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9 消失的脖子

翻出来一张老照片,是几年前公司组织爬长城时跟同事的合照。照片里的我跟现在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头发和脖子了,现在头发少了,脖子短了,头发少还能多少想明白,脖子变短这件事就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老身份证上的照片也能看到脖子比现在长很多,只听说人会随着年纪增加变矮一些,难道矮的部分是脖子?
再仔细看看,其实脖子视觉上变短的原因就只有一个:胖了。跟那会相比,体重增长20斤不止,可是这个过程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只是突然之间发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受到不小“惊吓”。
对于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感知,竟然已经这么差了。
能被说(写)出来的事物,不管是具体的,比如一朵花、一只狗,或者抽象,比如感动、喜悦,一定是能够被说(写)出来的人感知到的。简单一点就是说,只有先感知到了,才能进行描述,才能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感知能力是差异巨大的。同样看到一盘菜,有的人能感知到它的颜色、味道、温度,有的人除了色香味,还能感知到这道菜用了什么配料、属于什么菜系,跟什么搭配最好,怎么样的做法最正宗,有没有什么典故……对抽象事物的感知更是差异巨大,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就能感知到作者描绘的故事情节,有人能感知到创作者想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什么,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话是想通过作品里的人物传递出来的。
感知力的差异不仅在不同的人之间,一个人的感知能力也会随着年纪和见识经验的增长而有所不同。
小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长大了发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懂事的时候以为付出就一定得到回报,长大了才知道,你觉得给予对方重要的,也许并不是对方需要的。同样的1年,对于1个10岁的孩子来说,只是他度过生命的十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30岁的成年人来说,就是度过了生命的三十分之一,成年人当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大了20岁,时间的感知就快了3倍。
感知能力的好坏,对生活能有多大影响呢?
感知能力好的人,更能享受丰富的细节。有这样一个教人多读书的段子,看到美景,有知识的人会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没什么感知力的人,多半只会说,真好看。
感知力好的人,判断力都会高人一筹。《神探夏洛克》里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定有主角夏洛克那种见微知著的超强观察能力,在和华生见面之初,仅仅通过简单交谈、观察,就能准确知道他是朋友介绍给自己的合租室友,并且判断华生之前的参军经历和得了战后创伤。在后续的破案中,也能从很多旁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事情里推导出案件的真实结果,让人叹服。
感知力好的人,生活会更有趣。因为能够感知能力强,所以周遭环境的变化都能被感受到,哪怕是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依旧可以感觉到那细微的差异,对于经常要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或者生活的人,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既然感知力这么重要,那一个感知能力不太好的人,能不能通过训练变成一个感知力强的人呢?我觉得可以。
对于具体事物的感知,要全方位的去观察。
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材质的、摸上去感觉如何,闻起来味道如何、如果能发出声音,声音的效果又如何,看到这个具体事物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会联想到什么,往外延伸,它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哪里,在那个经常出现的地方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各种生理触觉和想象力触觉,会发现以前看上去稀松平常的事物,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抽象事物,要学着拆解因素。
抽象事物也会有相关的词语来描述它,知道它的概念,然后概念里包含了哪些元素,概念的内核是什么,外延是什么,和它相近的、相反的是什么?然后就是这个概念怎么用?运用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要怎么避免?大量重复练习。
感知能力是有强弱的,不同人之间的感知能力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感知能力也不相同,感知能力强的人比起一般人能享受到更多细节,体验更多趣味并富有判断力。
感知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加强的,对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感知能力有不同的训练方法。
脖子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在我没有感知到它“消失”的时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