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膝立位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GUIDE
导读
膝立位是婴幼儿由爬行运动向独站运动移行过程中过渡的一个体位,是站立和行走运动的基础,膝立位的训练在婴幼儿运动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膝立位训练的目的
促通跪位立直反射、跪位静态及动态平衡,增强髋关节的负重力及控制能力。
2
膝立位训练的意义
膝立位也称为跪立位,跪是站立运动的基础,是站立位的前期训练阶段。因此,若患儿能完成跪位及跪行,将来学习站立、行走就要方便与快速得多。
膝立位训练就是在坐位和爬位的基础上,训练患儿双膝或单膝着地支撑身体、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和整个身体平衡的能力。膝立位是患儿从坐位转换到立位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膝立位的训练为患儿日后学习站立和行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
膝立位训练的方法
双膝立位训练
双膝立位近似于我们平时的双膝直跪姿势(见图78)。
训练中患儿正确的双膝立位应该是:双膝关节屈曲约90°跪地,双髋关节充分伸展(即挺直腰杆)。
这与爬位时的动作相比较,患儿不但身体的重心提高了,而且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减小了,这就增加了患儿保持身体平衡的难度。
在训练初期,训练者或家属可扶持患儿两侧髋部,以帮助他保持正确的双膝立位姿势和维持身体的平衡;或者让患儿扶住栏杆或沙发等物体,自己练习双膝立位动作,然后逐渐减少对患儿的扶持力度;或让患儿尽量避免抓扶栏杆等物体,以达到独自直跪的效果。同时,不断纠正患儿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姿势。
单膝立位训练
单膝立位是在双膝立位的基础上,在一条腿跪地的同时抬起另一条腿并使其足底着地(图79)。
与双膝立位的训练方法相似,先在训练者或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逐渐减少各种帮助,让患儿能够独立完成单膝立位的动作。
部分患儿由于髋关节过于屈曲,在单膝立位练习时可能会出现身体前倾和膝立位不稳,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让患儿尽量挺胸抬头,并配合双肘关节伸展、外旋和上肢高抬等动作,以加强患儿伸髋的动作。
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
主要是训练患儿在两套动作转换过程中适应身体重心变化并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患儿要从坐位到立位,或者从立位倒地后再爬起来恢复到立位,都要经过单、双膝立位的转换动作。
单、双膝立位的转换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讲都有一定的训练难度,并需要训练者或家长的扶持和帮助。
训练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患儿面前放一些栏杆、椅子等物,先让其在双手或单手抓扶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然后再逐步实现独立完成(见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