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前辈留下的练拳心法及要诀! 2024-07-30 09:15:29 抽空整理了一点点形意拳前辈的拳法经验,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多看看前辈的经验之谈是有益处的。其中'编者注’的部分,是本人一点粗浅的理解,因时间及篇幅的关系,未能多写,只为与爱好者交流,不妥之处,还望指正。宋世荣训嘱:形意拳之道,是先将拳术已成之着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心焉。或吾胸中有千万法可也,或吾胸中浑浑沌沌,无一着法亦可也,无一着法者,是一气开合也,以至于应用之时,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起落进退变化,皆可因敌而用之也。比如千万法者,是一形一招法也,一着法中,亦皆能生生不已也……内中之道里,物之伸者,是吾拳之长劲也;物之曲者,是吾拳之短劲也;亦吾拳之划劲也;物之曲曲弯弯者,是吾拳之柔劲也;物之前往直去猛快者,是吾之刚劲也。虽然一物之性能,能曲能直,纵横变化,灵活巧妙,人有所不及也。(编者注:送给初习形意者两个字:无求。此无求二字,指心态。求气必被气所困、求劲必被劲所扰。拳势短中见长,长中有短,拳法万千,非朝夕可至。因此,初习者勿贪求多与快,基础打好了,其他的也就不远了。)宋虎臣训嘱:吾形意拳属于短拳之类,然练时必须打出长劲(并非长拳之功),而是在沉肩、坠肘、松肩、活腰、蹬足之规格下,全身合一,发出之劲,使两臂自然长出数寸。(编者注:说好说,练难练,莫着急,多体会。发劲之时,两臂自然长出,此法并非谬传,只要身体各部位及拳势合乎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自会达到。)宋氏形意拳的内功发劲方法,即“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全身整体配合,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和浑圆整劲”。这是宋氏形意拳独特的发劲特色。神率气,气率形,形神统一,内外一体,一枝动,百枝随。在全部动作中,强调做到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此为外三合。只有做好六合,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整劲。(编者注:多练习,多体会)宋铁麟训嘱:“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蹚一蹬,前脚进时,似铁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抢占对方中门;后脚蹬时,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动,身一抖,便进身,不能有丝毫迟疑之感。”正如拳经所说的“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和“崩拳如射箭,打倒还嫌慢”。重在一个“狠”字。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线,许多人认为是一条直线,是一个直拳动作,其实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从崩拳的技术动作来分析,它并非走直线,而是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弧线。当顺步崩拳转变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转变为顺步崩拳时,后拳沿着前手小臂,向前打出,里面暗含着向下压的劲,拳面又有前顶之劲,在发劲的一刹间,小臂又有向前裹钻、向上猛挑的劲力,而要发挥这些劲力,并不是一条直线所能够做到的。再说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线动作。崩拳所走的路线,从许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实战中可以领悟。单凭一个直力是无法将人打得升高,而只能将人打出。因为每个人在遭到外界打击时,都会作出防御性的反应。当用崩拳打击对方时,对方必然会产主一个向上的抗劲,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劲,再往前上裹钻、猛挑,借力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紧接着催发劲力,对方必然会被打至升高,而后跌出。崩拳动作在实战中,是讲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压对方而进击,是打中带破,并不是破了对方的防线之后,再打对方。所以,对崩拳所走的路线,我们从锻炼和实战中总结出有二种。一种是对方一接触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线;另一种是对方接触我拳之后,再倒下的,是走弧线。角度任何拳术能不能把应有的劲力发挥出来,而发挥出来的劲力是否能使对方受到伤害,正确的运用角度是其关键。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崩拳的身法,谓阴阳身,即通常所说的“半侧身”,它要求身体之正面与前进方向的直线成45度角,目不斜视。其特点是转换自如,在实战中减少受力面积。在打崩拳时,无论是顺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须随拳的出入而转换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只有符合了这个规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内外合一,通过前脚的淌、后脚的蹬迅速而充分地发挥出来。(编者注: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及角度,曾是本门不外传的,以后单独介绍)劲力崩拳的劲力在身体内部是阴阳一气循环往来之运动,它除崩劲之外,还要压劲、裹劲、扑劲、抖劲、踏劲等,常要求一劲之中又须含有顶、拧、磨、翻、蹬、猛、顺、透八种混合劲,而这些混合劲须一种种、一层层单独练起来,有些劲力则非经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辈常有“练拳容易,找劲难”之说。崩拳的劲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崩劲。它是采用先蓄而后发,先松而后紧,当接近对方寸余距离时,猝然发出的一种最猛、最凶、最狠的劲力。劈拳:劈出刚挑的推力崩拳:贯出通透的穿力钻拳:突出前涌的掀力炮拳:爆出刚强的猛力横拳:格出圆抖的弹力拧腰要活,出拳要有横格之力形意拳术,有道艺和武艺之分,有三体式、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是双重之姿式,重心在两腿之间,全身用力,清浊不分,先后天不辨,用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积蓄于丹田之内,其坚如铁石,周身沉重,站立如泰山一般,若与他人相较,不怕脚踢手击。练道艺者,是三体式、单重之姿式,前虚后实,重心在后足,前足亦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意与丹道相合。(编者注:对于三体式单重、双重之分、重心之别,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解,没有领会细节之处,所以站法多有片面,还需细心领会。)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右旋转,形势有间断,故谓之小学。形意拳术,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由间断,故谓之大学。(编者注:学习拳术,切勿贪多贪大,小学功夫是基础,须苦练才能成就大学之道。)