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和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〇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
文天祥 (1236—1283) ,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 进士第一。历事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五朝,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恭帝德祐元年 (1275) ,元军沿江东下,国家危在旦夕,他当时知赣州 (今属江西) ,捐家产为军费,募兵万人入卫临安。次年临安陷落前,他奉命出使元军议和,痛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禁。后逃脱虎口,至福建、广东一带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帝昺祥兴元年十二月 (1279年2月) ,兵败被俘。次年被押送至元大都 (今北京) ,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胁利诱,誓死不屈,从容就义。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有《文山先生全集》。诗文多为其抗元斗争经历的记录,忠愤喷薄,大义凛然。词亦如此。今存词仅7首,6首见《全集》,1首见元无名氏《元草堂诗余》。
公元1279年,南宋彻底覆亡后,文天祥与友人邓剡等一同被元军押赴北方。夏末过建康 (今南京) ,停留二月余。仲秋,天祥将渡江继续北上。邓剡因病滞留建康,不能同行,于是乃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为词,在建康驿馆中与天祥话别。天祥则以此词奉和。
《酹江月》,即《念奴娇》的别名。
“能”,同“恁”,如此,这样。
“元”,同“原”。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这句化用《三国志·周瑜传》周瑜论刘备之语:“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乾坤”二句是说,天地如此之大,细想来,蛟龙原不是浅狭之池所能拘束的。蛟龙,比喻自己和邓剡。邓剡同时所作《送行》诗有“神龙荡失水”之句,文词似为此而发。
“牢愁”,忧愁。
“无着处”,无安放之处。
“那更”,奈何更兼。
“寒虫”,指蟋蟀。蟋蟀于初秋七月天气转凉时开始发声,故称“寒虫”。
“四壁”,四面墙壁。
“风雨”二句是说,风雨使人忧愁至极,愁已多得无处安放,奈何又加上四周蟋蟀的哀鸣!
“横槊题诗”,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曰:“曹氏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 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槊,古代兵器,似矛而杆较长。
“登楼作赋”,汉末著名文学家王粲,年轻时因战乱而避难于荆州,作《登楼赋》,抒发故乡之思及怀才不遇之感。
“横槊”三句是说,自己此前横槊题诗的豪情,登楼作赋的忧思,一切都如空中的雪花,终归虚幻。喻指事业无成,种种努力都化作了泡影。
“方来”,将来。
“江流”二句,承上而转折,是说自己的抱负虽已落空,但正像眼前奔流不止的江水一样,抗元的斗争不会中断,英杰辈出,后继一定有人。
“堪笑”,可笑。
“一叶漂零”,乘一叶扁舟漂泊不定。一说,自喻飘零如一片树叶,亦通。
“淮水”,指南京秦淮河。
“凉风新发”,谓初秋。文天祥等人这次到建康后不久便逢立秋,故云。
“朱颜”,面色红润的青春容貌。
“去去”,越去越远。
“龙沙”,白龙堆沙漠,泛指塞外。元人兴起于塞北大漠。
“一线青如发”,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其二:“青山一发是中原。”是说遥望中原,青山一线,细如毛发。
“去去”三句,设想自己此次渡江后向北更行更远,但仍将步步回首南方那依稀可辨的江山。这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情眷念。
“故人”,指邓剡。
“杜鹃枝上残月”,唐崔涂《春夕》诗曰:“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人”二句,词人巧妙地将崔诗拆开,分属于自己和友人两面,并用作歇后 (更贴切地说,是“歇前”) 语。字面上只说,当残月在天,夜阑将尽,杜鹃在树梢啼血的时候,您或许正想念着我;但言外也包括了下面这层意思:我呢,则会在梦中不远万里地返回南方。又,词人同时所作《金陵驿》诗二首其一末云:“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故以上二句词亦可作如下理解:当残月之夜杜鹃在枝头啼血时,您该想到,那就是我归来的魂魄。
本篇押用一部入声韵,韵脚分别是“物”“壁”“雪”“杰”“发 (發) ”“灭”“发 (髮) ”“月”。
国破家亡,陷身敌手,虎困于柙,龙拘于池,词人的心情本来就十分沉痛;更加上将与难友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又平添了许多悲凉。因此,这词的基调怆楚欲绝。
然而可歌可泣的是,英雄末路,一至于此,他仍旧豪迈地预言:反抗民族侵略的斗争,火种不会熄灭,“方来还有英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仍旧高昂着,他那满腔热血仍旧在熊熊燃烧。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这和他《过零丁洋》诗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先一揆,都是民族正气的光芒闪射。
凡此,皆使得本篇于沉郁之中复有亢爽之致,令人慷慨激昂而瞋目决眦,发上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