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大吉(鸡)
春日为四季之首,鸡日为一年之始。鸡鸣报晓,古代文明中,雄鸡从来就和太阳崇拜密切关联。
【三星堆太阳鸟】
参观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文明时,众多神秘且带有宗教色彩的青铜面具,加上展馆黑色调性的氛围,也许会让人屏气凝肃。但见到这只超级写实的青铜雄鸡时,会顿时有种返回人间的温暖和萌感。
雄鸡通体线条流畅,气息利落,尤其是鸡冠和尾羽处。细看下,眼睛和嘴喙有一种可亲的感觉,身上还饰有太阳漩纹,表达了人们对于太阳的崇拜。
这只被视为太阳鸟化身的青铜小件非常精致,制作难度很高,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根鸡杖的上端,就像立于树上的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
【鸡首壶上的小黄】
上古时期,鸡鸟同类,野生为鸟,家养是鸡。这种飞翔的特性一直让先民羡慕。于是,人们把鸡鸟的造型做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物,比如上面这把藏于余姚博物馆中的鸡首壶。
壶肩部塑出一只鸡首,嘴巴大张,那就是盛酒器的流口。其上有两个胡人头顶口沿,再上就是提梁,这部分最有意思。黄鼠狼的身体弯成提梁,似在全身用力,紧张地探头探脑,盯着那鸡首。可鸡呢,张口微笑,就像没看到一样。
鸡首壶出现、流行于三国两晋动荡的时候,“鸡”音同“吉”,所谓“鸡首”,实为“吉首”。黄鼬环伺中,人们借鸡首壶渴求吉祥安宁。
【宋徽宗时候的芙蓉锦鸡图轴】
鸡在中国是“德禽”,且有五德——文、武、勇、仁、信。“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皇帝兼艺术家宋徽宗在当时的一幅《芙蓉锦鸡图轴》上题词“已知全五德”,即指这五德。得到赞颂的锦鸡却眼神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翩跹的蝴蝶。
【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鸡缸杯】
说起以鸡为题的器物,最出名者当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莫属。
明成化元年,正是鸡年。成化想烧造一种新颖别致的小杯,以鸡为题,手可盈握,送给大他十九岁的万贵妃,来回报万贵妃多年来对他的呵护情谊。
湖石、幽兰与牡丹的一派早春气象中,公鸡昂首护卫在前,母鸡带着几只小鸡低头觅食,一家其乐融融。这样祥和有爱的景象也许是成化毕生渴望的,他在用这样的画片,表达他对万贵妃别样的爱意。
工艺用的当时最精致复杂的“斗彩”,也就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各彩结合,鲜红、叶绿、鹅黄、姜黄……争色斗彩,鲜艳动人。
烧成后,胎质洁白细腻,薄轻体透,因形像缸,故名鸡缸杯。据2.8亿港元拍得一只鸡缸杯的藏家刘益谦说,鸡缸杯上手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更有国外专家说,这是他唯一可以闭眼鉴定的东西。
有明一代,成化鸡缸杯即“值钱十万”,和汝窑一样,引来仿品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均有仿烧。其中,康熙时的仿品,从造型到纹样都非常贴近原作。
上图这张是雍正时的仿品,已经褪去稚子可爱的拙朴气味。
再放一张藏于故宫的雍正时期斗鸡纹盘,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和成化的不同。
【勉励乾隆的鸡形熏】
这尊藏于故宫的乾隆粉青釉鸡形薰,乍看之下,尾羽高扬得如开屏的孔雀,令人印象深刻。其实,这是因为它的功能,熏香时,把鸡身抬起,香料放在底座中。燃起的青烟就从雄鸡的翅膀和口中袅袅飘出,用心巧妙。
晨起香飘,提醒乾隆闻鸡起舞,闻香勤政。
【清掐丝珐琅天鸡尊】
李白有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同于其上各种鸡的呆萌和可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的这件铜胎掐丝珐琅天鸡尊透露了一种神鸟的威严和神异之感。
【官上加官】
鸡首顶冠,其上若再加鸡冠花,则意为“官上加官”,常作为吉祥题材入画。这副《官上加官》中的公鸡冠和鸡冠花红色饱满,冲冠、怒放,精气神十足,是齐白石送给外国官员的经意之作。
天鸡威严、公鸡勇武、母鸡教子,雏鸡可爱,它们或单独成器,或以谐音与其他组合成题,如一鸡立于石上的“室上大吉”,公鸡与鸡冠花组合的“官上加官”,“五子登科”……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重要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