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高中语文新课标
粗读高中语文课标
渐新堂
上周末,得到了历时五年研讨修订后正式出版的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心中甚为高兴,一口气浏览了一下,发现与春节前或者这段时间一些社会媒体所说的还是有一些差异。尤其是不少校外教育机构炒作的国学啊古诗文背诵啊等,说法很不准确。
正式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1月第1版,2018年2月第2次印刷,全书47千字。
书前有前言,即1月16日会议上教育部教材局长的讲话内容,含背景,工作开展情况,着重介绍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目录部分含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 课程结构,四 课程内容,五 学业质量, 六 实施建议, 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初看给人的感觉是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样单独一部分内容,在附录中要求背诵的以及要求阅读的读物明显增多。学业质量中又分为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三部分展开:前者解释为学业成就表现,中者刻画为5级水平的质量描述,后者明确说到水平一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文言文32篇,分为(一)必修10篇,(二)选择性必修10篇,(三)选修12篇;诗词曲40首。也就是说,一般学生在必修以及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文言文背诵的篇目数是20,加上古诗词曲40首。而不是下载一些校外企业炒作的古诗文40,或者其他数量。
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比较清楚。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与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保持了一致性。并强调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本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实践性、时代性。
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强调了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有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课程目标中则将这四个方面扩展为12个具体的内容。
在课程结构中,有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必修开设2个学期8学分,必选2个学期6学分,选修2个学期12学分。
在课程内容部分,有学习任务群18个,有学习要求。与前言联系起来看,则不属于大多数学科,也就是在学习任务群中,缺少每一群具体的“学业要求”。前言所说“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二高中语文新课标每一个学习群中有“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两部分。在每一学习任务群中,有概述,有学习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中有规定的学分数额以及课时节数,有的群,还规定了明确的写作篇数,讨论次数。
18个群的名称为:1——8必修:整本书、当代文化、跨媒介、语言、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9+12必选: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小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3——18在必修基础上加“专题”二字,将“研习”改为“研讨”。
毋庸置疑,这历时五年,集中了全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知名博导以及一些一线正高级和特级教师们的智慧与心血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可以肯定地说,它将远远超越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全国高中语文课程实践中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高中学生的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
对此标准,举双手欢迎的一定是百分之一的站在时代潮头的标杆学校,一大批书籍一大批示范课研讨会一大批教辅资料由这些学校由这些教师隆重推出,可以想象,三两年之类一定是铺天盖地滚滚而来。
高兴之余,还是有一丝丝隐忧:40年来力推的学分制在我国高等学校没有推动,高中是否就具备远比高校成熟的条件能够顺利推动?18个学习群的名称,有的是量词、有的是时间词,有的是动作方式词、有的是传统分类词,有的是性质区分词;不同阶段的研习与研讨,以及多一个“专题”二字,这样表述对一线教师会不会感觉到又回到了改革开放前语文学科的小学的“简单的、一般的”高中的则加上“比较复杂的”缺少外延的边界划分?
但愿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得到修订与完善,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接地气,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