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马上来了 | 八宝团圆 岁事告成
还有10天就是腊八节了!今年腊八正好和大寒节气重合。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佛教徒是这一天为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在我国的民俗中,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大家就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喝腊八粥。
说到腊八节要做什么,人们都知道最应景的就是来上一碗腊八粥,而其实在古时候,腊八节可不是只有喝一碗粥那么简单,对于古人来说,这还是一个狂欢节,我们来看看,古人的腊八节都有啥活动。
“蜡祭”:“天子大蜡八”全民狂欢
传说从上古圣王神农氏或尧帝开始,就在年底十二月进行蜡祭,报答农神护佑。这一套仪式传承下去,夏代叫“清祀”,商代叫“嘉平”,周代叫“蜡”,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规范,《礼记·效特牲》里把它叫做“天子大蜡八”,即祭祀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和昆虫这八种神。
而且大蜡的时候要有祝辞。按《礼记·郊特牲》的记载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祈求土、水、昆虫、草木的神灵都不要捣乱。这首祝辞也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之一。
在蜡祭上,对各类参与者的服装也有规定,天子身着皮弁素服、腰系葛带,手执榛杖(比丧礼略低的一种礼数规格),农夫则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整齐的着装会给人以庄严正式的感觉。
首先是有表演,表演的内容应该就包含传说中的乐舞《韶》。这是一段舞蹈表演。但凤凰与百兽之舞,不可能由动物演出,只能由人扮成动物;这种表演正是蜡祭礼上的表演。连苏东坡都说“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可知蜡祭仪式的表演性很强。
完事之后,上至天子,下至农夫,会举行盛大的宴飨之礼(或乡饮酒礼),可见,蜡祭是周民族沿袭已久的最为盛大的“饮酒节”和全民“狂欢节”。
从腊祭到腊八节
最早的腊祭,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称为“腊日”,但因为冬至日在农历里也不是固定的日子,所以这种腊日偶尔会落到正月里去,这就不符合十二月进行腊祭的传统了,所以南北朝时就把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
南朝梁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样腊日就固定下来,始终在十二月里而不会改变,符合“十二月,腊日也”的传统,而腊八节也就从此诞生了。
随着汉代以来佛道两教的流行,道教有腊八日祭祀八星的说法,佛教有腊八日祭祀释迦牟尼成道的说法,不过总之腊八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些分歧倒也不必深究,毕竟说起来“三教原来是一家”。
而如今的腊八节,虽然跟周代的“天子大蜡八”活动内容已经很不一样了,但也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从腊八过后就将开启“过年模式”,同样是一个充满喜庆吉祥氛围的日子。
腊八粥里故事多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古人大蜡八,指祭祀八谷星、八农神。在蜡八祭祀的仪式上有祝辞,称为蜡八祝。“祝”与“粥”谐音,后代沿袭演变,就形成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
有史料记载,从宋代开始,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粥和佛教徒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的他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羊女赶来,把自己带的杂粮干果剩饭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佛门弟子每逢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那样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给人们,最后由佛门善事扩展为民家习俗。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很多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宋朝时期,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亦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多得讲也讲不完……
一碗简单美味的腊八粥,是国人美好的团圆回忆,当朔风凛冽的寒冬遇上温暖美好的腊八,浓浓的年味儿也在名家笔下弥漫开来。
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腊八粥》 沈从文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说,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腊八粥》 冰心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北京的春节》 老舍
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黄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粱米赤豆芸豆绿豆豇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仁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汇于一锅之中,熬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我爱喝稀粥》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