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明清景泰蓝,升值空间无限!
景泰蓝装饰品在昔日的皇宫中随处可见,足以见得帝王对它的喜爱。景泰蓝工艺品的造型千变万化,唯 一不变的是每只景泰蓝工艺品上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
关于景泰蓝名字的由来:不管什么文化,一旦进入中国,它就一定要起个中国名字。“掐丝珐琅”也不例外,它的中国名字就是景泰蓝。明代很多工艺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这些名字的共同特点就是“年号+东西本身”。掐丝珐琅虽在元代进入中国,但到了明代景泰年间,由于皇 家的重视,才使它声名鹊起,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瓷器在古代有官窑与民窑之分,玉器也有御用,民用之分,金银器更是天下皆可用之。独景泰蓝自元代以来,一直到清宣统年间,却从无走出过皇宫,一直由皇 家全部垄断,统归御用,这在中国艺术史上,是绝 无 仅 有的。正因如此,景泰蓝收藏才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今天,玉斋君即为广大藏家整理出《史上拍卖价最 高的十大景泰蓝》,以供各位作收藏参考之用。
早在元代以前西方珐琅工艺已经十分成熟,成吉思汗西征掠回的工匠加上中国的传统嵌丝工艺相结合成为了中国响誉世界的景泰蓝工艺品。元代的景泰蓝目前实物是在近些年来学者对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珐琅器的学术研究时的新发现,学者们认为许多古代器皿在同一历史时期所通用在多种工艺的广泛使用。这一研究发现使一些与其他同时代的相近的珐琅器从原有认为的学术观点当中剥离开来,从而使景泰蓝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内的学者所研究的学术观点与国外的学者就成果而言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日本的学术研究较为突出,其实史书早有记载在元代云南地区就有珐琅器使用的明确记载,明代在沿袭元代的制作技法并得以继承和发展。景泰蓝的一种称呼为掐丝铜添珐琅器,这是因为景泰蓝的制作多数是以在捶好的胎体上经过掐丝成为图案后,添以珐琅釉料而形成的工艺的简称。景泰蓝这个名词使用的较晚,在明景泰年间以前多称为鬼国嵌和珐琅,景泰蓝的名称是由于明代景泰年间宫廷的重视使起扬名,又因釉色多为兰色,得名为景泰蓝。元代的景泰蓝特点是器型规矩、大气的文饰、凝重的色调,而且在文饰线条上较为豪放粗犷,这与后世的掐丝细腻严谨有着明显区分。
明朝景泰年间 ,有一位皇子,不爱江山美人,一生都在追求这种美,甚至不惜把作坊搬进皇宫,因此这种工艺取得极大发展,很多藏品带有“大明景泰年制”的款识,故而有了“景泰蓝”的称谓。
景泰所有御前陈设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瓷器所能烧制的器物,珐琅器也无不尽有。成化时期宫内景泰蓝的烧制几乎相当,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延续烧制,可是都因循守旧,在质量上已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偶有烧制,但出品很少。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末。到清朝乾隆时期,景泰蓝的制作迎来了它的最 高峰。这时期的景泰蓝严格规定只有皇 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于封赏二品以上大员及颁赐给大德高僧、寺庙作供奉之用。这时期的景泰蓝色泽与明代相比,追求艳丽,纹饰复杂,图案喜庆吉祥、题材丰富,广泛用于宫殿的摆设与实用器皿的制作。要特别指出的是偶有一些署有康熙、雍正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物,通过仔细考究我们会发现与乾隆时所烧制器物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应该是乾隆制造的掐丝珐琅器上署了康熙、雍正的年款,并不真是康雍朝烧制的。
景泰蓝,也称为"铜轮胎夹线瓷漆",是北京著 名的传统工艺品。由于其在明朝景泰时期的流行,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铜胎瓷釉”的产品已被许多学者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