣们非常害伯重蹈覆辙,所以都来谏阻孝文帝。于是,孝文帝就乘机说:
“如果不南征,那就把都城迁到洛阳来。”他并且下令,愿意迁都的站在右边,不愿意的站在左边。所有随军贵族都纷纷站到右边,高呼万岁。迁都的大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接着,孝文帝就派大臣负责修缮洛阳的宫殿,同时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去向留守都城的贵族、大臣宣讲迁都的好处。第二年他又亲自返回平城,进行说服工作。然后,再让跟他南下的随从官员回到平城,把家眷都接到了洛阳。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的都城正式由平城迁到了洛阳。
为了进一步消除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隔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就大刀阔斧地继续进行改革。他首先下令禁止使用鲜卑话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而以汉语为北魏唯一通行的语言。他对大臣们说:“三十岁以上的人,说话是一下子改不过来的。但三十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人,如若仍旧说原来的语言,那就要降官降爵。”
他接着下令改鲜卑人的复姓为单姓,带头把自己的复姓拓跋改为单姓元,于是,他也由拓跋宏改称元宏。北魏皇族九个复姓和各部落的一百一十八个复姓,也都改为单姓,鲜卑名也改为汉名。他还下令,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去的,就安葬在洛阳,不得迁回平城安葬,并把他们的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县。
鲜卑人的衣服是紧身窄袖,魏文帝认为不符合中原的礼仪,下令研究改革。花了六年工夫,制定了官吏的冠帽和服装,还模仿南朝的样式改革了妇女的服饰。
北魏前期,帝王一年一次的祭天活动,还保持着原始崇拜的仪式。到了魏文帝,他下令不要再去祭祀原来所崇拜的天和神,改用汉族皇帝祭天、祭地的仪式。这在迷信盛行的封建时代,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北魏初年,官吏名称大都是汉和鲜卑杂用,所以有一部分官名虽然用的汉名,却是很奇怪的。像汉族朝廷所任命的将军,通常称为车骑将军、镇东将军、平北将军、前军将军、右军将军、龙骧将军等等,北魏的将军却叫郑兵将军、宋兵将军、楚兵将军、吴兵将军等。孝文帝完全模仿汉族王朝的名称,把政府系统文武官员的名称,改成和两晋、南朝没有什么两样了。
孝文帝又两次改定法律。例如废除了北魏初期的车裂和腰斩的死刑,停止杀五族、杀三族等残暴的刑罚。
对于这些改革,顽固守旧的鲜卑贵族当然不满意,他们在暗地里加以破坏。太子元恂因为害怕洛阳天气炎热,时常留恋在凉爽的平城游逛的乐趣,守旧的贵族们于是勾结起来,煽动元恂进行分裂活动。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孝文帝到崇山去游览,留下元恂镇守洛阳。元恂打算偷偷返回平城。孝文帝发觉以后,就下诏把太子废为庶人,不久又用椒酒把他毒死了。同一年的冬天,鲜卑贵族中的元老穆泰、陆叡,秘密联络镇守北边的大将军、代郡太守、阳平侯等几个人,共同策划推戴阳平王元颐为皇帝,占据平城,起兵叛乱。孝文帝得知这一阴谋后,就派忠实可靠的任城王元澄领兵前去平叛,接着他自己也出巡平城,把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了。由于采取了这些坚定的措施,消除了隐患,就为改革扫清了道路。
孝文帝继续推行均田制,并迁都洛阳,进行其他一系列改革,无非是想以中原正统继承者的资格来治理国家,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使北方久经战乱而残破的经济有了发展的可能,缩短了鲜卑人从氏族制和奴隶制向封建化飞跃的过程,为鲜卑族和汉族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孝文帝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