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者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或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支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所应晓者,须顾住自己的神气,不可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编者注:练习拳术,无论练的如何,精气神为第一位,眼神灵活但不散乱,气定神住,形神合一,发力循循。)学拳须知学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学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学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学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起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为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学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动作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进退,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跟,主宰在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不可专求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健康,自然可以怯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者循序渐进,虽不能成为名家,但也可免误入歧途矣!(编者注:学拳先学静心,再学会观察和动作的模仿,要求做到动作符合要求,自然合顺,切勿努气憋气,动作不可僵硬,只有动作顺了、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内里的东西自然会有流露。)学练形意拳要经遇的三道坎:困倦坎、酸疼坎、浮躁坎。初学形意拳,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一招一势,一起一落,一开一合,一转一换,都必须循规蹈矩,顺乎自然。不可自以为是,不听师训。若一味地单求其力,必然会造成僵滞不活;若专求其重,则必形成沉而不灵;若是专求其轻浮,又必神意涣散,积成象墙头的芦苇一头重足轻根底浅,似萍草无根之弊。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说不可专求其一,一定要有刚有柔,有阴有阳;有内有外,有开有合。因此,在练习形意拳时,必须首先求得张而不疏、放而不肆;其次求得敛而不拘、约而不迫;最后求得含而不露、含而不僵,身灵而不偏于飘浮,沉静而不偏于迟钝,方才符合形意内家拳的要求。因此,学者必须持之以恒勤练习,细心体会悟其奥,久而之方能达到内外相合、阴阳相配、动静相依、虚实兼备、起落自如、刚柔相济之目的,才能由严守循规一相合于规,自然合规,最后进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藏真意的高级艺术境界。(编者注:松--紧--松)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赞 (0) 相关推荐 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三)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孙禄堂先生 (续上期) 问:你认为武式太极拳如何? 答:武式太极拳起承转合,动作简明,理法有序. 问:对其他几式太极拳你怎么评价? 答:以我本人的经验没 ... 探密内家拳:形意拳的五绝指的是什么 练形意拳的都听过形意拳有五绝之说,那五绝到底指什么,今天就来说说我所了解的五绝. 第一绝 踏劲 踏劲指的是进步脚落地时,要以脚前掌向下直踏.形意拳的鸡步,就是踏劲的体现.行步时,要好像鸡走路一样,要求 ... 前辈们留下的练拳宝贵经验(干货分享) 大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活,不可强硬.两肘务要内连向下,不可外圈.务须脚尖着地,绝不可平放,平放致起脚不利.前脚必须向前顺踏实,要脚尖点地,后脚必须斜放,亦不可太实,使全脚履地.至于头随势转,阳亦阳 ... 一位太极前辈的练拳心法 一,太极拳外入门,就是骨架摆对,身体放松,用腰胯档整劲. 二,太极拳内入门,修炼内气,丹田是溶炉,通常叫水火同炼. 三,丹田象一袋沙,要越堆越多,越练越沉越重. 四,根不要僵,脚后跟着力,关期是根劲, ... 武林前辈总结的练拳三十个心法(干货) 一.练拳之时,须先运动全体,伸缩四肢,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庶可以免内体猛受压迫,致生血液暴激之病. 二.练拳之时,须先心沉志稳,吐浊纳清,气行周身,布于四肢,听其自然,不加压迫,以免伤肺. 三.练拳之 ... 孙禄堂前辈留下的珍贵拳训 内家拳本意 内家拳之为者.本以柔胜刚之谓也.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 精研斯术.不仅为备非常.应急变.更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为人生切身学问.日久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 胜强 ... 太极拳郑曼青前辈的毕生练拳心得体悟 郑曼青(1902-1975),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任国画科主任.1934年出任中央军校拳击教师,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1949年去台湾,196 ... 难得一见师父留下的练拳笔记 从一个门外汉到对太极拳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我很乐意将我习拳七年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悟讲出来,与广大太极同道特别是开始练拳时间不长的同道们共享. 首先,我个人认为:习拳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期明理 ... 前辈有云:练拳学会打圈足以,大圈不如小圈... 前辈有云:练拳学会打圈足以,大圈不如小圈,小圈不如无圈,无圈不如全其神,全其气,全其力.这其实是强调拳劲的重要. 用力的同时能够松下来,这才是武术需要的拳劲,这需要长期练功才能获得,如何克服用力与放松 ... “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前辈高人的练拳心得,妙不可言! 练拳能不能练出来的"关键在于松肩":"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 "胳膊使劲,东西都拘在自己身上.沉肩就是松肩.就是让肩没了." ... 【干货】太极宗师杨振基练拳心法分享 瞬间开悟 每一位致力太极修炼的前辈都会或多或少总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后辈习练者,均可以学习体悟逐一体证,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快带提升你的太极拳水平. 前辈们的心得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练&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