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造字四法
(545)
闲话造字四法
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传说中,汉字是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在洛汭之地所造。洛汭,就是现在的洛宁县,如今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保留有仓颉造字台。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四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发展历史是这样的:
古代人们最原始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用线条或者笔画,把物体的外形特征描画出来,成为文字符号,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物体,在形状上很像。例如:“雨”,像天上下雨的样子;“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门”,像左右两扇门的形状等。这种照葫芦画瓢的造字法很笨,也很有局限性,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第二种造字法:指事法。
当没有或者不方便用线条画出物体形状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就是指事字。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或减少笔画或符号实现的。例如:“上”、“下”,是由一长一短两个横道的相对位置来表达上或下的方位概念;“凶”,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会意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例如:“从”,表示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解” 表示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 “采”字的上面是“手(爪)”,下面是“木”,表示用手从树上采摘东西等。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又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于是就发明了形声字。例如:左形右声:江、松;右形左声:鸭、战;上形下声:竿、花;下形上声:盲、聋;外形内声:固、阁;内形外声:闷、辩等。
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六种条例,这就是传统的“六书”,即关于汉字造字法的理论。“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所解释的“六书”,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实为用字法。
比班固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六书”下了明确的定义。“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所指的“六书”以“指事”为首,因为《说文解字》的第一字为“一”,故将指事排在“象形”之前,为“六书”之首。而“形声”在“会意”之前,因为“形声”为中国文字最多的一类。另外,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现在人们所说的 “六书”,采用了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汉字在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有很多失去了本义,用错、传错或者造错了。例如:(1) “牛”与“半”。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牛有两个角,而几千年来的“牛”字,起笔那一撇,就象征着一只角,“半”字起始两笔先撇后捺,恰如niu的两只角。也就是说“牛”字与“半”字用反了。(2)“射”字与“矮”字。“射”字,会意是身高一寸,个子很矮; “矮”字,左边是矢就是箭,右边“委”字是去的意思,让箭离去应该是“射”,“射”字与“矮”字也弄错了。(3)“重”字与“出”字,“重”字拆开为“千里”,千里应该为“远”。 "出"表示一山压着一山,那应该很重的。“重”字与“出”字也反了。(4)“好”字与“姦”字。 “好”字,一女一男子合为“好”字不确切,应该念为“jian”字; “姦”字,三个女人在一起,怎能成“姦”字,应该念成“好”。
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字都有他的来龙去脉,突然间,我很佩服过去的猜字先生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我们的方框字文化,这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