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烈士纪念日,缅怀谭寿林
谭寿林《俘虏的生还》选段。(视频剪辑:徐强)
《谭寿林传》前言
贵港郁江南岸(今贵港市港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秦汉三国时期桂林郡、郁林郡郡治及布山县县治所在地,是“布山文化”“廉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要地。
在这片热土上,有千年古刹、佛教圣地——南山寺,这是广西获得皇帝赐御书最多的古寺。南山之上,长有“不老松”,相传“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由此而来。南江古码头,见证着古代水运的兴盛发达。此外,还有中山公园驰道牌坊、亚魁牌坊、古驰道、古民居、旧大街、君子垌客家围屋群、龙凤麒麟舞、八音、山歌、花灯和香江龙舟赛……这些文化遗迹和文化遗产,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魅力。
这片热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红土地上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英勇不屈。港南区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策源地,在近现代,曾涌现出大批为国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辈。
本书的主人公谭寿林,正是大革命时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成长起来,并走向中国革命舞台中心、引领中国革命潮流的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谭寿林,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曼殊、勉予。1896年4月29日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桥圩镇三塘乡谭岭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勤劳俭朴。7岁进私塾念书,学习认真、刻苦,知识面广,学有所成。教师出上联,他很快就能对出下联,而且对得工整。课余时间常帮老师挑水、烧茶、扫地,深得老师喜爱。
1917年,谭寿林考上贵县中学。在中学的4年里,有7个学期学习成绩为全班第一,1个学期为第二。1919年,在贵县中学接到北京学生关于五四运动的通电后,谭寿林积极响应,立即组织成立贵县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会长和出席广西全省学生联合代表会议的代表。大会结束后,谭寿林回到贵县,发动县城中小学生示威游行,分组在各大街小巷演说,积极投入抵制日货运动。
1921年9月,谭寿林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预科班。在北大期间,他受到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的直接教育和指导。1924年秋,谭寿林由黄日葵(北大学生,广西桂平人)、陈居玺(北大学生,广西平南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工作,主要负责编辑《工人周刊》,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肩负重任,领导梧州革命。1925年冬,中共广东区委派谭寿林到梧州负责党的领导工作。同年12月,建立广西第一个党委机关——中共梧州地委,谭寿林担任中共梧州地委书记,直接领导梧州、桂林、柳州等地的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工作,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革命斗争,积极领导工运、农运、商运、妇运等群众运动。在以谭寿林为书记的中共梧州地委的领导下,梧州地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
历尽艰辛,勇当工运中坚。1927年5月,中共广西地委成立,谭寿林在广州负责对广西的联络工作,秘密设立了中共广西地委驻广州办事处。1927年12月,谭寿林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从广州市郊绕道佛山、中山经香港抵达上海。在广州、香港期间,谭寿林历尽千辛万苦,几次被敌人逮捕、拘留,均没有暴露身份,后经组织营救而获释。
1928年后,谭寿林在上海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先后担任了全国海员工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等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骨干之一,同时还负责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的部分编辑业务。在上海期间,谭寿林写了许多革命文学作品,用曼殊、勉予等笔名在当时的进步报刊上发表了《狱中生活》《俘虏的生还》等书,揭露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阴险嘴脸。
志同道合,结为革命夫妻。1928年12月,谭寿林和钱瑛在上海结为革命夫妻。他们在革命征途中相遇、相知、相爱,志同道合,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并肩携手,奋斗终身。婚后不到3个月,钱瑛即被组织上派往苏联学习。1931年春,钱瑛回国不久,又调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谭寿林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支持钱瑛远行。钱瑛后来回忆说,他们结婚时间虽有3年多,但为了革命工作,天各一方,在一起“相处仅百余日”。他们珍惜爱情,更看重革命,革命事业在他们的心目中高于一切。他们把爱情和幸福全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无怨无悔。
坚贞不屈,碧血染红雨花台。1931年4月22日,谭寿林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施以老虎凳、反上吊等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那“杀头当作风吹帽,坐监也要闯上天”的气势让敌人感到胆寒。5月30日,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5岁。谭寿林在敌人的监狱中和刑场上,英勇不屈,大义凛然,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革命气节。
谭寿林烈士的夫人和亲密战友钱瑛,用这样的诗句,描述了烈士光辉的一生,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生还何处寄萍踪,骤雨狂风肆逞凶。
几度铁窗坚壮志,千番苦战表精忠。
丹心贯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气若虹。
三十一年生死别,遗篇再读忆初逢。
1962年,董必武同志为重版的谭寿林烈士遗著《俘虏的生还》一书题诗:
热情如火吼如雷,俘虏生还气不隤。
恨病折磨难杀敌,回家探问亦招灾。
穗城喋血乌云堕,沪读逢春旧雨来。
两卷遗篇容我读,怅然怀念惜英才。
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烈士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的壮丽颂歌。
红色基因是革命的传家宝,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根和魂。谭寿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全国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骨干,也是党的思想文化战线上一名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谭寿林忠于党、忠于人民,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景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勇担责任使命,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为后人构建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红色精神家园。
谭寿林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港南区委党史办公室
2019年12月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本文摄影/梁勇)
谭寿林中学时代用过的习问部。
谭寿林中学时代的成绩单。
谭寿林、钱瑛像。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谭寿林、钱瑛事迹简介。
谭寿林著作《俘虏的生还》。
《红色传奇》进校园。(视频录制:陈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