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用什么药效果好?(宫颈炎的偏方食疗中药治疗方法)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宫颈炎是妇科炎症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比较高,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己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性生活过程当中感染,或者和他人共用毛巾等其他一些器具等感染。宫颈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黏稠的黏液或脓性黏液,有时可伴有血丝或夹有血丝。相当于中医学的“带下病”范畴。宫颈炎虽说时常见病但因其出现率高感染率高等原因如不注意治疗有概率会恶化为宫颈癌下面小编收集了一批治疗宫颈炎偏方,有食疗有药方,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验方一:冬葵煎止带祛除宫颈炎有疗效
药方:冬葵叶2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二:扁豆花、椿白皮治
疗宫颈炎很神奇
偏方:扁豆花9克,椿白皮12克,均用纱布包好后,加水200毫升,煎取150毫升,分次饮用般1周取效。
验方三:鱼腥草消炎效果
药方:鱼腥草、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
提示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存在,但以慢性宫颈炎多见。对于宫颈炎多以预防为主。
1.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及其他妇科手术对宫颈的损伤。及时有效地釆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引产的发生率,以减少人为的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机会。搞好计划生育,避免计划外妊娠,少做或不做人工流产。慢性宫颈炎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子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产后发现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
2.注意流产后及产褥期的卫生,预防感染。
3.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有一定的关系,故应积极治疗。
4.讲究性生活卫生,适当控制
性生活,杜绝婚外性行为和避免经期性交,保持外阴清。
5.凡月经周期过短、月经期持续较长者,应予积极治疗。
6.定期做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炎症,及时治疗。
7.经期暂停宫颈上药,治疗期间禁房事。
食疗偏方:6种食疗偏方治疗宫颈炎
偏方一:马齿苋炖蛋清】
原料:鸡蛋清3个,鲜马齿苋60克。
制法用法:将马齿苋洗净与鸡蛋清起,加适量水炖熟。温食,每日2次。
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盛型宫颈炎。
偏方二:蚌肉炖鸡冠花】
原料:蚌肉45克,白鸡冠花15克。
制法用法:将蚌肉切片,白鸡冠花洗净,将原料一起放在陶瓷罐中隔水用文火炖至蚌肉熟即可。每日1次,连服7~10次。
功效:适用于湿毒内侵型宫颈炎
【偏方三:苋菜粳米粥】
原料:苋菜50克,大蒜头1个,粳米100克。
制法用法:将苋菜与粳米均洗净后,与大蒜一起下锅,加清水适量,煮粥,至熟即可。随意食之
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盛型宫颈炎
偏方四:胡椒蒸鸡蛋】
原料:鸡蛋1枚,白胡椒10粒。
制法用法:将胡椒洗净、焙干、研细末;在鲜鸡蛋上开一小孔,将胡椒末放入蛋内,再用纸封住小孔,小火隔水蒸熟即可。去壳食鸡蛋。
功效:温中健脾,化湿止带。适用于慢性宫颈炎。
偏方五:鲫鱼苡仁汤】
原料:鲫鱼1尾约300克,薏苡仁30克,生姜16克。
制法用法:将鲫鱼、生姜洗净;薏苡仁炒黄,洗净与鱼、姜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煨约2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之
功效:健脾利水,去湿止带。适用于脾虚湿胜型慢性宫颈炎。
偏方六:豉汁文蛤肉】
原料:文蛤肉200克,豆豉15克,大蒜10克,白糖、食盐、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将文蛤肉用清水洗去泥沙,大蒜去皮,豆豉洗净。一起捣烂如泥,放入碟內,加入白糖、食盐、植物油调匀,隔水小火蒸熟即可。随量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带。适用于急性宫颈炎。
中药偏方:2种中药偏方治疗宫颈炎
偏方一:完带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原料:白术、山药各30克,人参6克(单),白芍15克,甘草3克,陈皮、黑荞穗、柴胡各2克,苍术、车前子(包)各10克
制法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益气健脾,除湿止带,适用于脾虚型宫颈炎。
偏方二:右归丸】
来源:《景岳全书》。
原料:熟地、鹿角胶、菟丝子、制附子、补骨脂、黄芪、杜仲各10克,肉桂6克。
制法用法:水煎。每日1剂。功效:温补肾阳,固涩止带。适用于肾虚型宫颈炎。
外用偏方:3种外用偏方治疗宫颈炎
偏方一:纳药法】:取枯矾3克,蛇床子6克,共研细末,用蜡调和成丸,如弹子大小,以消毒纱布包裹塞入阴道,每天1换,至愈。用于虚症。
偏方二:涂擦法】:紫草200克,香油750克。取紫草筛土除杂质,入香油内炸枯过滤取油,装瓶密封备用。治疗时以干棉球轻拭宫口分泌物,用紫草油涂擦宫颈及阴道上端。每隔1日涂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禁止性生活,行经期停药。
偏方三:上药法】:取鲜猪胆1个,白矾9克。将白矾放入猪胆汁内,阴干或烘干,研未,过箩筛细,备用。一般轻者上药5次即愈,重者上药10次可愈。主治子宫颈炎。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疗宫颈炎
偏方一:按摩法】:先把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热感为度。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后,改用搓法2~3分钟,使热感传至小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