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仅仅是爸爸们的错吗?

要想避免“丧偶式育儿”,一、永远不放弃爸爸,二、要发挥爸爸在育儿工作中的独特性。

1.

这两天,有一条九图微博被转发了几万次,每一张图,都是一位母亲在诉说如何讨厌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控诉,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爸爸去哪儿了?

这似乎就是很多家庭育儿的真实情况:妈妈们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无数时间与精力。爸爸们却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见踪影。

曾有一份有关家庭亲子陪伴的调查,根据对2000个家庭调查之后的结果显示,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在工作日平均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与10.9小时。

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出生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妈妈。你会发现,在各种群里探讨育儿问题的基本都是妈妈,带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的人大多也是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学同样还是以妈妈为主。

从教育专家到微博大V,从抖音短视频到微信长文章,关于“隐形爸爸”“丧偶式育儿”的讨论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话题,说到家庭教育,好像只有讨伐爸爸这一种论调,但是爸爸们真的没救了吗?

2.

什么都不管的爸爸,经常被吐槽“光知道工作挣钱,从来不关心家里”;

帮忙做点小事的爸爸,通常被抱怨“你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偶尔想表达自己看法的爸爸,接受的差不多都是指责:“你知道些什么,孩子都是我在管……”

从隐藏式爸爸到丧偶式爸爸再到诈尸式爸爸,爸爸们好像是一届不如一届......

但真的是这样吗?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的作者吴永和在他的书中为广大爸爸们说了一句心里话:很多爸爸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被指责。

爸爸们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确实是应该被批评的。但是一味的批评,或者说一直强调“丧偶式育儿”,除了打消爸爸们的积极性、否认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外,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变化,反而可能会让爸爸们破罐子破摔,甚至以此为借口:反正都丧偶了,所幸死透一点,不然还说我诈尸。

所以,“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些词看似对爸爸缺席育儿这件事很有杀伤力,但对于妈妈或者说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情绪是发泄了,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曾说过:“‘丧偶式育儿’这个词的背后,一方面妈妈们都在抱怨爸爸们没有存在感,一方面又拒绝看到他们的存在,甚至不愿意坚持对方留下来,反倒挥挥手送他们离开。”

那么在家庭中,爸爸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妈妈又应该如何帮助爸爸更好地参与育儿工作呢?

3.

尹亚楠和吴永和夫妇在他们的《蒙台梭利家庭方案》系列图书中就探讨了父母共育等相关问题,分享了他们的育儿经验。

在德国和法国生活了近10年的亚楠夫妇,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共同养育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还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两本书。

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他们发现了法国妈妈、德国爸爸的很多优点。比如:法国妈妈育儿中的敏锐理性、独立自信;德国爸爸的深度参与、和孩子积极互动。他们将这些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书中也分享了很多父母通力协作的家庭养育方案。

亚楠夫妇认为:永远没有一百分的爸爸或妈妈,但如果两个人配合默契,就会有一百分的家庭教育。

关于育儿中的父母合作,亚楠夫妇有两点建议给各位家长朋友,一是永远不要放弃爸爸,二是要发挥爸爸在育儿工作中的独特性。

一、永远不要放弃爸爸

育儿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关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在这些方面,女性更加擅长,她们照顾孩子更加娴熟,但或是出于内心的优越感,或是潜意识里不愿与爸爸分享跟孩子亲密相处的时间,妈妈们往往习惯事必躬亲。因为在妈妈们眼里,爸爸们总是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但其实,指责会大大打击爸爸们参与育儿的积极性。

所以,如果妈妈们尝试跟爸爸们分工,明确交代给爸爸们一些专项育儿任务,并做到不插手,让他们独享一部分育儿的成就,那育儿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大提高。

二、发挥爸爸的独特性

爸爸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妈妈一样无法取代的教养地位,不与妈妈的角色重叠,这种教养风格既能符合传统文化对男性形象的定位,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爸爸高度参与育儿工作的期望。

育儿不是竞技比赛,父母二人协同作战的话,很快就能摸索出孩子的生活规律,照料工作也会逐渐变得容易起来。这样一来,妈妈不仅一个人可以轻松应对很多育儿工作,爸爸也能发挥出独有的优势。

让正确的人做合适的事,让爸爸做他们适合的事,是解决“丧偶式育儿”的核心!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乐行心理/江西乐行心理。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