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陶仓楼

陶仓楼以其古朴的造型,制作的考究,精美的彩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啻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陶仓楼作为汉代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在全国各地陆续有所发现,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天津、北京等地均有发现,但数量较少,造型单一。

陶仓楼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及周边地区。1953年,河南荥阳县城关乡魏河村出土有七层灰陶仓楼;1963年河南密县出土有三层陶仓楼;1973年,河南南阳县王寨画像石墓出土有三层黄绿釉陶仓楼,等等,虽然数量少,但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这里不再赘述。但焦作之外这些地区出土的陶仓楼与焦作陶仓楼相比,无论从造型、工艺与制作上都相对较为简单,部分陶仓楼从型制结构上或彩绘艺术风格明显受到了“山阳”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都有焦作陶仓楼的影子。

三层带猪圈灰陶楼

三层彩绘陶仓楼

焦作陶仓楼目前出土的有近200座,从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到七层,数量大,类型全,三层以上的就有110余座,多数为通体彩绘,做工考究,举世无双。存续年代从西汉晚期到西晋时期,横跨东汉、曹魏时期。所以说,焦作陶仓楼深刻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为后世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它融汇了神话传说、抽象艺术与市井生活,是集建筑、农业、军事、绘画、雕塑、陶艺、葬俗于一体的建筑模型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焦作陶仓楼也从一个侧面深刻展现了其出土地——汉山阳城当时的兴盛繁华。

焦作陶仓楼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楼院式、连阁式、联仓式、简易模式和模拟式。

二层二联仓彩绘陶仓楼

简单来说,楼院式陶仓楼由院落、仓体、楼体三部分组成,出土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多为五层,少数为四层;连阁式陶仓楼是在楼院式陶仓楼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的一种大型陶仓楼,由院落、仓体、主楼、附楼及连接主附楼的空中阁道组成,仅发现于焦作地区;联仓式陶仓楼由圆形仓、楼体两部分组成;简式陶仓楼由一个长方形仓体和一个简单楼体组成,相对前三种而言,制作极为简单,体量矮小;模拟式陶仓楼与前四种不同,严格来讲,不属于随葬明器,它是仿照楼院式陶仓楼,用砖在墓壁上砌制出陶仓楼模样,不可拆卸移动。

二层三联仓彩绘陶仓楼

这五种陶仓楼,从存续年代来看,楼院式陶仓楼延续时间最长,上限不超过西汉晚期,下限大致为东汉晚期。焦作地区的考古资料证明,西汉晚期、王莽“新”朝或东汉早中期,是焦作地区楼院式陶仓楼烧造的黄金时代。东汉晚期,楼院式陶仓楼逐渐被制作更简单的简式陶仓楼取代;至曹魏和西晋时期,楼院式陶仓楼作为随葬明器已基本绝迹,但从模拟式陶仓楼的形象中,仍可看到楼院式陶仓楼的身影。

焦作市博物馆“山阳印记·汉代陶楼综合陈列”展厅一角

焦作市博物馆内的“山阳印记·汉代陶楼综合陈列”展厅

对焦作陶仓楼最有发言权的当数焦作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经他亲手发掘的焦作陶仓楼就有二三十座。1987年,韩长松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来到焦作工作,从事考古工作30余年,现在是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记者慕名拜访他,温文尔雅的韩长松讲起焦作陶仓楼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令人钦佩不已。在其所著的《焦作文博考古与研究之二焦作陶仓楼》一书中,对焦作出土的陶仓楼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彩绘陶院落

陶仓楼,简单来说,就是将储存粮食的粮仓和供人居住的楼房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质地为陶,故名陶仓楼。

先来说说这个“仓”。在古代,仓的称谓有囷、仓、禀、鹿等,其中囷指的是圆形粮仓,仓、禀、鹿是方形粮仓。《说文·仓部》有“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为大家所熟知的“仓禀实而知礼节”中的“仓”即是粮仓之意。焦作出土的联仓式陶仓楼就多为圆形的囷,也就是圆形的粮仓。

五层彩绘陶仓楼

再来说这“楼”。《说文》中有“楼,重屋也”,指出楼就是多层的房子。据专家考证,楼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用于居住和娱乐的高楼已随处可见。东汉时期的古诗《西北有高楼》中就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的描述。

