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怎么脾气那么好?
一提起龙我们都认为那是一种神秘而且强大的一种生物,我们自己也自称是龙的传人以表现自己对龙这种生物的崇拜。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以四海龙王为代表的龙王群体在《西游记》中不仅数量众多、法力不高,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若论此中龙王为何会有这种形象,还要从我国先民古老的神灵崇拜说起。
据史料记载,它们的形象多为人面鸟身。之后,四海海神也有很多其他名称,如祝融等,但基本都是在四海方位神这样的认知框架下发展与演变的。
因此,道教之“四海龙王”也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形成。
既然以“四海龙王”为代表的龙王群体有着如此深远的渊源,甚至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脉搏之中,为什么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却不高呢?
在整本《西游记》中,可谓“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皆有龙王,不仅有海龙王、河龙王、湖龙王,甚至还有井龙王。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龙王。
在《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中,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了乌鸡国。唐僧做梦梦到当时乌鸡国的国王是妖道冒名顶替的,而真国王的尸体在一口八角琉璃井中,遂觉疑惑,之后便令悟空等一探究竟。
八戒被悟空骗下了井,却意外发现了地下的水晶宫,遇到了井龙王。井龙王一如其他龙王般友善:“这怕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来了,却不可怠慢他,快接他去也。”那龙王整衣冠,领众水族,出门来厉声高叫道:“天蓬元帅,请里面坐。”
据井龙王述说,原来,三年前有个狮猁怪,将真正的乌鸡国国王推下井,并在井口盖上石板、铺上泥土、种上芭蕉,霸占了国王的一切,而其他人毫不知情。多亏有井龙王将定颜珠置于国王体内,这才得以保全身体。遇八戒来此,井龙王遂将国王交予八戒驮回。
再说说河龙王。在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为数不多的“反派”泾河龙王在与凡人的较量中一命呜呼。
生得“相貌稀奇,仪容秀丽”的术士袁守诚善断阴阳,在马路边摆摊的他能够准确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这便触犯了泾河龙王的权威。因深感愤怒,泾河龙王化作白衣秀士,来到袁守诚面前,要求他准确推算次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放下狠话:“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即便面对此言,袁守诚还是泰然自若地算出了点数、应下了挑战。
随后,泾河龙王在龙宫接到了天庭指定的降雨时间点数,本以为术士必输无疑,却惊觉其点数与天庭所定一模一样。泾河龙王不想输,擅自改了降水时辰。这触犯天条之举,最终被天庭知晓。在袁守诚的建议下,泾河龙王向李世民求助,但最终还是被忠臣魏征斩于梦中。
除此之外,就是高频出现的四海龙王了,他们总是乐于助人,往往出现在最被需要的时刻。比如第四十三回,唐僧师徒路过黑水河,“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抓走唐僧的是河中鼍龙将,为西海龙王的外甥。孙悟空得知后,便赴西海龙宫兴师问罪,西海龙王则一如其他龙王般友善地将孙悟空迎进门、解释原委,不仅没有袒护自己的外甥,还派儿子摩昂领兵捉拿鼍龙。在花花绿绿的海底世界经过了一番“虾与虾争,蟹与蟹斗。鲸鳌吞赤鲤,鯾鲌起黄鲿。鲨鲻吃鲭鱼,牡蛎擒蛏蛤。鱓鱑追白蟮,鲈鲙捉乌鲳”的激烈交战后,鼍龙被伏,唐僧、八戒等终于获救。
北海龙王也是如此。唐僧师徒四人辗转至八百里狮驼岭时,不幸遇到了青狮、白象和大鹏三魔。此一遭十分艰难,占据了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四难。
三魔王联手抓了师徒四人,烧开了水、摆好了蒸笼,将他们一个个抬进了笼内。所幸孙悟空有千万种脱身之法,他留下假身,真身到了半空中时默念咒语“络蓝净法界,乾元亨利贞”,北海龙王便被召唤而来。只见云端出现一朵乌云,北海龙王一如其他龙王般友善地来到孙悟空真身面前,高声跪拜道:“北海小龙敖顺叩头。”毕竟危机关头、有求于人,孙悟空此番可是相当客气:
“请起,请起。无事不敢相烦,今与师父到此,被毒魔拿住,上铁笼蒸哩。你去与我护持护持,莫教蒸坏了。”
听闻此事,热心小神北海龙王遂变身一阵冷风,吹进锅下灭了火气,师徒四人获救。虽然之后除了孙悟空外,其他人又被抓回去了,但幸得北海龙王相救,事情才有了转圜的余地。
若说井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等一众龙王平日里扮演着随叫随到的角色,那么东海龙王还不止于此,他甚至为孙悟空提供过一次深度心理咨询服务。
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不久后,因打死了几个毛贼被唐僧训斥,遂使性子离唐僧而去。当他将此事说与东海龙王听时,龙王苦口婆心对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
“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孙悟空听罢,沉默不语。龙王见状,知道他心里有所触动,于是再次鼓励:“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孙悟空便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驾着筋斗云,孙悟空别了龙王,又返身去找自己师父了。经此,唐僧才得以在孙悟空的陪伴下继续西天取经。
西游记原著中,龙王和冥王同时去天庭告状,第一个递上奏表的东海龙王,之后才是阎王。这说明什么?龙王比阎王地位高。
我们在看奏表的内容,龙王是这样写的“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这说明龙王就是四海的老大,十足的NO.1。
而阎王呢?他是这样写的,“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
西游记原著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说明一个赤裸裸的事实。龙王是四海的主人,而阎王只是幽冥界的二当家,地府真正的主事人是地藏王菩萨。阎王充其量就是一个跑腿的!
《西游记》中龙王形象的大量出现,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龙文化与龙崇拜。不过,如前文所说,我国自古便有龙文化,自佛教入中土后则进一步有了龙王之说,后来则形成了龙王信仰,并传承至今。
唐宋时期,龙王信仰还未至巅峰。在当时的文献典籍中,虽然不乏统治者以龙祭祀的记载,但是龙王信仰仅为水神崇拜中的一部分。那时的人们有着复杂的水神崇拜,其中包括江河湖泊、雷电、虹霓、风伯雨师等,龙王并未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至明清两代,龙王信仰成为潮流。彼时颇为重视河工与水运,而祭祀以龙王为代表的河神、海神则被认为是水运畅通、防御灾患的重要保障。且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龙崇拜与龙文化更是得到了一致信奉,并且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祭祀礼制。雍正时期,史籍正式将四海龙王记载为祭祀的“四海之神”。明清统治者还频频册封龙王,如《清朝文献通考》所载,康熙皇帝多次赴北京西山北部的黑龙潭龙王庙“祷雨”,并拨款“鼎新庙宇,御制碑文以纪之”。后来的雍正皇帝也亲临此龙王庙,乾隆皇帝则加封此处黑龙潭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