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铸造的银饼与银币~~0095

台湾府铸造的银币与银饼

清朝建国48年后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设立台湾府。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设置台厦道,台湾与厦门共署,设一府三县,置台湾为一府,称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台南,下辖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左营)、诸罗县(今嘉义),隶属于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

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727年,台厦道分出台湾道,道署移至今台南,设一府四县二厅。

治寿星银饼

¥56,000数量1件台湾“谨慎"军饷足纹通行银饼(方头通)
道光十六年(1836年),台湾府铸造“谨慎军饷”,币面上横写“军饷”两字,下书草体“谨慎”两字,并有“协昌”两个戳印。币面有一四点花或六点花,俗称“四花”、“六花”,币背面铸足纹通行。(资料主要来源:中国金银币目录,王春利著;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余榴梁、朱勇坤著)
道光寿星银饼制作不精,版别众多。若按正面寿星图案右下方所铸文字不同,可分为“官局”版、“卍”字版、“十”字版(图3)等几种大类别。另外,由于当时各商号银楼每经手一次后,通常都要打一个自己的戳记以示信用,所以传世寿星银饼绝大多数被打得遍体鳞伤(图4),戳记少者为数寥寥,于是那些戳记少的寿星银饼往往被藏家作为珍品。

道光年间(1838-19850年间),台湾官府铸造“大清国宝版道光寿星银饼”,币正面中央铸老寿星图案,左右分铸“道光年铸”“大清国宝”,老公须下书“足纹”;背面中央铸宝鼎图案,外圈环铸满文“台湾府铸”字样。

外还有“库平七二版道光寿星银饼”,俗称老公饼,

。铸老寿星图案,左右分铸“道光年铸”“足纹银饼”,老公须下书“库平七二”;背面中央铸宝鼎图案,外圈环铸满文“台湾府铸”字样,该币由谁铸造有争议,一是由台湾官府铸造,一是由台南反清复明义军张温所铸。(资料主要来源:中国金银币目录,王春利著;金银币鉴定,朱勇坤著;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余榴梁、朱勇坤著)

道光寿星银饼的伪品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仿真品,一小部分是别出心裁的臆造品,如冒充样币的一元型、半元型铜铸品,以及两面寿星和两面宝鼎的合面、合背银铜铸品等。对于寿星银饼的真伪鉴别,一是看背面左下方有无“讫”字官戳,二是看边道上有无“卍”字纹。由于寿星银饼以精美少戳为稀贵,所以造假者就推出了没有戳记的“全品相”。然而他们不知道,“讫”字是发行机构打的官戳,是真品所共有的。而且打的位置也有讲究,都打在背面左下角,略有倾斜,偶尔有作倒盖的。可以绝对地说,凡真品无不盖“讫”字戳,没有这个戳记则必属伪品。另外,真品寿星银饼的边道上均铸有“卍”字纹,凡光边或齿边的必是伪品。这两点既是造假者容易出现的疏忽,也是收藏者鉴别寿星银饼的真经。

咸丰三年(1853年),台湾官府铸造“如意银饼”,币正面中央铸内盛珊瑚等财宝的聚宝盆,盆上铸“宝”字及花纹,左右分铸“府库”“军饷”;背面铸束带交叉双如意,左右分铸“足纹”“通行”。 (资料主要来源:中国金银币目录,王春利著;金银币鉴定,朱勇坤著;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余榴梁、朱勇坤著)

同年,台湾官府铸“笔宝银饼”,币正面中央铸聚宝盆,左右分铸“军”“饷”两字,下铸“足纹通行”;背面中央铸如意、元宝、及束带交叉的双笔,上铸“府库”二字,下铸“足重六八”(库平六钱八分)币值,及“库”字(也有另一种为“粮”字)。(资料主要来源:中国金银币目录,王春利著;金银币鉴定,朱勇坤著;中国珍惜钱币图典机制币,余榴梁、朱勇坤著)

1853年台湾笔宝军饷银饼一枚,“粮”字戳,二面均有多处验银凿印,存世极稀,GBCAVF09咸丰三年四月李石、林恭于凤山县起事,震惊全台湾。事起后军需粮饷暴涨,台湾道库急拨银两由台湾知府于台南铸造如意、笔宝银饼,以应急需。六月林恭等围城不下,败走水底寮,事败后均遭处死。此次民变时间很短,所铸之银饼,事平之后即不续铸,铸额无多,流用时间甚短,至今存世数量极稀,十分珍贵。

同治元年(1861年),台湾嘉义县铸造同治寿星银饼,正面中央亦铸一寿星图案,左右两侧分别铸篆书“同治元年”和“嘉义县造”八字,背面铸“足纹军饷通行”六字。(资料主要来源:中国金银币目录,王春利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