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盛和肝气是什么意思?
肝火旺盛的主要症状: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中医理论中,“火”是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由于外界气候变化,引起人体的“邪气”。火气大时,会让口干舌燥,口臭、长青春痘、牙龈浮肿疼痛、皮肤瘙痒、便秘、痔疮出血等症状。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病患者,在急性肝病的发作期,因为肝胆湿热盛,肝病患者会感到口苦、口干,口气明显变重,精神也会变差,终日倦怠无力。
其它因素也可引起火气大如:风热感冒、睡眠障碍、吃冰冷、辛辣、油炸食物、服用慢性病药物、糖尿病患病初期等。
如果要有效的消除“火气”,肝病朋友就要注意一些防治方法:
如果要有效的消除“火气”,肝病朋友就要注意一些防治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熬夜,避免食用冰冷及上火食物。
2.适当运动,减轻压力,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不仅可以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还能减少火气形成。
3.慢性病朋友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使病情稳定,才能避免病邪化热、化火。
4.针对五脏六腑或不同部位的火气,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但是这些中药仍须由专业中医师开处方才能服用,以免误食而引起不良副作用。
对症下药
对于肝火上炎的人来说,龙胆泻肝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前段时间有“服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的报道,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以前的龙胆泻肝丸中含有木通,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但现在的新药都改用通草等药物替代木通了,只要不长期大量服用就是安全的。此外,芎菊上清丸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的作用,对缓解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耳鸣症状效果很好。
对症下药
对于肝火上炎的人来说,龙胆泻肝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前段时间有“服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的报道,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以前的龙胆泻肝丸中含有木通,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但现在的新药都改用通草等药物替代木通了,只要不长期大量服用就是安全的。此外,芎菊上清丸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的作用,对缓解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耳鸣症状效果很好。
如果是女性肝火旺盛,出现乳房胀痛、口苦等症状,还可选用具有舒肝解郁、清泻肝火作用的丹枝逍遥丸。
预防
预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绵茵陈调治,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
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注:以上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据人数增加。)
2、金银花15克、绵茵陈15克
将金银花、绵茵陈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即可代茶饮。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调味。
此外,预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适用于头晕脑胀、眼赤目乾。
饮食降肝火
爱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常常被视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一些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排便不畅或大便粘腻、嘴唇红、干、裂,舌苔增厚等。虽然以上症状都被通称为“肝火”,实际上实际上则可能是由不同器官组织造成的,如肝脏、胃,脾脏、胰脏、横隔膜、大肠、小肠、腹膜等,不同的病因最好能选用不同的配方来保养。
春节养肝补脾——粥先行
下面提供一些简便的“降肝火”中药茶饮,适合“肝火大”的人平时饮用。
小麦苗茶
材料:小麦苗一把,滑石粉2─3钱。
作法:水煎、去渣、代茶饮。
主治:身热口渴,胸腹闷胀,汗多,小便不顺畅。
柴甘茅根茶
材料:柴胡3─10钱,甘草2钱,白茅根10钱。
作法:水煎后取汁,加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频服。
主治:口渴、身体烦热,感冒未愈,小便黄。
清暑茶
材料:茵陈、香薷3钱、车钱草、半边莲各三钱。
做法:水煎后取汁,加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频服。
主治:口干舌燥、头昏热、小便短黄、身体烦闷。
茵陈干姜茶
材料:茵陈3─5钱、干姜1钱。
作法:水煎后去渣,加入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饮。
主治:身不太热,口不甚渴,喜饮温水,皮肤暗黄、手足不温。
民间常用五爪金英、半支莲、白花蛇舌草、黄花蜜菜等中草药清热退火,这是适合体质壮硕、口干舌燥、大便不软散的人,而体虚、易怕冷、大便稀溏的人较不适合。但即使如此,清热退火的方药短暂使用尚可,长期使用则容易苦寒败胃、伤害元气,因此最好能闲歇服用,若有任何不适即需停服为当。
护肝食物应该这样选择
温暖的春天来了,春季食物养生的许多疑问摆在人们面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歧黄中医诊所所长宋天彬先生。他说:“祖国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人也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且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肝气旺。中医说的'肝气太旺’,大致相当于说人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就是现代语言所讲的'应激’反应状态。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容易紧张,容易急躁。”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因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以免过旺,这样可以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为了抗御肝气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
中医讲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所谓“酸”不是现在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五谷杂粮,大部分都算“甘”,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来分。如果把“甘”理解为多吃糖可就错了。
春天气温升高后,细菌、病毒也活跃,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鱼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种特别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调料拌为凉菜。
肝气不舒
中医理论:肝喜舒畅条达.也就是说,肝脏的气机一定要通畅,如果由于病邪导致肝脏的气机运行不畅或者肝气郁结,那就是肝气不舒. 症状:淤血,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等等.
中医理论:肝喜舒畅条达.也就是说,肝脏的气机一定要通畅,如果由于病邪导致肝脏的气机运行不畅或者肝气郁结,那就是肝气不舒. 症状:淤血,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等等.
肝气易郁:肝主疏泄,有周转气血的功能,生性刚悖,恶抑郁之变,任何情志的刺激都可造成肝气的郁而不畅,疏泄失常,轻则气郁,甚或气逆,而气郁气逆又可引起血瘀和血溢。肝郁的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气滞:经云:“悲怒气逆则伤肝。”李冠仙论肝气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这里的肝气即为气郁,这是言肝气也就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二气逆,气郁太过,就会产生气机逆乱,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气上逆和肝气横逆犯胃,引起胃气上逆而产生呕恶,上逆可扰及头目而引起眩晕头胀、易怒、失眠等症。如《笔花医镜》所论:“肝之实……其症为左胁痛……呕吐,为呃逆”即指肝气横逆犯胃之证。治疗则以平肝降逆为主。三血瘀,肝气郁滞,可导致血瘀。《难经》说的:“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朱丹溪提到的“皮间有缕赤痕者,血肿也,”都是说的因气滞致瘀的证候。在肝病中常见的体征如肝脾大、蜘蛛痣等,即都是血瘀的结果,治疗就常以活血化瘀为主。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 中医名词。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少腹胀痛,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肝气郁结 中医名词。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少腹胀痛,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