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城西北一条3公里长走向东南的成渝古道上,13座石牌坊顺序矗立,前后呼应。形制多为三间四柱五楼,面阔约9米,通高约11米,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至光绪十三年(1887)的五十多年间。檐楼顶仿木坊雕出瓦垄、勾头、滴水、屋脊、大吻,而檐下不用斗拱,改用挑出的大块向上弯曲的弧形石,上施雕琢;坊上满布大小字体的题额、楹联、沿革说明,与文学、书法结合紧密,从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隆昌13座坊组成的坊群,连绵数里,蔚为奇观,在全国也可能是最多的了。但由于周围房屋影响景观,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不够,而不如歙县棠樾7座坊群著名而已。是三间四柱三楼石坊,为纪念百岁老人舒承湜而建,坊额上正背面各刻“世上难逢”、“升平人瑞”,是坊群中惟一的三楼石坊。
隆昌古道牌坊群的牌坊之六—南关舒承百寿坊,为纪念百岁老人而建,是坊群中惟一的三楼石坊
两坊在城南关古道上相对跨街而立。清中叶道光后,节孝妇女不断增多,朝廷旌表拨款日益拮据,为一节妇建坊已有困难,于是为多个贞节妇女合建一坊,称为节孝总坊。两坊均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正楼檐下雕“圣旨”牌,上枋镌“节孝总坊”四字,除檐口、坊上有人物花卉雕饰外,所有绦环板均为旌表妇女名录占满。前坊正面的名录即有92人。后坊正面旌表名录约66人。细部雕饰更为精美,明间下枋浮雕“二龙戏珠”,次面上枋雕“暗八仙”吕洞宾的宝剑,曹国舅的阴阳板等。边楼檐角上还浮雕仙女,彩带飘扬,神采奕奕。两坊比例良好,繁简适度,互为衬托,空间丰富,有审美价值。但是,它记载的是几百妇女的人生悲剧,这“石头的史书”,真让人不忍卒读。
四川节孝总坊前坊,记载节妇92人,后坊旌表节妇66人
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2),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檐下雕“德政”牌,横额前后各刻“功勒金石”、“多杜清芬”,下枋浮雕人物花卉。石坊与觉罗国欢德政坊遥遥相对,景观优美。
隆昌古道牌坊群牌坊之八—南关李吉寿德政坊
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形制、造型与李吉寿德政坊相同,明间檐下雕“德政”牌,额上前后各刻“宣慈惠和”、“民悦无疆”,次间绦环板上还刻有“×父”、“慈君”、“节用”、“爱人”等大字,赞颂被表彰者的德政。檐口、下枋均有人物花卉浮雕。石坊位于南关坊群最前面,从坊下向县城望去,可见三座牌坊远去
县城南关七座牌坊在古道上,前后相望,形影相随,风格相似,层次丰富,韵律感强,地方特色浓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上列12座牌坊中,最多的是德政坊,共5座;节孝坊3座,但旌表的人数最多,约300多人;还有功德坊两座,孝子坊、百寿坊各1座,坊上对联和文字表述很多,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惜坊群两侧大多为临时建筑占满,大煞风景,如能为保护古建筑和旅游开发,拆除坊旁建筑,恢复古道斜阳坊群矗立的景观,那么隆昌县城南北这一最大的牌坊群,就不会再默默无闻了。
隆昌南关觉罗国欢德政坊
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三间四柱三楼石坊。檐楼长脊短檐,造型独特,十分罕见,正楼屋脊中馀三层宝塔,两端鳌鱼大吻,檐角还有垂兽。檐下深浮雕花卉鸟兽、“圣旨”匾,高拱柱上深浮雕“天官赐福”,边楼侧做漏花窗,使石坊顶部成为平衡中心和视觉中心,重点突出。明间额上刻“贞完白首”四字,次间如意形板上镌“筠节”、“兰芳”各二字。夹杆石上圆雕小狮。石坊造型优美,雕刻精湛,特色突出,有艺术价值。可惜为民房夹峙、遮蔽,容易损坏,仅中间可以通行,难见庐山真面目。
自贡王氏节孝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