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语文能力的低下买单
谁该为语文能力的低下买单
唐建新
最近代出版社看到一些名师大咖的书稿,为语言文字水平的不规范不纯洁而担忧,顺便翻出了十年前的一篇旧文贴在此, 供朋友们参考。
最近,几所名牌大学开会决定将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一时间好不热闹了一下子大家的视听。
开设大学语文,在我国已不自今年始。在1980年代,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对一些大学新生包括名牌大学招收的新生,大家普遍感到语文能力低下:错别字多,语句不畅,词不达意,文化常识几乎空白。很快形成共识,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弥补文化大革命给一代青年学生带来的损失。
事情已经过去了快30年,为什么开设大学语文的问题又被重新提出,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到底怎么了,凭什么就说今天的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低下?
据说去年在上海举行了一次国际大专汉语文知识能力类的比赛,金牌居然被新加坡人拿走,主办国即汉语诞生国的中国高校很没有面子。
然而,问题还远远没有完结,很多大学生包括不少的研究生,写文章的能力,所储备的传统文化,实践中的语文运用,都令人唏嘘不已。
也岂只大学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几乎没有一部没有错别字;报刊杂志上作者的符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文章里的毛病尤其是语言方面的毛病也随之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样;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路牌广告,店名招贴,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一些行政机关的文件,语病歧义甚至意思写反了的,也不在少数……
难怪不少人感叹:整个社会的语文能力下降了!
如果我们再往文化大革命上去清算去找理由,似乎自己都感到有些无聊了,毕竟这些学生离开文化大革命已经比较久远了。
症结何在,谁应该为全社会语文能力的低下买单?
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变化是功利主义的泛滥,整个社会刮起的疯狂英语把语文学习挤压到了难以立足的境地。幼儿园开始请外教教英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道门槛都必须通过时髦的英语来增加进入名牌学校的砝码,也通过英语的考试将很多人卡死在门外。职称评定、晋级提干、考无论什么专业的研究生,都要通过英语这一关口。
市场上以英语经济为卖点的机构多如牛毛。幼儿园还没有能够说清楚母语就开始了双语学习甚至英语学习,小学中学以双语命名的就吃香叫座,外语学校就有特权保送大学新生,使得这些学校的初中招生火暴异常,几百人竞争一个学位。一些中小学就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下的讲话都在使用英语进行,教室里的标语、走道里的宣传用语都在尽量减少汉语实现英语化。一些地方为英语化投入大量的资金培训校长教师,花大量的人力财力搞英语节英语周英语月。出国考察进修,即使是纯带公款旅游休闲性质,也使得在职人员继续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精力,那是免费出境的门票啊。
面对这一切,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说,“(这使人)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所表现的那种残酷的国耻——德军侵占法国,强迫法国学校学德语不学法语的国耻。我们的学校自然还没有不准学国语的禁令,但我们的学校已是汉英两语并驾齐驱,而且英语似乎略占风头。我们自己的政府分明自己在“强迫”自己的子民从小学英语,全民学英语,谁都不敢不学,因为不学英语便不能从小学升入大学,不能评职晋级,哪怕这一辈子他都不会用英语去走向世界。这是怎样的一种语言奴化的悲哀啊。我没有“走向世界”,我不知道像我们这样全民学外语,除了被殖民化的国家外,在世界上还能找出几例,即使有,人家是不是也如我们,不学就不能升学、评职、晋级。”
要守住语文阵地是非常艰难的。文化大革命前,把语文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开始提出工具性来,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进入21世纪则提出工具性人文性并重,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至今没有很好解决,语文教育至今没有教学和检测评价的科学标准,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至今连课程性质都还没有弄清楚:是继续农业文明时代的没有分科时期的那种无所不包的教化呢,还是现代社会分科教育后的语文教育,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主还是文学文化甚至人文教育为主。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导致了语文教育边界模糊目标朦胧,整个语文教育呈现出的状态就是虚空大,语文教育没有办法落到实处,学校语文教学难以见到实效。
没有语文教育的学科边界,没有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上课则可以随意胡吹乱侃,什么社会段子什么阴阳八卦都可以信手拈来或随便生发开去。无论小学还是初中高中,教师学生不清楚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因为没有各个学段语文教育的具体要求,没有直观的指标,甚至没有清楚的学科项目。每一年每一周每一节课,教和学都面临着不知道自己的阵地自己的目标自己作战的敌人在何方的迷惑。长此以往,除了一些急需的和浸染的内容外,教师和学生面对语文都是一头说不清楚也无法说清楚的雾水。
语文教育的入口是这样,出口的情况也自然是一片混沌。高考前些年还考数笔画,现在考错别字考信息筛选,中考却考审美能力,小学考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兴之所至,随意命题检测,使得教学与备考都难以遵循和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对滔滔题海的推波助澜,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与厌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最没有回报的没有规律的怪兮兮的学科:有投入时没有效果,没投入有时又似乎有意想不到的馈赠。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出现上面的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情况对国家对民族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是不容忽略的。一些有识有志之士早就在大声疾呼,在开始行动。一些名牌大学就在坚持开设大学语文,就带有亡羊补牢的悲壮意味。当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时段已经丧失之后,死马当作活马医,做一点算一点,也是聊补心中的一丝慰藉吧。
对全民语文能力下降应该买单的是谁,应该是政府管理机关。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文化对教育对关涉民族振兴大业的母语教育应该及早进行关注!
进行宏观的政策导向,制订《关于提升全民族语文水平的行动纲领》,切实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捍卫和提升母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在所有正式场合必须使用母语,以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对于违反规定的官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戒;降低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中的外语地位及比重,让外语回归到一个语种的地位;在职称评定及一般的非涉外公务员等的招考中,取消对外语的要求。国家对纯洁与提升母语的卓有成效的地方及个人,应该进行一定的奖励。
加强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国家应该投入巨资进行语文教育的基础研究,包括语文教育的课程定性,社会对现代公民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公民语文素质主要应该包括语言及文学的构成及基本数据统计,不同年龄段语文能力的认定方法,尽早结束母语教育既无目标又无边界的模糊混乱各行其是的状况。
注意社会的舆论扭偏,要教育各种媒体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要自觉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最大量使用的语言开始,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语言规范典雅的职业意识,逐步在全社会营造使用祖国民族语言的规范意识和自豪之感。
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势头很好,已经迈开了在全球建造孔子学院的坚实步伐,但是,如果我们对内却不及早抓紧进行全社会语文能力提升的系统工程,不痛下决心解决对自己祖国语言能力的忽略倾向的问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