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求人不如求己》

在一中的时候,听刘校长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有所触动,于是便有了写一点东西的想法。故事的缘起是因为谈到了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校长讲到了十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校长还是教导主任,曾经在处理一次聚众打架事件中开除过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在被开除两个多星期后又回到了学校,没有请求再次回校,只要求给他一次机会参加期中考试。老师和领导们对他的这个举动都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考试的过程中他自然是监考老师的重点监控对象,作弊是没有可能的。考试成绩出来以后,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名平时成绩下游的学生竟然一跃而上名列前茅。班主任大为吃惊,就拿着成绩单去找校长,校长也深为诧异,就把这个学生叫来问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学生被开除回家后,父母都不待见他,自己也觉得羞愧难当,也没脸进正屋,就躲在家里的平房中,两个星期没出门,从早到晚就是一个学习,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绩。校长说,你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你悔过、改过的决心,学校破例允许你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大学,校长补充说。

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有些感慨,回来我跟学生们说,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叫哀兵必胜,什么叫绝处逢生,大概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吧。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出来。校长讲这个故事的本意当然不是如何激发自己的潜力,而是告诉我们,自助者天助之,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求爷爷告奶奶,不如静思如何改过,从头做人。

于是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人在屋檐下躲雨,望见观音大士正撑伞走过。人说,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中,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我度。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观音接着说,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人又遇到了麻烦,便去庙里求观音。当走进庙,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菩萨,长得和观音一个模样。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正是。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样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而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也有类似的一个故事:“(宋)孝宗幸天竺,至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即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又见观音像手持佛珠。问曰:‘ 何用?’曰:‘要念观音菩萨。’问:‘自念何甚?’曰:‘求人不如求己。’”

所有的宗教信仰,他的核心理念,都是告诉信众,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的真正修行,才能到达彼岸,不是佛度世人,而是世人自度。正如《国际歌》里唱的那样:“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神仙真主之类是靠不住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中国人在遇到难事的时候,总会感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实际上,自助者天助之,人要天助,首先要自立。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孔子在这里的所说的求,是有两方面的含义的,一是,凡事都应该靠自己去做;二是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己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过错,匡正自己的过失。  

夫子在《中庸》中还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寻找自身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也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来自外在的力量,往往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一味的依靠外在力量的救助,反而会使被帮助的人走向更加衰弱的境地。而能够自助的人,则必定使自己充满了勃勃生机。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写到最后,想起了时代更早的《易经》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无论进退成败,最终都只能靠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