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在焉:紫石凝英粤博端砚艺术展下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本展览展出馆藏端砚精品200多件,分四大部分,介绍了端砚的材质、制作工艺及人文历史。 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代的端州(现广东肇庆市)而得名,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石质、石品和花纹,以及“发墨不损毫”的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位于我国“四大名砚”之首。

老坑,在宋代已有开采,开采老坑石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老坑洞口地势低,洞底在西江水下百余米深处。雨季江水上涨时能将洞口淹没,干旱的冬季洞内仍然存有积水。采石多在冬季进行,排干积水是采石前必做的一项工程。古时候,数十人排坐在洞内,用竹箕、陶罐将洞内的积水一罐一罐传至洞口,耗时两个月左右才能将水淘干,历史上老坑总共开了不过二十次,90年代时已封坑,不再开采了。这方端石桐叶砚是由老坑的砚石制作的,砚背随形巧雕梧桐叶纹,生动别致。老坑的砚石细滑娇嫩,石品花纹丰富,是最受追捧的名贵砚石,冰纹与朱砂斑是只有老坑石才有的花纹。

除老坑石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坑口如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等等,其中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在端溪诸坑中石质最优,俗称“三大名坑”。 天蝠云龙砚具备麻子坑石的特点石质细嫩油润,石品花纹丰富,且有石眼,传说乾隆年间高要县有一位名为“陈麻子”的人发现了此坑,并冒险开采,所以将此坑洞命名为“麻子坑”。

不同的坑口出产的石质各不同,每个坑的砚石都有其特有的石质及石色。端石各坑洞石色有所不同,是由各坑洞砚石矿物成分的差异决定的。而由于构成各坑洞砚石矿物的主要成分比较接近,又决定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大多是以紫色为基本色调。

在我国品类众多的石砚中,惟有端砚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花纹,石品花纹是各种矿物质在端石中局部聚集。端石夔纹长方砚雕工精细,砚中含有端石中最为名贵的石品花纹之一鱼脑冻,照片显示的就是鱼脑冻,有鱼脑冻的的端石特别细腻、幼嫩,就象“小儿肌肤”一般。鱼脑冻只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砚石中出现,因其名贵,制砚过程中往往被完整保留于砚堂。

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端砚的形制经历了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可归纳为规矩砚、象形砚以及随形砚三大类。

由一方砚分为两个长方形的砚形称为双履砚,这种砚较为实用方便。可同时磨不同的墨,古人常用其中的一方磨墨,另一方磨朱砂等;也可以一方磨浓墨,另一方磨淡墨。有的双履砚可左右分离,成为对砚,这种对砚的形式一直传至后世,甚至演变为一块佳石一剖为二,成为左右对称的纯欣赏性对砚。


端石双凤随形砚


端石长方形板砚


端石灵芝如意砚


清乾隆 端石云汉昭回砚


清初至乾隆  五岳真形随形砚


清道光 端石东坡笠砚


清光绪  端石荷叶砚


清代 端石如意纹腰鼓型砚


端石田鼠棉豆砚


清末 端石圆形石渠砚


清光绪 端石云纹随形砚


清同治至光绪  端石雕花瓜形砚


清光绪 端石灯笼池砚


清晚期  端石云蝠砚


民国 长方形砚


大明 钟形砚


嘉庆 阮元铭端石砚


清代中期 端石灵芝池砚


道光 鱼形端石砚


清代晚期 端石龙虎纹砚


清光绪 百蝠长方砚


清中 端石兰亭砚


乾隆 松云图砚


乾隆 蕉叶端石长方砚


王东华拍摄资料



本文图片除王华东拍摄外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文字摘录自展览解说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