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耿‖我的客家文化情结【推荐】 2024-06-15 02:15:12 我的客家文化情结 张维耿 我老家在梅县,自六岁随父母由赣州回迁祖居地以后,在梅县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耳濡目染,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给了我久远的影响。说客家话,唱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家住楼下塘,在梅城近边,说的是标准的梅县话音,上个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在我们楼下塘招了一位海外客家话节目播音员。我们村有一位堂叔叫才伯的唱山歌真了得,能够出口成章。对方放歌问他姓名,他随口唱道:“老打老实话汝知,伢屋就在社官尾。弓长就係伢个姓,十字加撇係伢名。”我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偏重修习汉语专门化课程。读大二时就开始用学到的国际音标,对照方言调查字表记录梅县话读音。假期探亲回到老家,常关注梅县话的习用语,包括歇后语和谚语,收集了不少客家话常用词语。我1960年毕业留中大中文系工作,担任过现代汉语、汉语修辞学、语法修辞和写作等课程,开放改革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80年代初,北京大学王福堂教授对袁家骅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和《汉语方言字汇》、《汉语方言词汇》进行修订,约请我作为梅县话的主要发音人,对有关部分进行订正,历时近十年。我提出梅县话有阴平字和阳平、上声、阴入字连读变调,为编者增补到新版《汉语方言概要》中。1982年,我与78级的学生伍华合作,写了《梅县话的“动+ae”和“形+ae”》,发表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后来我发现客家话的“食朝”、“食昼”、“食夜”与日文的“朝食”、“昼食”、“夕食”相似,写了篇短文发表在《世界汉语教学》创刊号;还写了篇论文《汉语普通话与广州话、梅县话动词“体”的比较》,刊登在《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第3期。90年代参加省中国语言学会年会,我与几位梅县籍的学者商议编写客家话词典,得到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支持。经过两年时间的收集和整理,由我担任主编的《客家话词典》于1995年出版了。与此同时,国家汉办要我们中大编写一册为海外客属华人阅读的文化读本。我与英语专业毕业的潘小洛老师合作,编成《华客文化》一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全书共25课,其中中华文化13课,客家文化12课,有汉英对照,可用为外国学生的中级汉语阅读教材。1994年退休后,有较多时间撰写论文。我是道地的客家人,又钟情于客家文化的研究,应邀出席过国内外不少有关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十多年来,我出席过香港和新加坡召开的客家学国际研讨会和赣州、成都、河源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客家方言的汉字书写和注音》、《多元文化认同下的东南亚的华语和客家话》以及《客家的烝尝与祭祀》、《梅县丧葬的礼俗及其与儒佛道的关联》、《客家人西向播迁与客方言水源音》等论文。广西北海市召开的客属恳亲大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因身体不适没能参加,发送筹委会的《和则两利 斗则俱伤——客民播迁与族群和处》一文刊载在论文集中。今年10月,福建宁化县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我提交的论文《客家祖地与客家民系的形成》通过终审入选,因年事高难于承受旅途劳累未应邀前往赴会。此外我还出席过广东中山、增城和梅州等地召开的客家方言研讨会,江西石城、惠州、梅州等地召开的客家文化研讨会,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退休以后,我还出版了两册专著和合作编写了几本专书。2001年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约我编写《客家话一月通》,于2002年1月出版,配录音带两盒。此书一版再版,行销甚广。鉴于《客家话词典》早已绝版,曾向广东人民出版社提出修订,出版社无意于此。我想到作为一名语言学者,应该也有责任为客家方言留下一份梅县标准音的语汇记录,终于鼓足勇气,在《客家话词典》所收词语的基础上,加上多年陆续收集积累的近千条梅县话词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重新编写和电脑打字,完成了《客方言标准音词典》的全部书稿,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1月出版。词目近五千条,用《梅县话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注音,计370多页,48万字。本词典创制了79个客方言字,与深圳大学学者合作制成软件,可供下载使用。合作编写的专书则有《客家风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广东客家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客家文化大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这三本专书有关客家方言的章节由我撰稿,计七万字。