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抗衡痛风五百年!朱丹溪小方子,奥妙何在
本文理论依据:《医方临证指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华临床中药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咱们继续领略中医方剂之妙,感受中华医道的灿烂文明和精深意蕴。
咱们来说什么呢?说说困扰当代人的常见病,痛风。
这病到底多可怕,没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不知道,甚至不能理解。有人讲,犯起病来的时候,痛处即便覆盖一张纸,都会让患者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而且,它所导致的肢体疼痛常常在夜半时分发作。于夜深人静之时,承受着难以言状之苦,患者有多么不好受,可想而知了。
痛风很可怕。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世界里,有一张十分小巧的方子。它只用两味药,为无数中国人解决了痛风之苦。它很牛。牛到每一个中医爱好者都该知道它,牛到每一本中医方剂学教材,都要详细地对它解说。
这就是二妙散。方见——
黄柏、苍术各15克,两味药研末混合均匀,每次用3到6克,或制作成丸剂,每次6克,也可以作为汤剂水煎服。
这些是现代的用法。古代的用法不一样。古代,黄柏要炒,苍术要用米泔水浸。两者“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它出自《丹溪心法》,为元代医学大家朱丹溪老先生所创。迄今为止,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用来干啥的呢?它怎么就成了痛风的克星?我们一点点说。
其实,人家朱丹溪在创制这张小方的时候,脑子里可能根本没想过,专门用它治痛风。他想的只是一件事,这就是化解湿热下注的问题。
什么是湿热下注啊?它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说有些女性,带下黄稠、量大。这可能是湿热下注。比如说有些男性,有难言之隐,瘙痒不堪,这也可能是湿热下注。还有的人下肢足膝红肿热痛,或者腿脚软弱乏力,这也可能是湿热下注。当然,所有这些,患者往往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这些,其实就是湿热下注的主要表现了。我们可以这样想,湿热之邪,就是体内的一盆脏水。脏水流到哪,哪里就埋汰。比如说,流到前阴,或带下,或瘙痒。流到下肢,或熏灼筋骨,或损伤经脉,从而导致关节疼痛、筋骨不灵。总之,湿热之邪,就是体内的一滩祸水。
湿热之邪怎么产生的?其实在朱丹溪生活的年代,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外界自然环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沧桑发生了变化,到了现代,湿热之邪的主要来源,就在于饮食——酒肉无度、嗜好肥腻。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叫做“痛风”的病。它的发病原因,多源于饮食无度,一顿啤酒海鲜下肚,晚上就犯病了。它的发病位置,就是我们的下肢,尤其是大脚趾。它的发病表现,就是关节的红肿热痛。它的发病人群,往往是中年人,舌苔黄腻,小便短黄……
您看,所有这些,是不是都和中医理论中的湿热下注有关系?应该说,基本算是对应上了。故而,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痛风,和古代人所讲的“湿热下注”,至少在理论上一脉相承,是一回事儿啊。
既然如此,朱丹溪老先生所创制的,调治湿热下注的二妙散,就成了调治痛风的良方。此方是苍术和黄柏来配伍。其中的黄柏,为君药,直入下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是化散湿热的一把尖刀。其中的苍术,直入中焦,健脾燥湿,解决湿热产生的源头。苍术有黄柏的帮助,在燥湿的同时,没有助热之嫌。而黄柏有了苍术的帮助,在清热的同时没有碍伤脾胃之嫌。两者这一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各尽其能,各尽其妙。
应该说,中医里面清除湿热的好多方剂,都是从二妙散演变过来的,比如说三妙丸、四妙丸、三妙散等等。因此,说二妙散是中医世界里的清湿热之祖,毫不为过。
二妙散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肌炎、坐骨神经痛等证属湿热下注之人,用途很广泛。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想了,这么好的办法,不如我拿来直接用吧。可以吗?告诉您,不可以。中医中药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准确地、精细地辩证。辩证不准,盲目用方,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当下有些人说,中医不科学。其实,中医最讲科学。中医的科学之处,就在于每用一方都要精细地辩证。这就是中医的严谨之处。普通读者,了解二妙散的精髓之后,应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切记切记。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