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工艺技术,干货满满!
来源:桥梁施工技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施工准备
1.1 现场准备
(1)平整场地,清除地表及坡面危石、浮土,坡面有裂缝或坍塌迹象者应加设必要的保护,铲除松软的土层并夯实。
(2)用全站仪测量出各桩基中心精确位置,埋设中心桩;护壁可采用砼护壁或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砼内径为桩基直径,开挖时要加上护壁厚度进行桩基开挖。采用与桩基同标号的混凝土浇筑桩顶护圈及顶节护壁混凝土。在浇注好第一节护壁后,将十字护桩中线固定在砼护壁上,方便经常检查校核。
(3)井口四周设围栏防护,并悬挂明显标志,井口护圈砼高出地面30cm~50cm,防止土、石滚入孔内伤人;挖孔暂停或人不在井下作业时,孔口要加盖并上锁;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遮挡雨棚,安装提升设备,修好出渣道路。
(4)井内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大孔径桩在孔内搭设掩体;掩体用2cm厚钢板作顶盖,出土渣用的吊桶、吊钩、钢丝绳、卷扬机等,经常检查更换。
1.2 技术准备
(1)组建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下设施工技术、质量、材料、资料、计划等分支部门。
(2)审查施工图纸,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以达到节约投资、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施工简便的目的,并提出合理性的审图意见。
(3)作好桩基分部施工方案,作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4)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料档案制度。
(5)编制钢筋、水泥、木材、等材料计划,相应编制材料试验计划,指导材料定货、供应和技术把关。
(6)按资源计划安排机械设备,周转工具进场,并完备相应手续。
(7)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8)做好对班组人员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开工前,必须强调劳动纪律,向工人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学习图纸及有关施工规范,掌握施工顺序,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人。
二、施工操作工艺
2.1 桩基开挖
桩基开挖前及在开挖过程中要对桩位进行复测,测量放样及复测使用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经过导线控制测量复测后且得到监理测量工程师批复后的导线点及水准点。桩基施工前首先平整场地,清除地面危石浮土,坡面有裂隙或坍塌倾向时设好必要的防护;定出桩孔准确位置,设置护桩并经常检查校核;如遇下雨天,应在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安装卷扬机提升设备,布置好出渣道路;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施作护圈砼时,护圈高度应高出地面30cm以上,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桩内伤人。
图1 规范护圈
2.2 护壁
桩孔挖掘过程中,每掘进1米,就进行一道混凝土护壁。护壁采用内齿式护壁,护壁模板采用三块等大的钢模板拼装而成,壁厚3-5mm,拼装好的模板呈圆台形状,上口小底口大,护壁下口直径比上口直径大10cm,护壁上口直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护壁混凝土强度要与桩身砼标号相同,采用C30普通混凝土,以保证桩身护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主。护壁厚15cm(视地质情况适当增加),因而桩孔开挖直径控制为桩基直径+30cm,上下层护壁间要保证有5~10cm的搭接长度。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或遇流砂等情况时,宜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护壁模板可适当调节长度使其为30-60cm,以保证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护壁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纠正(护壁后孔径不小于设计,倾斜度不大于0.5%)。
图2 护壁示意图
图3 护壁实体图
2.3 出渣
挖孔出渣采用人工孔底装渣,电力卷扬机提升出孔的方式出渣。孔内弃渣吊出后,渣料应顺孔桩平台水平外弃,保证挖孔废料堆放整齐、规范。废料若临时堆放时,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m,远离孔口至少5m;装渣时吊桶不能装的过满,不能超过吊桶的容量;渣料提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部件磨损情况,如有明显损坏,必须及时更换,以保证安全使用,人员上下孔设安全爬梯及专用吊笼上下。
图4 严禁采用人力卷扬机提升
图5 电力卷扬机提升
2.4 孔内排水
孔内有水渗入,应及时加强孔壁支护,防止井壁浸水造成坍孔。如渗水量不大,可采用人工排水;渗水量较大,可用高扬程抽水机吊入孔内抽水。如同一墩台有几个孔同时施工,可以安排一孔超前开挖,使地下水集中在一孔排除。除在地表墩台四周挖截水沟外,并应对从孔内排出的水引流远离桩孔。首选对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砂层或淤泥层厚等情况弄清楚,施工中应有防流沙、防泥涌措施。 在灌注混凝土时,若数桩孔均只有少量渗水,应采取措施同时灌注,以免将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难。若多孔渗水量大,影响灌注质量时,则应在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它各孔水位,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若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大于6mm/分钟时,应用水下砼灌注)。
2.5 终孔检查
挖孔到达设计深度后,清除孔壁及孔底浮土、松散层;孔底必须平整,符合设计尺寸,保证桩身混凝土与孔壁及孔底密贴,受力均匀。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的,或孔底以下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如溶洞、薄层泥岩、淤泥夹层等),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设计。
2.6 桩基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和安装施工要求
所有焊工应在开始工作之前经考核和试焊,合格后持证上岗。所有钢筋均应按设计(或变更设计)图准确安装,安装后的所有钢筋在浇注混凝土时不得发生变形和移位,钢筋必须可靠的系紧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设和插入钢筋。
钢筋安装接头要求:同一截面(两钢筋接头相距在35d以内,或两焊接接头相距在50cm以内均视为处于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不得超过50%,在同一根上不得配置过多接头。
竖筋的搭接处不得放在土石分界处。桩身钢筋安装时,注意按设计要求在桩身预埋声测管,按设计要求布设,桩径≤1.5m的采用3根检测管检测,检测管之间平面夹角120°;桩径>1.5m的采用4根检测管检测,检测管之间平面夹角90°;检测管节间用套管连接,以便施工完成后进行声波透视法检测。
(2)焊接要求
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面上的锈蚀、油污、杂物等。
焊条型号选择:所有钢筋的焊接所用的焊条型号均采用E502。
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搭接长度见表2:
焊接时应注意:引弧应在垫板、形成焊缝的部分进行,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3)钢筋或钢筋骨架存放与运输
制好后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木方,距地面30~50cm为宜,以免粘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并在骨架每个节段上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桩号、节号等,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存放骨架还要注意防雨、防潮,不宜过多。骨架的运输采用带托架的平车运输,骨架装车时要保证每个加劲筋处设支承点,各支承点高度相等,以保证它的结构形状。在运输中标志牌不得刮掉,便于校对检验。
(4)吊放钢筋笼:
吊放钢筋笼用25t起重机于便道上进行(个别桩基采用井口搭架子卷扬机提升),人工配合。注意不撞孔壁,防止坍孔,并防止将泥土杂物带入孔内。钢筋分段绑扎、吊放,吊入后应校正轴线位置垂直度,勿使扭转变形。
2.7 灌注桩基砼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根据现场桩孔孔内渗水量的大小,砼灌注时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当孔底及附近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比较小(每分钟小于6mm)时,可采用干桩浇筑法进行砼浇注。开始灌注时,孔底积水深度不大于5cm,灌注砼连续进行,为防止砼在下落过程中离析,设置串筒下料。在浇注过程中,及时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以保证砼的密实。砼灌注至桩顶后,立即将已离析的混合物及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若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大于6mm/分钟时,应用水下砼灌注,其施工方法与钻孔灌注桩相同)。
灌注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开始灌注时孔底积水要排干,灌注的速度应尽可能加快,使砼对孔壁的压力尽快大于渗水压力;每根桩的砼必须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以免产生施工缝;砼灌注至桩顶以后,将水泥浮浆清除干净;桩身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对桩身混凝土进行完整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