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书俱老?66岁的赵子昂,1400字一气呵成,技巧让人惊叹
导读:赵子昂作为元代第一等的书画大家,即使放在整个文化史上,都是一流的人物。对于他的书法,有过很多争议,最集中的无外乎说其书法“甜俗”。但这件他66岁时书写的长卷,其技巧之高,把控能力之强,让人知道了什么是“人书俱老”。老,未必拙,而是老成。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33岁的赵子昂应召赴京。据说当时有士子20余人,元世祖忽必烈唯独召见了赵子昂。赵子昂是“太祖十一世孙”的王室之胄,又神采秀逸、才华横溢,被惊为“神仙中人”。这次召见,成为赵子昂仕元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捩点。
33年后,即延祐六年四月,66岁的赵子昂奉旨还家,夫人管道昇病逝。三个月后,在失去老妻的哀痛之中,身心俱疲的赵子昂,作书遣怀,创作了行草书《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卷》。
这件作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凡127行,计1430字,纵21.8厘米、横 254.7厘米。引首有文彭隶书“松雪真迹”,后有曹文埴、高士奇、陈廷敬的题跋。三年后(1322年),赵子昂去世(69岁),这件行草卷是他晚年岁月里为后人留下的精品力作。
嵇叔夜就是嵇康,山巨源就是山涛。山涛曾与嵇康等同是“竹林七贤”之一。但山涛没有经受住世俗的诱惑,违背了昔日朋友之间隐退的志趣而出仕。在出任尚书吏部郎时,他请嵇康出山来替代自己的职务,但嵇康偏偏不买账,于一年之后写了一封慷慨激昂、有理有据、冷潮热讽的绝交书给他。
经过仕元33年的心路历程,赵子昂读到嵇康的这篇文章,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心情。也许因有所触动,激发出了创作的灵感。采用了多次书写创作,应该是赵氏复杂心情的一种无言宣泄和表达。
在绿绢上书写创作,营造了古韵悠长的气息,与其行书《洛神赋》相比,此卷更显雍容老成,脱去了“二王”法度的羁绊,更多了些许从容与自信。多年的笔墨积淀,烂熟于心的技巧表达,已经由技而进乎道,成为心性的自然流淌。
这篇绝交书,1400多字,127行,绝对不算短。传说赵氏每日书王字,可以66岁年纪于这样的长篇一气呵成,神完气足,不得不令人惊叹。好像一个大大的舞台,给了一个足够展示的空间,楷、行、草随着书者性情的起伏变化渐次展开,也暗合文章作者的情绪变化而跃动。
这是由行草的特点决定的,节奏感的外在表现、字与字之间顾盼、牵丝的时隐时现,似乎是书者浮出纸面的情感在飞动。指腕越写越活,此卷的中段开始往后应该是越写越精彩了,楷意渐去、行书渐多,到了60行,几乎有10行用的都是草书,古意盎然,这是通篇情绪的高点,后段趋于平稳。
欣赏此件作品,可以明晰地见到起承转合的变化,宛如欣赏一首交响曲,有序曲,有推进,有高潮,也有收束的余音缭绕。除了技巧的娴熟让人难以企及,还会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楷、行、草三种书体任意转换穿插,不但不生硬,反而和谐自然,随意撷取而浑然一体。
赵氏书法,在技术上的含金量,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百分百的高手。当技术达到一定的娴熟程度后,往往会走向另一面,那就是俗。当我们反复揣摩这件作品时,会发现他有节制的把控能力,可令熟后巧拙相生、自然和谐,气象上不但不俗,反而雅致。我觉得这就是人书俱老。老,未必拙,而是老成,比那种故意的弄巧成拙,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在晚年,留下这样一件人书俱老、神完气足的作品,把《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卷》与赵子昂的人生际遇联系起来,颇耐人寻味。
(曲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