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拒绝,害怕人设崩塌” | 3步教你温柔地对世界说“不”
坐在我面前的来访者青青,面容憔悴,整个人看上去状态不好。她语调低沉,跟我诉说她的困惑:“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求助。无论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的大事小情,只要他们求我帮忙,我都没办法拒绝。有时候明知道那个事情不合理,甚至帮了他们就是自己吃亏, 我也说不出个“不”字!唉!好烦啊!”
我问青青,“如果拒绝了,你害怕什么呢?”
“我害怕他们真的没人帮,怪可怜的,我就是心太软!”青青说。
我微笑的看着她,没有说话。良久,这姑娘捂着嘴,眼泪一串串的滚落下来,她哽咽着说:“我怕,我怕他们说我小气,怕我以后再找人帮忙没人搭理我,怕他们觉得我不重要、没价值!”
无法说出拒绝,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大体如青青一样:害怕破坏关系。这似乎验证了个体心理学宗师阿德勒的一句话:人际关系的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无法对关系中的个体说“不”,其实是渴望拥有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拒绝”就变得有难度了:如何温柔坚定的拒绝,既不破坏关系,又能独善其身。
我们先来探索一下,无法拒绝他人这一问题背后两个比较深层的心理原因。
首先,你有没有“讨好型”人格特质。
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特征。比如:别人拒绝你时轻描淡写,而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帮别人忙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不敢表露出坏情绪,不敢哭,因为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别人借了自己钱,不敢跟他谈还钱的事,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这些,你有过吗?
其次,你是否具有良好的“客体分离”体验。
良好的客体分离体验,可以追溯到母婴时期,我们与生命之初重要客体(比如母亲)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在关系中,你有清晰的“界限”概念吗?阿德勒提出的“客体分离”理论认为,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事情,什么是我的事情,并且各自负责。
如果你对自己心理层面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尝试“温柔坚定的拒绝”就变得非常可行了!
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你的行为模式也一样有迹可循。“讨好”是你的防御,它避免你面对直接的冲突。当你看到这个防御的时候,你内心会升起一份悲悯,当你对怯懦的自己可以温柔呵护的时候,你会慢慢发现,你可以温柔的拒绝他人,而不再疑神疑鬼,因为你的脆弱和无能已经被自己包容和接纳,外在或好或坏的评价终于变成了浮云。
接纳的另一层含义还包括:接纳自己的限制。你只是个普通人,你不可能满足任何人的任何要求,你也有自己的困境和为难。在接纳了这个事实之后,你才会更坦然的说“抱歉,这件事,我真帮不了你!”
拒绝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我们混淆了我们和他人的界限。李中莹老师在NLP简快心理疗法中曾谈到世界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分清这三件事的界限,做好“我的事”,把“他的事”还给他,那个“拒绝”就顺理成章了。
对界限的混淆,有的时候是因为“控制”。我们搞不懂什么是能控制的,什么是控制不了的,我们希望通过部分的牺牲自己,换来对方好的评价。这是我们希望以此控制他人,让他们肯定我们的价值和重要性。而他人,也利用“给你好评”这一点,实现对我们的操控。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温柔而坚定的说出真相:抱歉,帮不上你。
这就进入高技术含量的实操阶段啦!这个阶段,我们忽然发现,对于“拒绝”这件事,情况错综复杂,拒绝方式其实也是五花八门。比如:
1. 霸道总裁式拒绝:我不需要
这个主要针对陌生人啦,比如各类推销。我就经常接到陌生电话,你要买房么?你要上辅导班么?你要选股票么?
“我家里有矿,啥都不缺。”这个拒绝是多么的酸爽!
2. 后宫美人式拒绝:臣妾真心做不到啊!
这个拒绝方式可以放到亲朋好友之间。拒绝别人的时候适当示弱,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候“弱”使我们保持链接,大家都是不完美的小伙伴儿,而不是悬殊分离的对立面。比如:你找我借钱,我这房贷、车贷、消费贷,欠银行到处是债,能力真心不够,彼此彼此。
3. 心理咨询师式的拒绝:三段论式拒绝大法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属于逻辑学的范畴。形式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
如何用三段论表达“拒绝”的意思呢?首先我们要看到对方的期待,表达自己非常想帮助他,让对方觉得你是真诚的,理解他的。这是三段论中大的前提。然后讲出自己现实的难处,希望对方能够了解帮不上忙的原因。这是大前提中的一个特殊的小前提。第三对未来做出承诺,一定会给予对方更好的支持。这是最终结论。
举个例子:今天临下班,同事要提交项目报告,找我帮忙过一遍选题大纲,而我需要准点去接孩子放学。这个事情我当然是要拒绝的,一来这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二来我确实赶时间。可面对同事请求,拒绝也是不太容易说出口的。这个时候三段论式拒绝法,就可以试一下啦!
“我看到你特别上心这个项目,真想帮你看看(大前提让她安心),可我今天下班跟老师约好了得准点去接孩子(特殊的小前提),不如这样,你跟领导宽限一下提交时间,明天白天时间富裕,我能帮你看一下(最终结论)。
这就是三段论式的拒绝。这样会温和地传递“抱歉,我做不了”的信息,如果对面那人还不依不饶的求你,好了,考验你树立界限的时刻到了,他无情,你也可以无义。但如果他愿意侵犯你,而你刚好愿意被侵犯,OK,你们属于周瑜和黄盖,闭上你抱怨“无法拒绝”的鸟嘴,甘之如饴吧!
很显然,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操作,几乎适用于任何场景和对象。其实还可以引申出来一点,也许是我们可能会遇到的,更困难的一种“拒绝”:上司给安排了可能超出你的能力范畴,容易办砸的事儿,那你可怎么办?
如果你真诚表白:哥,这事我办不了,你找别人吧!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双手为你点赞,真是个实诚人啊,兄弟!同时我也给你这样的建议,你可以说:哥,行,我知道该做啥了。(接下任务。大前提)关于这个项目,我预估了一下,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1、2、3,我有可能拿不太准。(特殊的小前提)我打算从这几个方面:4、5、6尝试先做个方案出来,然后您再帮我看看,这样行不?(最后结论)”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传递积极态度、降低领导预期、婉转拒绝,温和求助。
用合适的方式,拒绝这个世界不适合我们的部分,是生活智慧,事实上,你认为的无法开口,往往是你不敢尝试。如果温柔说“不”,世界将会怎样?去试试吧,尝试-改进-再尝试,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参考资料: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6.03
2. 金岳霖. 《形式逻辑》. 人民出版社. 1979.10第一版. 2019.03第47次印刷
作者 | 孟 玮
编辑 | 王俊楠
策划 | 吴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