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域均衡走向市域均衡 青岛让优质教育惠及城乡每个角落
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2014~2015年,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第一;2017年,投入近5亿元完成100所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全市基本实现农村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全覆盖……近年来,青岛市坚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按照全国一流、青岛特点、创新示范的要求,以改革促均衡,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谱写了全新篇章。
让适龄儿童愿意在家门口上学
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室和餐厅、宽阔的操场……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凤凰岛小学这所按照高标准建成的现代化农村小学,目光所及处处都是新景象。而在两年前,这所小学还是另一副模样:新学期开学前招生时,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伴随着新校舍投入使用,加之与新区传统名校香江路第二小学实行一体化办学,在学校文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教育评价、教学研究、教育资源等方面全部一体化,让凤凰岛小学成为社会追捧的、有特色的“热点”小学。凤凰岛小学的“量变”与“质变”并非个例。2012年至今,青岛市共投入建设资金252.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99所,新增校舍652万平方米,保障了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在家门口上学”的需求。
校舍升级、硬件提升、师资加强与办学规模“瘦身”要双管齐下。解决大班额问题是实施均衡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告诉记者,全市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势头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不超过省定班额(小学45人、中学50人)的班级数达100%,其他年级达87%,其中市北区、城阳区达100%,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吃上热乎健康饭。2014年,青岛市政府把全市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青岛市教育局将其作为一项改善学生就餐条件,促进学生营养改善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近年来,青岛市级财政投入5.4亿元为808所中小学建设标准化食堂,占比达到76%,计划到2018年基本实现全市“校校有标准化食堂”。平度市重点改造农村中小学食堂,完善设施设备,彻底改变了以往学校食堂土锅灶、烧煤做饭的状况;崂山区为每所中小学食堂统一配备食品溯源系统,可以及时了解食材种植、运输、农残检测等关键环节信息,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青岛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底,青岛所有中小学已基本建成智慧校园。青岛建立了财政分担机制,统筹建设网络设施、同步课堂等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通过网络资源全域覆盖,资源平台广泛应用,同步课堂连通城乡,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让优秀师资在全域内“漂流”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教师城乡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邓云锋表示,支教不光是教育方式的支教,更是教育思想的支教,将好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师情怀进行传递,做到学校位置可以偏远,但教育思想不可以偏远。据青岛市教育局统计,近年来,该市每年从市区到乡村支教的骨干教师数量超过500人,晋升职称时“支教”已成为“硬条件”。青岛市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区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校长、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6年符合交流条件,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0%,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2015~2017年,全市采用中小学教师聘用制等方式每年补充教师3000余人,为农村区市补充2016名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2017年,各区市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分别达到 32%、21.1%,骨干教师比例达32.3%。
此外,青岛市还创新性地改革农村师资培养模式,把优秀学生留在本土任职,让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有稳定渠道。2016年,青岛市印发了《关于免费培养初中起点小学全科教师的通知》,通过“本土选拔,公费全科培养,定向本土就业”,培养一批具有乡村情怀、能留得住的优秀本土教师。农村教师幸福指数得到提升:胶州市和西海岸新区开通了教师免费班车;平度市已建成教师周转宿舍206套,投入资金713万元。
让“强校+弱校”盘活优质教育资源
现在,“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及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已成为青岛市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2014年,青岛市教育局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办学模式,或一加一,或一拖“N”,推动校际优质课程、教师等资源共享。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普通学校跨区域办学激励政策。目前,参与办学模式改革的学校达80%以上,其中,城市学校对省定贫困村中小学结对帮扶率100%,全市建成746间同步课程教室,校际、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
青岛市市北区在探索集团化办学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先后成立4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实施名校带新校、名校带老校策略;在全市率先进行学区制改革,按照小学升初中的8大学区,成立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8个教育联盟,联盟资源互通共享、协调发展。通过联盟内人力资源、设施资源、课程资源的分享共用,探索校际游学、校本教材区域化、课题研究校际化、学生活动合作化,实现联盟内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市北区教育局局长王本猛告诉记者,市北区积极突破原有体制,努力构建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新机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扩张,实现了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用“难能可贵”来形容市北区没有走教育资源简单重组老路的改革。
让每所学校每名学生共享资源公平
“均衡教育绝非统一型的教育,而应该是多样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要使教育适合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邓云锋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累计推出精品校本课程300项、优秀校本课程279项、市级“一师一优课”2900节。全市学校均设立自主选课日,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超市”,大力度推进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选课、选课走班……
针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难点问题,青岛市推进德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改革,将中小学体育美育课程开齐率、教师配备率和学生参与活动比例均达到100%作为“硬任务”;以承办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为契机,推动足球、游泳、管乐等课程的普及。国家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立国家级特色学校131所、市级特色学校302所,在校参与足球活动的青少年达到20万人。
据了解,2017年11月,青岛市政府公布《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统筹推进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重点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实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一体化投入等10项举措,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现从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从促进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的新跨越,真正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邓云锋表示,义务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事业。面向十九大对教育的新要求,青岛市将立足实际、创新改革,深入探索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新路径,建设教育强市,努力为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岛方案”。返回教育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