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样教,孩子才会认真学习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和哈佛大学研究员贾森·汤所写。作者对学习的发展历程做了剖析,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了如何引导孩子,把被动学习升级为主动学习的秘诀,帮家长和教育者树立更具时代性的教育理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的真谛。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如何找到孩子学习动机的几个方法。

至关重要的动机

“花了那么多钱,孩子成绩也没提高多少。”

“报了那么多兴趣班,孩子也没学会啥特长。”

太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始终处于一个误区:投入金钱,创造条件,孩子的学习就应该有起色。可现实是,那些成绩好、有特长的孩子,基本都不需要家长怎么督促,他们胜在了动机上。

目标、追求、超越,这些发自内心的动机,都能给人提供强大的内驱力。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动力,真的很难有什么能阻止他获得成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极其渴望学习某样东西,那么,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和学校合起来,也阻止不了他们。即便阻碍,其结果也是:他们会偷偷学。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可以记住电视台的节目表,却总也记不住简单的数学公式;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每天可以打几个小时的篮球,却没时间做家庭作业。支配着一切的就是动机。

自主选择

虽然动机看不见摸不着,但父母还是可以从孩子的表现中,找到他的焦点。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关注孩子的自主选择。父母不要总是想着给孩子报各种班,最好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新事物的方式,这种自主性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感兴趣程度,而且可以显示出孩子的兴趣方向。

尤其,你会发现,一旦他们在某些学习上表现出了长时间的专注,即便老师讲得枯燥、内容乏味甚至进展缓慢,他们还是能坐得住,内驱力赶走了一切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同理,如果他的学习动机不强,外界条件再好,他也学不进去。

让孩子自主选择,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课业成绩只是一个维度,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关注点、成就点不一样,你不能指望用相同的教材、老师和教室教出一模一样的孩子。

刻意练习

当孩子在课程学习中做出选择后,家长不能简单认定他就是喜欢学习某个东西。还要把他放进刻意练习的环境下训练。别管是报班、找老师还是借助学习资料,按照固定时间和固定要求训练孩子,才能看出他是否是一时兴起。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不同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有趣上。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的画作很漂亮,自己也按捺不住了;有的孩子偶然路过篮球场,看到几次漂亮的投篮后,心生羡慕;还有的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学会某些事很酷。

然而与这些愉快的感官体验针锋相对的是,刻意练习枯燥且无趣。家长把孩子放进具体的训练环境下,才能检验出孩子的真实动机。

坚毅的性格

达克沃思研究了常春藤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西点军校“野兽营”中的留存率以及全美拼字大赛的排名情况。结果证实,对于预测长期成功,智商和其他标准化测试确实不是最佳指标,“坚毅”才是最能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不懈努力,而非力量或智慧,才是发掘潜力的关键。”虽然在已被证实的一些研究中,毅力作为一种性格成分,在孩子幼年时期,基本属于天赋。坚毅型的孩子不需要父母老师怎么引导,天然地会比放弃型孩子坚持更久。但父母还是可以在孩子遇到难题或受挫时,多多鼓励。正向激励虽然改变不了天性,但是可以冲淡负面情绪,帮孩子晚点放弃。

正确看待失败

孩子没耐心还有情可原,最怕家长没耐心。成长的路上,任何困难都有可能遇到。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在补习或学习兴趣班的过程中,一段时间没有进展,自己就先乱了阵脚。问老师、问孩子、看成绩,功利化视角赶走了孩子的兴趣。

学习是个过程,不是结果,只要肯坚持,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家长不仅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还要帮孩子接纳失败,重新出发。

除了孩子做对时的赞赏,挫败本身更值得学习。家长的支持,能给孩子在自己的内心和客观世界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坚定动机,增强内驱力,实现自我学习的升级。

总结一下,引导式教育意味着帮助孩子发现动机点,鼓励和培养他们对自我决定的坚持和热爱,并相信他们可以成为任何想要成为的人,做成任何他们想要做成的事。孩子们也会因此更自信、更主动、更善于学习。家长期待的好成绩,不过是时间累积下的一个结果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