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种植唯一出路,在农村建工厂现实吗?
#乡村振兴呼唤特色支柱全产业链#
种植经济作物是农民获取最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市场行情左右,近年来时常听到有农产品滞销的消息传来,当农民辛苦种植的农产品变成鸡肋时,受挫的不仅是种植积极性,还有种植过程中所有投入的经济损失。
亳州市张店乡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在全乡5万多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当中,冬瓜就占了40%左右,按照冬瓜种植户的话说,冬瓜浑身是宝,既是经济实惠又耐储存的蔬菜,还是市场上受欢迎的中药材(冬瓜皮和冬瓜子),就是冬瓜的行情太不稳定,正常的年份,价格在0.1-0.2元/斤,滞销的年份,几分钱一斤的市场行情也是有的。
据当地冬瓜收购商介绍,当地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合冬瓜种植,由于品质较好,销售市场延伸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及广东等地。
然而,冬瓜属于高产量农产品,一旦冬瓜形成全国性丰收局面,外地客商为了节约成本,就会选择求近舍远进行冬瓜收购,这里每年近10万吨的冬瓜就要靠本地市场消化,有限的市场一旦容纳不了如此大的份额,价格走低、甚至是卖不出去也就成了种植户难以释怀的痛。
所以,本地冬瓜的命脉,全都掌握在外地收购商的手中,种植户没有一点主动性,每年冬瓜销售季节来临之际,全都是被动等待别人给出价格,无论这个价格能不能令人满意,大家都得选择将冬瓜卖给他们。
在这种前提下,如何打通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农民的辛苦种植变得有价值,就成了当地农业种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德福源农产品加工厂是当地一家颇有规模和名气的冬瓜深加工企业,时下,正值冬瓜销售季节,前来销售冬瓜的农户,拉着大车小车的冬瓜,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龙。
据企业负责人鲁华山介绍,他这家工厂兴建于2015年,主要是进行冬瓜深加工,经营范围是为冬瓜脱水及果味馅料的制作等。
自从有了冬瓜加工厂后,当地的冬瓜种植规模一下就稳定了下来,种植户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虽然冬瓜销售价格并没有因为当地有了加工厂的存在而提高多少倍,但至少稳定住了价格,避免了滞销现象发生。
在当地,像他这样的冬瓜深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近20家规模,当地农户种植的冬瓜,如今已经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瓜农们在传统冬瓜种植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订单种植一些新品种的冬瓜,这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订单农业,既保证了种植户的收入,又避免了种植过多而造成产量过大,从而形成市场无法消化的负面局面。
冬瓜在经过深加工后,瓜肉被制成了瓜脯及各种果馅,冬瓜皮和冬瓜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晒干后就有专业的中药材收购商前来采购,有了这些额外的收入,冬瓜加工企业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又为当地的冬瓜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收购保障。
在鲁华山的冬瓜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据正在为冬瓜深加工的张大哥表示,每到冬瓜收购季节,他都会来这里打工,每天100元工资,中午还管顿饭,在这个厂子内,像他这样的员工还有30多位,都是附近的村民,鲁华山的冬瓜加工厂,不但稳定了当地冬瓜市场,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都说农村品深加工是打通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像鲁华山这种利己又利民的农产品加工厂,是不是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呢?一旦这样的深加工企业多了起来,我们的农产品种植,是不是就有了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