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空荡荡的车厢

梁东方

不管什么等级的火车,哪怕是普速列车,只要车厢里空空荡荡,那乘坐感觉也就会随之好起来,都会好到像是只为你一个人开动一般的自由自在。这种自由自在当然并非指那种脱了鞋躺倒的自由自在,而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松弛和不必总是集中于眼前乘车的事实的狭隘,是可以纵情于窗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无边思绪的自由自在。

这个结论是在意外地发现这趟周末下午发车的长途列车上居然有空座儿、有大量空座儿的时候,油然而生的。所有卖出去的票都集中在车厢一头的几排座位上,火车接近开动的时间了,后面绝大多数座位还都是空的。人们立刻意识到了机会,马上自动开始向后面没有人的座位疏散过去,一个人一个座位,一个人一个格挡,也就是说不管面对面是四人的短座儿,还是六人的长座儿,现在一般就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可以坐着、可以歪着也可以躺着,可以肆无忌惮地把腿长长地伸到对面、伸到侧边,愿意怎么伸就怎么伸。

宽松的环境下,火车旅行一向的拥挤与焦灼都消失了,思想好像也自由了,不再考虑几点几分了,时针分针指向哪里的时候,也就是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到之类烦人的问题。那种我们再熟悉不过,也始终在人潮中无法摆脱的焦灼状态消失了。

那种不论自己怎么使劲都不能加快这个进程的无奈,总是会让人充满了挫折感,总是觉着自己是忍受了什么样的煎熬以后才终于走出了再也不愿意进去的车厢。

宽松环境下,没有人过分靠近你,旁边没有人,对面没有人,这一切源头上的烦恼就无法形成。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是真正可遇不可求的事。

在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十四亿以上的天文数字的人口数量以后,这样在主干道的铁路线上的列车上的空荡荡的车厢景象,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不过考虑到正是暑假期间,少有学生再像以前那样于周末集中乘车,更主要的是疫情状态下交通流量骤减,也就可以明白了。

即便如此,这样人少的车厢里的沉静的幸福感却又很难理想化,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这样难得的好环境里肆无忌惮。他们显然更适合生活在拥挤不堪与混乱无序之中,在那样的状态下他们自身对环境的破坏性也许还没有这么明显。现在人少了,空间舒朗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破坏性也就更其彰显了出来。

一个背着大包与好几个人同行的人,将裤子挽到膝盖上,说话的时候好像周围的人都是重度耳背者,不震动到大家的耳膜有了几乎可见的颤抖决不罢休。短小的身体里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发音能量,使人忍不住一再望过去,一再确认他居然可以持续发出如此高分贝的声音。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声音这么高却让人始终不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仔细分辨好像就是家常话,是日常语言,不是有什么激烈的情绪要表达。他始终在用声嘶力竭的方式传达着日常的普通情绪与话语,比如天气凉了、一会儿就到了、多少钱、便宜不便宜、谁谁家的房子老不住人快塌了……

另一位,周围没有人,也还是要声嘶力竭地接打电话,用了几十分钟指挥电话那头将移动硬盘格式化然后贴上标签再快递出去;他好像是一种劣质的家用电器,控制音量的开关失灵了,只剩下了高声大嗓这一个模式。这种人的劣根性是根深蒂固的,不在环境如何,也不在岁数大小,看上去也就还不到40岁的样子,却已经是完全没有公德的状态。因为穿着鞋躺在椅子上,被列车员来回提醒了几次,后来干脆就脱了鞋……

其实普速列车常常给人的不适感,主要源于个别旅客的这类言行举止,而不单纯是硬件。火车跑得再快,人的素质上不去,依然没有舒适度可言,即如曾经成为一个话题的所谓“高铁绿皮化”。坐一趟人少的普速列车,如果忽略仅有的几个人中那些外放视频的、大声接打电话的,则其舒适度大致上也是可以超越高铁的。

在那两位都没有说话的某些短暂空隙里,列车的每一扇窗户都快速过滤着从西侧照射进来的初秋黄昏的灿烂阳光,影子和光在车厢里从那一头飞快地蹿到这一头,你的目光还没有来得及判断,没有来得及看得很清楚,下一轮的光影移动就又已经到来。它们不是上一次的简单重复,因为窗外的大地上的景象各个不同,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着不可预料的变化。

