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低调奢华的浪漫
登上第十三期CC讲坛的有一位高富帅大叔。
高,个头高,学历高。一米八五以上的大个头,博士后的高学历。
富,他们只有几十人的科研团队研发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推广到1700万亩示范 区,实现粮食增产33.6亿斤,一年创造价值24.63亿元。
帅,浓眉大眼,声音浑厚,并且掌握着八项专利技术。
他,就是刘小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一年有二百多天都在盐碱滩上、在庄稼地里,脸上是长期风吹日晒过的黄土颜色,神态和话语也像个地道的庄稼汉。他说自己是最接地气的博士。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又在不断增长。我国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6亿,每年需要1000亿斤的粮食增产。这些需要增加的粮食从哪里来?改良盐碱地可以说具有国家战备般重要的意义。刘小京他们科研站接到的是改良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治理改良任务。面对的是大范围的干旱少雨同时地下淡水资源匮乏,同时又是地势低洼,土壤粘滞,排水不畅的滨海地区,盐碱不断地从地下往地上冒,在这样的土地上种庄稼,基本相当于腌咸菜,很难成活生长。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刘小京在盐碱地治理改良这事上,转眼干了二十五年。
说到盐碱地的成因分析,"以盐治盐,以盐利盐"的治理思路,他神采奕奕。说到他们是如何具体地用"咸水冬季灌溉结冰淡化盐碱土技术"、"高低杆作物两相耕作隔碱技术""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等办法将以前"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疙巴"、"种一斗,收一瓢"甚至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良成亩产棉花二百公斤,粮食产量达八百斤的庄稼地时,他满脸的自豪感。可是让他说自己的那七八项获奖技术的时候,他却立刻羞涩脸红地不好意思多说了。
虽然在台下时,CC讲坛的创始人吴博士一再激动地跟刘小京说:一定要说这些荣誉,要让人们看到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光荣。如果我们的科研人员总是这么低调,怎么会让年轻人看到搞科学的价值呢?但是,登上舞台的刘小京老师还是忘记讲他的获奖的事了。除了讲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治理几千万亩的盐碱地的事,其它自我表扬的话,一概没说。语言太平实了,让底下的观众都没觉得是在听演讲。但是,听到他最后用质朴的语气说出"不是我自己在做这事,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做。盐碱地没了,盐碱地绿了,我们的头发白了,我觉得,值!"那段话时,台下有观众发自内心地鼓掌感动了。
我在他上演讲台前问了他一些问题。
H:为什么会干上治理盐碱地的工作?
刘:生在河北内陆农村,没见过大海。就报考了在秦皇岛昌黎的农大。后来分到海边的科研站,觉得挺好。只是没想到都是盐碱地。也没啥为什么,就这么干过来了。
H:你读过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吗?
刘:没有。有时候觉得现代人每天都太忙了,需要一点发呆的时间。
H:你们三九寒天的在盐碱地上用海水浇地结冰的时候,你发呆吗?不觉得很无趣吗?
刘:不是谁都能有办法让海水结冰的,这里面要用到科学知识的。我们很忙也很好玩的。大家一起解决一件困难的事,这里面的乐趣只有干的人才能体会到。
H:通常大家想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这样的科学家,都会想到是特复杂难搞的高科技之类的事。您说的这些结冰啊、浇灌啊、秸秆啊之类的农业科技,里面其实结合了很多科研成果,但听起来就没那么高大上的科学的感觉?
刘:我觉得真正高级的科技,是应该把事情变得简单。让人很容易就能操作了。
这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都无法呈现在舞台上。我的感动也无法呈现在舞台上。总之我印象深刻地记住了这位高富帅大叔。能把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真正的诗歌里描绘的场景,这种浪漫,岂止言表?为别人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名下创造了很大的财富却不声张的人,这种低调奢华,谁可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