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红烛(11)

​添新灯过新年,1965年的春节如期到来。那年月,即便物质仍很不丰富,即便还要在炸煎粄子的原料中掺入木署粉替代糯米粉,即便孩子们穿着质量极差的“折证布”做的新衫,但是,农村的年味还是很浓很浓的。腊月二十后的油锅味道此起彼伏;早晚的碓间里传来有节奏的咣当声格外悦耳。“闲时莫斗四,年节莫孤凄”的观念深入人心,宁可平时节衣缩食,也要让春节过得体面一些。欣逢春节之际,温老师回到阔别一年的家乡,他也许比我们收获更多的温馨和快乐。

在迎来送往中,喜庆的中国年渐渐地远去了仍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涛声依旧,回到原单位的温老师继续他的老本行,把孩子们惦记在心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好本职工作,始终当好普通教师的角色,始终把做好班主任工作视为最高荣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若干年后,他出现在磜背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印象中他在磜小任教,是在七十年代后期,我有幸与老前辈同框出镜。1980年的学期行将结束,那时的他已经52岁了,全场小学教师中,在年龄的论资排辈上,钟书芳老师排行第一,温老师紧随其后。在磜小工作,离家远条件艰苦,老师们唯恐避之不及,按年龄论资历怎么也轮不到他进山。我不敢肯定,当年是否执行轮流形式安排到山区工作。当真的让他进山时,他欣然接受组织安排,他老当益壮还兼任总务这个苦差事,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为改善教师福利,当年的学校等单位都自行养猪。磜小也不例外,基本上是买来大猪,养它一月半月即宰杀,这做法是钻政策空子以改善老师的生活。那时温老师兼职总务工作,总务负责管后勤,他不但负责老师们的一日三餐,还要伺候猪的一日三顿。据余老师回忆,曾偶尔碰到过挑着米糠的温老师,老远就热情地呼唤“阿余”,群众还以为余老师是他的阿姨呢!余老师心里既高兴又不太好意思。山区学校的总务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哟,米糠是从七八公里远的山外边挑回来的。

那年代物质依然非常缺乏,很多物资必需凭票证供应。正如梁老师所说,成人每年布票执行“丈三六”的标准,粮油肉是关系民生大事,绝对凭票限量供应。当年有政策规定,单位集体养猪可免征收百分之四十的所谓“上调”肉。很多单位都钻这空子,为改善老师们的福利,学校自行养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使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足以体现灵焕老师高尚的敬业精神。在教育逐渐步入正轨的七十年代末,学校开始掀起推广普通话热潮,师生在校园内提倡使用普通话交流,组织各种类型的普通话比赛活动,要求全校老师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且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轮流上公开课,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陈良道校长带头上公开课带头使用普通话教学,其他老师无一例外均使用普通话教学。温老师是全校最年长的老师,一向担任数学教学的他很少使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能力也会随年龄而下降。都这把年纪了要重新学讲普通话是有相当难度的,他本来可以实事求是地向学校反映实际问题,但他没有,他忠实执行学校的统一要求,在他主讲公开课时即使结结巴巴,也大大方方地使用普通话教学。他的敬业精神十分值得赞赏,他那变了味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事后,陈校长除了充分肯定温老师的敬业精神,还专门为其使用普通话教学网开一面,特许他使用方言教学。

后来他被调回了农场小学,机缘巧合我们又在一起工作。再后来他到了光荣退休了的年龄,他在学校工作了37年,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即便在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他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决心,他始终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他有资格享受最高礼仪的欢送仪式。在他退休时佩戴大红花,学校的洋鼓队全程欢送,全校老师跟随欢送队伍全程送行。为报答欢送队伍,家属热情款待送行师生。

现在的他已经是耄耋老者,除了耳背之外身体依然硬朗。他子孙满堂妻贤子孝,一对老夫妻举案齐眉,一脉相承儿孙绕膝。也许耳背的人格外想知道外界的事情,是逆反心理使然。也许与老头子交流很吃力,所以即使有很多话的邓妈也很少对他说,每当不得不说时,邓妈会拉一把老头子的手,老头子随之俯身把耳朵凑得很近很近,这对老夫妻的温馨镜头一直驻留在我的脑海之中。有诗曰:缒绻三生同君老,青丝白发伴夕朝。

温老师家里养了七八十只鸡鸭,全部都是自养自食,不可思议吧!家大业大,每次宰杀七八个,在外面的儿孙经常分享带有家乡味道的放养鸡。我们还参观了他的库房,见识了他儿媳妇酿的客家娘酒,可以装下一斗米的酒坛子排成两长列,有多少坛我就不说了,别吓倒咱的小伙伴们。

邓妈在夸奖儿媳的丰功伟绩时,说儿媳对他们关心入微,并告诉我们婆媳相处“若要好两头来”的深刻道理。温老师是最幸福的老人,不但有妻子的宠爱还有全家人的关爱,全家人都反对他干这干那了,但他依旧孜孜不倦,还是念念不忘锄头和镰刀。他的做法或许可以这么解释: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长度,但可以扩宽生命宽度。温师正是用实际行动扩宽生命宽度!

