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博,出乎意料的县级博物馆(1)

★旅游地点:宜兴博物馆

原本并没有对一个县级市的博物馆抱有多大的期待,纯粹是因为等候小伙伴的时候找个地方猫着。

没想到走进去才发现,原来人家的体量这么大,全馆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平方米,在全国的县级市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进入大门是周延儒会元状元坊,这座坊放在大厅里也真是够气派的,由四百多个汉白玉质构件组成,六柱三间,高十二米,重一百多吨。周延儒,是明朝宜兴人氏,万历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连中二元,在崇祯期间官至内阁首辅大学士,因此又称相国牌坊。

博物馆一楼是美术馆的1号展厅,展出的是“天工清新——史秋鹭、张慧行捐赠作品展”。这两位本身就是极其优秀的画家,其中有一些是他们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则是他们收藏的作品。这批无偿捐赠的作品有百余幅,于今年3月向宜兴博物馆捐赠。

史秋鹭,江苏宜兴人,擅长中国画,在人物、花鸟、山水画等领域均有涉猎,题材与手法多变,兼具士人画与职业画的优长,形成了颇有独立的画风。

张慧行,江苏南通海门人,曾师从俞云阶先生,画作呈示一派盛世清平的基调,作品趣味性和传统性高度融合。

进门第一幅作品就把我们吸引住了,一头斑斓的猛虎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泼墨山水中向我们走来,虎口大张,似乎正在大声嘶吼。

《门外野风开白莲》是一幅水墨画作品,色调淡雅,以墨色为主,这是史秋鹭先生的作品。

《丽人行》用色则鲜艳秾丽得多,画面中几十个丽人衣香鬓影,色调明丽欢快,这是张慧行女士的作品。这两幅画挂在同一面墙上,就可以看出两位画家在画风上的区别了。

《祥瑞图》是我喜欢的风格,大量的留白使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背景只有山丘和松鹤,天上是三名飞天的仙女,地上则是娴静的淑女,主题确实很祥瑞,画面的故事感很强。

捐献的收藏品中有一件《四君子图》,是一副扇面,由齐白石、陈半丁、汤涤、陈番诰等画的,这几位可都是当时北京画坛的大拿。这幅由几位大家合作作画,并由樊增祥题写的扇面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虽然是几人合作作画,但看起来都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只是落款的印章多了几个而已。

出得展厅,有一间很漂亮的大厅,一组雕像是拿着琵琶等乐器的仕女,墙上的介绍是关于茶的。出门有云越楼,看来曾经是品茶的地方,楼外有一组雕像,也是品茗的样子。

朱萼堂是吴仕于明正德十五年为其父吴纶八十寿辰建造的,吴纶去世后,朱萼堂曾经长期作为吴家收藏紫砂茗壶的场所,这里是根据老宅复建的一个厅堂,旁边摆放着紫砂壶、紫砂杯等。

吴仕是宜兴紫砂工艺大家,其实他还是明正德二年的应天乡试第一名,正德九年进士二甲二十三名,官至四川布政司左参政。说到他与紫砂的情缘还是颇有意思的,当年他在金沙寺求学的时候,家僮供春看到寺内僧人捏壶饮茶,模仿试制出了现在大名鼎鼎的供春壶。因为吴仕的影响,紫砂壶在吴地文人中间迅速推广,从此紫砂壶不再是闲人隐士闲来无事把玩的一件玩物或者器皿了。

有人说供春壶是宜兴紫砂壶的始祖,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供春壶的影响绝对很大。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很多,像清代的黄玉磷、江案卿,近代的裴石民,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释延芫等,都是个中高手,万变不离其宗,按照原来供春的原作进行仿制,从而把供春壶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供春树瘿壶,高102毫米, 宽195毫米,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纯薄坚实,负有盛名。

陈列的紫砂壶中,有几件很有意思。例如“曼生提梁”,由清代陈曼生所创,经营的“曼生十八式”之一,壶身平面较大,因而比较适合在上面刻字刻画,一般用段泥制作。而高高的提梁,增强了壶的气势和虚实对比。这只提梁壶上画的是一个放牛娃牵着一头牛,画作生动形象。

欢欣壶是一套紫壶茶具,一只茶壶,四只茶杯外加四个杯碟,式样简洁大方,由北大教授赵为民设计,2009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的时候,由北大校长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布莱尔先生。

“迎”的设计很特别,与一般扁圆的壶身不同,造型很别致。壶身高挑,壶嘴、壶把壶钮的设计富有动感和活动,整体形象如同一位双手合十迎接远方宾朋的谦谦君子。

和平壶以联合国会徽为创作设计理念 ,融合了世界地图、和平鸽、橄榄枝等象征和平的元素,壶嘴是从毕加索的和平命脱胎而来,选用提梁为把。

星云大师曾说:“茶禅四月到宜兴”。宜兴古称阳羡,是华夏久负盛名的产茶之乡。阳羡茶也称义兴茶,始于汉朝,三国时孙吴时代,宜兴佳茗已经享有美名。

东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已经成了江南习俗,到隋朝的时候,阳羡茶更运往东都洛阳。唐代经茶圣陆羽的推荐,阳羡茶始成贡茶。

悠久的阳羡茶文化传统和成熟的宜兴制陶技艺,孕育了紫砂壶的诞生。到了今天,宜兴紫砂壶声名远播,已经远远超过了阳羡茶。

自驾游:宜兴博物馆

10月初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