“仓”和“楼”虽然在古籍文献中有单独描述,但“仓楼”组合在一起,目前还没有发现历史记载。但在2008年,焦作白庄汉墓出土的三层二联仓彩纷陶仓楼上出现了“囷楼”的称谓。在该陶仓楼仓前的楼梯底面,墨书有“囷楼万石”文字。就是这一重要发现,有力证实了两汉时期焦作已有“囷楼”的称谓,这也可能是我国古代对“仓楼”最早的命名。

现代意义上的陶仓楼名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这个名称也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在早期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全国各地对陶仓楼命名有仓、仓楼、陶楼、楼阁等。近年来,随着陶仓楼出土数量的增多,“陶仓楼”逐渐成为这种类型文物的通用名称,陶仓楼一名从此名扬天下。

(0)

相关推荐

  • 河南日报刊登焦作十一中学生调查汉代陶仓楼研究报告

    近日在网上检索,偶然发现河南日报于2016年10月25日刊发了我校科技创新小组探究焦作汉代陶仓楼的研究报告,连忙查找电子版,下载报社的PDF文件,嘱咐家长寻找和搜集本期报纸,准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报名. ...

  • 颐和园 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在仁寿殿之北 这里是乾隆时怡春堂的旧址 光绪时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居住 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改建 其最主要的建筑就是 大戏楼 另外还有颐乐殿和庆善堂 是太后皇帝观戏和休息的地方 观众一般是从北门进入 ...

  • 汉代高层建筑的缩影:东汉陶仓楼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其建筑还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时,精巧的房屋设计已相当成熟,高层建筑蔚然成风.而能够体现这种风貌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模型,当属河南焦作市博物馆馆藏的陶 ...

  • 河南焦作修武城隍庙

    修武城隍庙位于修武县东门里大街路北.据民国<修武县志>收录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城隍庙碑记>记载,此庙创建于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年),其后代有修葺.道光十年,改建 ...

  • 二院7楼

    二院7楼

  • 焦作十一中学生研究陶仓楼 师专学报刊发其研究成果

    近期,在对焦作汉代陶仓楼进行系统调研之后,焦作十一中学生孙正晨撰写的<从焦作出土的陶仓楼看汉代山阳城的富庶繁华>一文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刊发.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2016年8月10日,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孙正晨.蒋淼和王紫玥三位同学到焦作市博物馆实地考察焦作汉代陶仓楼,零距离感受厚重的山阳文明.此次考察使项目小组对焦作汉代陶仓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 ...

  •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2016年8月27日上午9时许,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在高三9班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此项目是我校众多科技创新教育项目中一个典型,高三9班孙正晨.蒋淼.王紫玥三位同学围绕焦作汉代陶仓楼,利用节假日 ...

  •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到市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文献查阅.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到焦作市图书馆查阅与汉代陶仓楼有关的资料. 孙正晨查阅<修武县志>. 蒋淼在过刊书库查询文献. 王紫玥在过刊书库查阅文献. 调查小 ...

  •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走访市文物局等多家单位

    市文博学会. 近日,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相继到市文物局.市博物馆和市南水北调办等多家单位拜访领导和专家学者,聆听指导和建议. 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市文物局局长邢心田牺牲休息时间, ...

  •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到市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

    近日,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调查小组利用节假日到市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社会. 向市民做义务讲解. 向市民做义务讲解. 向市民做义务讲解. 向市民做义务讲解. 义务讲解员活动结束后 ...

  • 焦作日报报道十一中学子调查研究汉代陶仓楼系列活动

    十一中的汉代陶仓楼科研调查小组成员在市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6年9月23日,焦作日报文化焦作周刊对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科研调查小组开展的一些列活动进行报道. 焦作十一中汉代陶仓楼科研调查小组 ...

  • 焦作日报采访十一中学生探究汉代陶仓楼项目的幕后故事

    2017年2月21日,焦作日报记者梁易凝得知我校学生小组调查研究焦作汉代陶仓楼.研究成果在河南日报上发表的消息后,来到焦作十一中,采访师生,挖掘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考虑到孙正晨.蒋淼和王紫玥三位同学 ...

  • 焦作十一中学生研究陶仓楼 焦作工作刊发其研究成果

    近期,在对焦作汉代陶仓楼进行系统调研之后,焦作十一中学生孙正晨撰写的<京畿后苑  帝国重镇--焦作汉代山阳城再发现>一文在中共焦作市委主办的内部刊物<焦作工作>上刊发. 这也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