祝老前辈健康快乐!

(0)

相关推荐

  • 郝素芬 || 回忆我在山西太行师范的日子

    原标题:回忆我的中师生活 作者:郝素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上了"中师生家园"这个公众号,读着往日中师生们写的文章,勾起了我自己对中师生活的回忆,不禁有了想写出来的念头. 1990年 ...

  • [黄石文坛]张尧君的随笔《怀念雷振老师》

    怀念雷振老师  雷振老师是我读大冶师范时三年的语文老师和两年的班主任,他是我学生时代的贵人.   我的学生时代从五岁开始,自小学到中师,我一直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小不点儿".同班同 ...

  • 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2017学年度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总务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构建超前预设.过程聚焦.后续跟进的管理模式,以安全.稳定为中心,做好教育教 ...

  • 阜南王店孜乡中心小学第三届“最美教师”表彰大会暨迎新年大联欢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提高教职工自身素质,营造爱岗敬业的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传递正能量,凝聚精气神,经学校校委会和工会联合会议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20年&qu ...

  • 胡盼:如果…

    鼎尚中学可是出了名的. 二十年前也曾经是无比辉煌,不仅当地所有的学生都到鼎尚中学来读书,就是十里八乡.周边乡镇甚至是外省的学生都慕名而来.(鼎尚中学是三省五县交界处)那时鼎尚中学可是远近闻名,单说借读 ...

  • 现在有班主任津贴了,中层整天累成狗,该不该享受中层津贴

    我们都知道在中小学里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会设置一定数量的行政领导.较大范围学校的校级领导岗位一般设置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若干名,当然,有的学校校长会兼任书记.然后是中层领导,教务主任主管教学,总 ...

  • 甘为红烛(10)

    ​在孩子们跟前他是循循善诱的小学老师,在四清工作队里他是群众的贴心人.没有任何架子的温老师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始终平易近人,他拿得起放得下:脱下文化外衣身穿粗布汗衫,一双沾满泥巴的裤腿,常常出现在田间地 ...

  • 甘为红烛(9)

    ​温老师的教育局之行,以无果告终.经县局秘书股的傅秀芳老师一番解释鼓励后,心情的天空云开雾散,渐渐地变得晴朗起来.毕竟是全场教师中唯一人选,毕竟是光荣使命.一份信任就有一份荣耀,为了这份荣耀必须抖擞精 ...

  • 甘为红烛(8)

    ​会渗出泉水的房间,说实在的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可以肯定地说,绝非节外生枝,是当事人的言之凿凿言.这种情况与房屋所处的地势有关.温屋村的围龙屋建在山脚下,写满岁月沧桑的围屋,早已容颜苍 ...

  • 甘为红烛(7)

    错过适学年龄的邓凤云,似乎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渴望读书充实自己,对学习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她不满足于半工半读的农中学制.为了能读到更好的学校,当年华侨中学刚创办时,她便满怀希望去尝试报名,并顺利 ...

  • 甘为红烛(6)

    二年前的2018年,我在<旧照里的故事>一文中这样描写温老师:他胸围宽广.胸襟开阔,圆润的臂膀给人健美的享受:他鼻翼间两撇有力的弯钩,镶嵌在粗犷的脸庞上显得和蔼可亲:黝黑的皮肤配上一头浓密 ...

  • 甘为红烛(5)

    邓大妈属鼠,比温老师小7岁.到1950年时,满14周岁的她才入学就读一年级.她说都是重男轻女惹的祸.她非常感恩,感恩人民共和国给了她上学的机会,让超过适学年龄的她得以接受文化教育,她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 ...

  • 甘为红烛(4)

    温老师认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的趣事,被时人当笑柄,笑柄时代早已远去了我们.他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得如何,早就无关紧要了,但他那学者不羞.追求卓越.近似痴迷的学习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永不过时的精神,是 ...

  • 甘为红烛(3)

    当年梅州师范毕业后,试用期一年内工资31.5元,转正后即为公职老师,薪酬36元,冠冕堂皇.小学公职老师每月36元的薪饷,维持了二三十年之久,这既不算多又不算少的薪资,让很多民办代课老师可望而不可及.那 ...

  • 甘为红烛(2)

    1950年的土地革命运动中,拥有高中文化的热血青年阿四哥,随之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土改运动. 在温老师的自述中写道:从五零年开始,投身于八字运动,清匪反霸,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组的带领下表现积极,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