绿色的青纱帐之上有白色的玉米穗子整齐地纵横排列,为了美观而在铁路两侧的村庄建筑上统一安装的红色的屋顶在这样绿色的海洋里偶尔露出高高的顶子来,的确是从颜色上丰富了大地上难以避免的单调。在这样总体上的窗外景色特点之外,随着列车前行,每个视角里的景象又总是各个不同的。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人就可以凭窗而坐,逐渐沉浸到对这种不同的饶有兴致的分辨之中而不可自拔。

车厢因为快速前行而发生着摇晃的感觉恰如摇篮,在摇篮里见到这样的光影的快速移动,无始无终一样永续前行,这就是时光本身的样子,是可以让人自然地睡着的美好时刻。

这样的美好让人头脑里闪过一个孩子气的念头:如果某一趟车可以确定人少的话,那买它的硬座做长途旅行,一天一天地坐下去,一定是比卧铺、比高铁更高级的享受。前提只是那些高声大嗓的人有时有会儿,很快就下车。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火车座位都是面对面,而高铁和动车却朝前?看完你就明白了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出门旅行已成为很多人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那说到出门就离不开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出门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汽车.火车.高铁.动车.轮船.飞机或自 ...

  • 在火车上

    在火车上, 上来右转,顺着车厢往里边走,很顺利的就找了我们的座位.有一个靠窗的,刚好是我最喜欢的位置.多年前我就喜欢坐在飞驰的列车上,奔跑的感觉,最好是那种远程的,最好坐两三天,没有目的地,没有目标, ...

  • 乘坐高铁火车的基本流程

    操作方法 01 提前到达到高铁站,至少要在发车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前提是已经在网上提前购买车票了),这样才不会特别匆忙,导致忙中出错.到达高铁站后,在门口的自助取票机上将车票打印出来,注意不要丢失,有些 ...

  • 火车笔记:软卧车厢

    梁东方 从候车室开始检票之前排着大队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点争先恐后的意思.等检票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加塞:从电梯上向下走的时候,有人会嫌电梯太慢,直接冲下楼梯去.虽然手里有票,票上有座位号,但是 ...

  • 火车笔记:卧铺车厢的女孩们

    梁东方 一般来说,坐卧铺,一个格挡里六个人,互相不认识是最好的状态.这样即便偶尔说话,也都限于礼貌的范围内,不会说太长时间,不会有长时间说话的那种扰民话痨. 这样大家偶尔说两句话,然后更多的是只有列车 ...

  • 火车笔记:在Z236的车厢连接处

    梁东方 到了车站,看见显示屏上Z236的红色的晚点两个字,这才意识到何以别的任何车次都已经没有票,就只有这趟速度快的车还有票了,尽管是无座票.因为经常坐车的人们都知道,它一向是晚点的,今天晚点四十五分 ...

  • 火车笔记:关于K233漫长旅程的感慨

    梁东方 在如今还可以兑现的关于公共交通中漫长的旅程的想象中,大约长途运行的绿皮车是唯一的例证了:尤其是那些等级较低,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绿皮车. 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坐这样的车,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花同样的 ...

  • 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K233的漫长旅程

    梁东方 列车缓缓驶出,驶出水泥森林的城市:四月底的大地上麦田广袤,远山逶迤,白云低浮,正是北方一年之中最好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景象里行驶,越是所谓漫长的旅程越好吧. 石家庄和上海之间相距一千一百公里多 ...

  • 火车笔记:在虹桥火车站放自行车

    梁东方 2010年,曾经骑车到还在建设中的虹桥火车站周围观望,想象这座庞大的火车站建成以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后来虽然在虹桥火车站下过车,但是因为是站内换乘地铁.大巴或者其他方向的列车而去,所以对于其外 ...

  • 火车笔记:人少的绿皮车

    梁东方 有一种情况是绿皮车,或者叫做普速列车比高铁动车还舒服的,那就是乘客少的时候. 不仅没有人挨人.人挤人,没有无法逃避的促膝而坐,没有下脚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会碰到别人,而且很多人都可以选择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