回顾几十年来致力于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的研究,出版了4册专著,发表了20多篇论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首先要感谢中大母校的栽培,为我打好了比较好的语言文学功底。其次,我是客家人,从小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具有研究客家学的先天优势。我始终没能忘记哺育我成长的客家文化,孜孜不倦地为传承客家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许就是那深深的客家文化情结一直在驱动着我的缘故吧。 作者:张维耿(2020年2月29日)作者简介:广东省梅州人,中山大学教授,为一至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二至四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修辞学》(与黎运汉合作,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年版)、《汉语修辞学》(与李圣超合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客文化》(与潘小洛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客家话词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赞 (0) 相关推荐 他们是最正宗的汉人,只说古代汉语,学者:虽然很难听懂,但好听 汉语是汉族的传统语言,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之间其实有明显差别.汉语所经历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拿发音举例,<切韵><广韵>等几本古代韵书记载 ... 中国十大最难懂的方言有哪些? 湖南台著名主持人汪涵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诚然,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和地理等要素的重要载体,体现当地人文.习俗和特色. 中国幅员辽 ... 张维耿‖丰富多彩的客家儿歌 丰富多彩的客家儿歌 文/张维耿 生活在客家地区的儿童没有不唱过客家儿歌的.客家儿歌内容丰富,词句通俗,琅琅上口,好唱易记.我们这些上了年岁的人,至今都还能记住不少幼时唱过的儿歌. 客家儿歌与客家文化息 ... 秋歌II河源林寨古镇采风,浓浓的客家文化【推荐】 2012年10月26日,我随梅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前往河源林寨镇摄影采风.林寨镇总面积76.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人口3.2万.境内属小盆地,四周山高林密,状若金盆.日照充足,雨水充 ... 张维耿‖冯秀珍与她创建的客家文化博物馆【客都推荐】 今年11月10日,中山大学1979级的同学回校参加入学40周年的庆祝活动. 那天上午,我接到冯秀珍一个电话,说她下午将来家里看望我.原来我多年前在客家学研讨会上认识的冯秀珍是中大哲学系 ... 张维耿‖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客都推荐】 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 文/张维耿 最近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盛会在广东增城知识文化城举行.增城现住民的祖先有许多是从梅州一带辗转迁徙过来的.增城话语汇中虽有不少来自粤方言,但其整个语音体系还是保留客家方言的特 ... 张维耿‖漉碗面来【有趣客家话7篇,值得一看】 叶伯姆个鸡欸 叶屋有只妇人家,人家喊佢叶伯姆.叶伯姆养欸一大纲鸡欸,每朝晨放出去,临夜边鸡欸转来准定爱点数.佢点数唔係一只只欸点,係一双一双去点.有一日临夜边点数,唔係往常个双数,而係单数,鸡欸少撇一 ... 张维耿‖梅县至江西的古驿道【客都推荐】 梅县至江西的古驿道 文/张维耿 清朝以前,梅县的书生到京城应试,多由陆路经平远.江西寻乌,抵会昌筠门岭,再乘船沿贡水下赣江,经赣州到南昌,然后继续北上.梅县城北有个"五里亭" ... 张维耿‖新冠肺炎的防控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新冠肺炎的防控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张维耿 今年新冠肺炎先在我国武汉和湖北省肆虐,然后扩展到全国各地,造成八万多人确诊,四千多人死亡,病亡率约为5%.与此同时,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造成三百多万人 ... 张维耿‖潮州靓女多,大埔靓仔多【推荐阅读】 潮州靓女多 大埔靓仔多 文/张维耿 多年前听人说,在我们广东,潮州靓女多,大埔靓仔多.我初先听了不以为意,后来有外国学生也这么说,才细心为之观察,果不其然.我回想以往认识的来自潮州的女生,确乎靓女颇多 ... 张维耿‖梅县客家山歌剧的雏形 梅县客家山歌剧的雏形 张维耿 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迁移至闽粤赣边,与这一地区居住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并与之相互融合,吸纳了少数民族的山歌形式,承传古代汉族民谣风雅颂的表现手法,用客方言来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