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案的背后:对性难以启齿,才是最坏的性教育

恶性事件暴露:

恶魔就在你身边

在“N号房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冒充成警方,寻找在网络上发布性感照片的少女,要求她们填写个人信息,并以此威胁她们。他们还会用招募模特、提供轻松多金的工作等方式,引诱女性拍摄裸照。这些裸照又被当做把柄,从而威胁她们沦为“性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仅是这两起事件,近年来陆陆续续揭露过不少与此相关的案件。对于这些恶性行为,相关部门的态度也非常明确:等待着这些色情网站经营者与儿童性侵者的,必定是法律的严惩。
我们固然相信正义会到来,但遗憾的是,要做到完全的整治,实在不容易。从我国整治儿童色情网站来看,尽管相关部门每年都在加大力度,可很多儿童色情网站将服务器设于境外,国内警方很难干涉,各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所以很难将这些色情网站连根拔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预防事情发生,或者如何及时止损,是我们和孩子仍需面对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电影《韩公主》)

可当灾难没有发生在自己或者家人身边,很多人都是抱着看戏或者侥幸的心态对待,意识不到危险其实就在身边。
对于儿童性侵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范畴或定义,因为这种行为很难被具体地界定,相关资料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估计全球约有11.8%的人在童年或少年时代遭遇过性侵。其中,有童年性侵经历的女生比例为18.0%,男生为7.6%。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过性侵!
并且,这个数字只可能更大,不可能更小,因为有很多人为了“遮羞”,不愿说出真相,甚至还有些年纪小的孩子,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行为叫做性侵,或者还无法说出经历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电影《嘉年华》)

是什么让这些人如此猖狂?在我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此的态度。

当被问道“如果你或朋友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办?”时,大部分人的态度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只是一次,就算了吧”“这会毁了我的人生,还是不要说了”……这些回避的态度成为一块遮羞布,也成为帮助魔鬼愈发猖狂的有力工具。

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空间,

回避不会是最后一块遮羞布!

在这些新闻事件曝光后,有的家长试图通过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每天接送孩子、不让孩子接触他人等方式,来保证孩子的安全。“孩子只要天天和我在一起,我就可以监视他”,可事实真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吗?

(图片来源于电影《水果硬糖》)

平时孩子去学校,家长能每天坐在身边吗?孩子去朋友家玩,难道家长也腆着老脸去蹭吃蹭喝?家长就没有加班、聚会、应酬的时候?
让孩子与世隔绝的可能,就像我们不用社交软件一样渺小。别说孩子要去学校的日子,就是隔离在家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每天他不在你视线的时间,基本都在8小时以上。
承认吧,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可能对他们所有的行动、言论、接触的人和事进行严密的监控。况且,即使我们现在努力打造一个纯净的环境,让孩子顺利长大,成年后的他们,由于没有及早识别危险的能力,依然容易遭受诱导或侵犯,还是一只“小小鸟”。
我还看到过一些令人心寒的言论,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暗自庆幸自己“生的是儿子”。可我想告诉这些家长,男孩也可能遭受性骚扰甚至侵害,更无奈的是,男孩受到侵害后是更难取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性教育不仅仅是尽力保护儿童不受侵害,也是为了给孩子对性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韩国首尔经济报在前段时间爆出“儿童偷拍妈妈”的恶性事件。以小学生为主流的儿童通过偷拍妈妈等女性家人的私生活,上传到“油管”以获得热度。搜索“偷拍妈妈”等相关字样,可以看到很多偷拍妈妈的视频,更可怕的是,很多相关视频的点击次数量高达10万次。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家长的私生活就这样暴露在普天之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随之而来的是,就是遍地充满诱惑力的陷阱。正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性教育,缺乏一个基本的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未成年人遇到相关问题无法正确解决,甚至面对诱惑自己走向深渊。
如果你不及时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可能因此受到侵害,还可能正在成为“性犯罪者”!

在接连暴露出的相关问题中,已经不允许我们坐以待毙,继续忽视了。性教育,应该被提高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重视高度。因为它影响了孩子的三观、也影响了孩子追寻爱看待爱以及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

(图片来源于电影《素媛》)

因此,当我们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的辨别能力,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具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和边界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

难以启齿的性教育,

该怎么说出口

在某档节目中,李银河老师问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的所长方刚老师,“现在中国的性教育处于哪个阶段?”

