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麻”药品定价权转交医保局!特殊药品大降价?
近日国家发改委颁布新版《中央定价目录》,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对比现行《中央定价目录》,新版定价项目缩减近30%。
其中“根据机构改革调整定价部门”: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定价部门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修改为“国务院医疗保障部门”,将“公民临床用血的血站供应价格”的定价部门中“国务院卫生计生部门”修改为“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尤其是精麻药品定价转交医保局,这一主要修改项引起了医药圈的关注与热论。
医保控费,特殊药品降价?
2018年年初国务院发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医保局作为国家层面的独立医疗保障机构进入公众视野;同年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距今国家医保局成立快两年,两年的时间里,国家医保局全面实施医保控费,特别是药品集中采购,医保局直接对接企业进行谈判,药企大幅度的让利,让虚高的药价有了有效的缓解。
但还有一类受国家管控的特殊类药品,如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价格依然高昂。近日,《中央定价目录》将精麻药品定价转交医保局,医保局大权掌握后,从医保控费的全局出发,是否会有意降低此类药品的价格?
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李天泉先生谈到:
以前大部分药品需要政府定价,由发改委的价格司制定最高零售价,药品销售价格不能超过最高价,2015年6月后,推动市场化改革,一般医药商品和服务定价被取消,仅剩少量药品由政府定价,其中精麻药品就是其中一类。
实际上政府定价,存在一个问题,包括以前的药品在内、有些出厂价只有几毛钱或者几块钱的药品,定价高达几十或者几百人民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然而最终都是需要医保局或者老百姓买单;实际上很多精神病药品和麻醉药品是由医保买单,如盐酸曲马多。
某种意义上说,医保局也是一个购买方、出钱人;在目前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医保局全面推行医保控费,节约医保资金;节约医保资金最简单的办法是降低药品价格,例如4+7药品集中采购的诞生,现国家发改委将精麻药品定价转交给医保局,虽然仍旧由政府定价,但为节约医保资金,也许对精麻药品高昂的价格是一个转折点,预测此类药品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价格下调,哪些企业将受影响
众所周知,麻精类药品因对中枢神经有起麻醉作用,容易使人上瘾,产生依赖性,在我国一直是国家严格管控药品,由政府定价,不参与招标,价格相对稳定,竞争也相对稳定。
然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种类的增多,多种新的检测手段的普及,整容手术的升温,手术人次会逐步增多,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住院手术人次为3272.9万人,到2017年增长至5365.4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32%。手术次数的增多,必然会增加麻醉剂的使用量,2018年我国麻醉类药品市场规模已超200亿。
据《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以及恩华药业为国内麻精药物 TOP3 生产企业,三家药企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40%。其中恒瑞医药麻醉药市占率整体排名第一,2018年达到25.46%;恩华药业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精神和麻醉用药,据悉,截止2018年底,恩华药业有精神类药物批文有 63 张。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恒瑞医药发展迅猛,2018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旗下的右美托咪定目前销售额已经达到 17 亿元;恩华药业的独家产品依托咪酯和咪达伦唑2015至2018 年麻醉市场从1亿增长到 12 亿。
然,右美托咪定为2018版本的基药目录药品,受集采影响,为抢占市场,2018年至2019年期间恒瑞医药已在多个省份下调该药品的价格;恩华药业的独家品种受国家管控和独产性,相对受集采影响较小。但,国家发改委将麻精类药品的定价权转交给医保局后,医保局从医保控费角度着想,后期是否会将此类管控药品价格下调?进而利润严重依赖于精麻药品的企业,是否会在营收利润上受到影响,拭目以待。
附:《中央定价目录》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