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艺术

本期请大家欣赏四件“苏宫”展上的精品牙角雕。牙指象牙,角是犀牛角。牙角雕在中国自古有之,现发现最早的牙雕是新石器时期的古人所为。

受竹雕艺术成熟影响,明清以来,牙角雕艺术达到高峰,高手迭出,而苏州工匠正是其中主流。

竹雕因其材料易得,遇妙手点化后却具极高艺术性,所以很受文人雅士(清贫有品位,或假装清贫有品位)的喜爱。牙角雕则是材料贵重(特别是犀角),又兼具艺术性,所以受皇室贵族和高官巨户欢迎。

如下四件文物,都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也都是明清时期苏州高手匠人的作品,在帝王家深藏了数百年。


清代吴历款 象牙山水图笔筒

器身表面以阴刻法描绘山林溪岸景色。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意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充满表现力,风格雅洁脱俗。

明晚期 鲍天成款 犀角蟠螭纹执壶(正面)

明晚期 鲍天成款 犀角蟠螭纹执壶(左前侧)

以一只较大犀角截去角尖制成壶身,一较小犀角保留原形制成壶盖,流把俱全,与常见犀角杯不一样,构思奇巧。

壶身用极浅的阳文浮雕配合阴刻技法,模仿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壶底刻剔地阳文“鲍天成制”篆书印章。

鲍天成是苏州人,明代牙角雕名匠,他的犀角雕刻作品,因为超越同时代的水准以及数量稀少,在当时就深受追捧,人称为吴中三绝技之一。他的作品特点是有巧思,秀丽纤巧,工艺精绝,古雅可爱。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

吴中技绝,

陆子冈之治玉,

鲍天成之治犀,

周柱之治镶嵌,

赵良璧之治锡,

朱碧山之治金银,

马勋、荷叶李之治扇,

张寄修之治琴,

范昆白之治三弦子,

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明代 犀角山水人物图杯

杯敞口,相对一侧外壁镂雕松柏各一,由底直至口边,形成杯耳状。外壁以浮雕技法表现山水人物,以腰部为界,上半山崖壁立,怪石横生,林木疏朗,为烟岚所掩;下半以水纹为主,泾渭分明,一小舟自崖岸间将出未出,文士坐于舟头,意态悠闲。浮雕工艺精良,层次丰富,水纹最浅,树木较高,营造出重叠幽杳、一望不尽的气象。

清早期 犀角花蝶图杯

杯敞口,杯体弧线修长优美,杯底收小。外壁通体雕梅、兰、菊、茶等花卉。花叶扶疏,并以湖石相衬。菊叶于石中生出,相互缠绕,组成杯鋬。菊花的枝叶垂入杯口。一蝶飞舞于花丛间,一蝶憩息于兰叶上。内壁刻山石纹理,里外纹饰浑然一体。此器采用高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雕成,纹饰满密,宛然如生。


牙角雕,特别是角雕,因为犀角稀少,所以数量不多。角雕在明代开始流行,主要原因是明早期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明晚期的开放海禁,东南亚的犀牛角流入中国,匠人们有米可炊所致。

因为犀牛角制品太受欢迎,亚洲犀牛居然很快就几乎灭绝了......到清代晚期,进入中国的多数已是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不同,非洲犀牛角的纹理不够细致好看,在当时是亚洲犀的替代品,被认为不太值钱。可当时间再过百余年,到了现在,非洲犀也濒临灭绝了......

从这个角度看,牙角雕艺术品是大象和犀牛杀手,被称为血色艺术大概是错不了的。

在此小编倡议,为保护地球上所剩无几的大象和犀牛,请勿购买牙角制品。古老的文物已是过去,让它们安静的呆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应是最好安排。

猎杀大象现场

为保护大象,肯尼亚政府把收缴的象牙焚毁。

被偷猎者砍去犀角的犀牛(图中持枪者为打击偷猎的士兵)

刚刚被偷猎者砍去犀角的犀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