方刚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调情阶段。”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总是说我们要怎样怎样,但也只是说说而已。

对此,我深以为然。如果我们不跟孩子沟通,不去主动了解真实的情况,不把我们一定要传递的想法告诉孩子,他们简直就是在现实里“裸泳”。面对这些敏感问题,我自己教会我的孩子,远比交给社会,更让人安心。

(图片来源于电影《不能说的游戏》)

可这样的话题和孩子讨论,又好像有些难以启齿。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我们先坦然不避讳,邀请孩子一同思考
如果家长认为自己无法讲明白,也可以找一条你认为能表达清楚你的意思、孩子也能够理解的新闻报道,与孩子一同观看或阅读。
看完后,请孩子和自己一起思考。米妈认为,有三个问题很重要,需要让孩子们好好想一想:
①她们是怎么走上受害之路的?
②为什么她们没有向家人求助?
③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可以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时我们也提出引导问题,然后留一点时间给彼此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固定时间进行探讨

固定时间,就是限制每个人说话的时长。固定3-5分钟都可以,建议根据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稍作修改。
为什么要规定时间?对于心情急切的家长来说,洋洋洒洒说上半小时都不是问题,可这时候大人不加限制地说,孩子真的全能听讲去吗?限定一个时间,我们就会自己选择更重要的点,告诉孩子。

并且,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也是为了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吐露真心话。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害羞,或者之前和家长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或者不愿和父母说实话,如果我们不加以限定,孩子可能会含糊其词。如果孩子东扯西扯讲完,在大概率下,孩子的真心话往往在最后一分钟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一定注意的是,中途不要打断彼此。孩子打断我们的话,没法好好消化我们的观点和态度,打断孩子说话也是同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被倾听,打断说话会让他们感觉不被尊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拒绝沟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模拟场景进行对话

就事论事相当于一个“热身”,是为了让彼此更加敞开心扉。在此之后,我们可以模拟一些情景和孩子进行演练,做一些预防措施。

比如,“有人说让你拍自己的照片,想找你做明星,你会怎么做?”“如果有人告诉你,拍家人睡觉或者洗澡的私密照片,就能爆红网络,你会怎么做?”“别人告诉你,这是秘密,不能告诉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电影《素媛》)

通过这些情景,我们一定要传递给孩子三个警告:
警告1:如果能在某人那里获得特权,一定不可信!

在完全不认识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认为你有做明星的潜质?为什么才刚刚认识的人,就对你非同一般的好,想要你做他的亲人?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特权的背后,往往是更加可怕的想法和心机,保持基本的判断力,不要被这些“幸运”迷花了眼!
警告2:超越正常界限的身体接触,一定不可信!
警告3:要求保密,一定不可信!

为什么要保密呢?这是不是说明,这件事见不得人呢?是他还是爸爸妈妈更可信?如果他伤害了你,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们该如何保护你?所以,哪怕你不确定,也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其它途径,让孩子记下来或者打印出来。如果联系不上家长,他们都可以帮助到孩子!
①12309检察服务热线
这是全国统一号码,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可以受理未成年人控告、刑事申诉、申请救助服务。
②12309 中国检察网 www.12309.gov.cn
同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内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区,有未成年人控告、刑事申诉、申请救助服务入口。
③12355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咨询公益服务热线
全国统一号码,由共青团中央设立,可以受理妇女儿童侵权投诉、法律及心理咨询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个途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以及010-82951332。24小时免费受理,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设立,是面向全国的危机干预热线,如果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又实在不愿与家长沟通解决,也许能起到一定作用。
4.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

形成一个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长期的培养,但在这方面达成共识,相对容易一些。
直接向孩子传达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于有的家长来说,和孩子传达爱,可能非常难以启齿,也可能觉得很无用,但这非常重要!因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信赖自己,建立彼此信任!
有的父母不善言辞,他们可能会直接告诉孩子,“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不然我就揍你!”这其实是家长着急、关切的原因,但对在孩子看来,这可能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反而会让孩子在遇到事情时不敢或不愿告知家人,那我们的任何准备和保护都失去了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然,和孩子谈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性教育作为一项普遍缺失而又十分重要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位。多与孩子进行坦诚的谈话,建立信任,孩子才有正确面对、不受伤害的能力!希望每个孩子都不受侵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个健康的三观。

推荐阅读

妈妈们好累,爸爸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是时候改改了!

写在复课前:别让防疫热筛查流于形式

高情商父母的教育宝典:化解愤怒,爱的表达才能更完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