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不多见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叙述精彩,最后14字更显豪迈

唐代有很多杰出的才子,他们光芒万丈、气概非凡,更令人敬佩不已。但人们也注意到,在这些伟大诗人的光环的阴影中,还有一些才不经用的俊杰,正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但任何时代只有少数人是幸运儿,他们像桂苑中的桂花,而更多的人却如一枝枝绿叶,只能默默地陪衬,晚唐有一位诗人就有这样的感想。下面介绍罗隐不多见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叙述精彩,最后14字更显豪迈。

东归别常修唐代: 罗隐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罗隐生活于晚唐的动乱年代,久受压抑,作品多为失意之作。这首诗就反映了作者经历了多次科考失败后,告别自己的好友,准备归隐山林。罗隐出生于杭州,落第后准备从长安东归。临行前他的朋友常修前来为他送行,两人在一起喝酒畅谈,诗人心中感慨万千。常修是罗隐在长安结识的朋友,他也历经千辛万苦才考取进士,所以非常理解罗隐的痛楚,经常接济对方,也在精神上鼓舞对方不要轻易放弃。

然而此时的罗隐却已心灰意冷,他知道并非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老天无眼,完全是有人故意操纵。于是他端起酒杯,仰面长叹,然后一口气喝干杯中之物,又心有不甘地对朋友说:在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学那范蠡泛舟五湖。九陌是京都长安的街道,诗人以此借指长安;五湖即太湖,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曾归隐于此。作者用“九陌、五湖”进行对照,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在仕进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困境,他惭愧科场落第,却转忆家乡鲈脍。唐人以折桂比喻登科,大家都准备衣锦还乡,而自己却是很特殊的“桂苑一枝绿”,只能为别人作陪衬。作者又化用晋人张翰的典故,思念故乡的莼羹、鲈鱼脍,委婉地表达自己准备隐居之意。颈联颇显旷达不羁,其实正是在极端郁闷后的一种排解。诗人说,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更如白萍柳絮那样沉浮飘荡,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诗人本想成为一头威武的猎豹,可是几年折腾下来,他觉得如今的自己,还不如一只纤弱的蜘蛛。蜘蛛还可自立更生,自己却只能靠别人救济。罗隐非常感慨,心中的悲苦却无人可诉!

诗人熟读诗书,熟悉经典,最后罗隐感谢朋友一直以来的关心的照顾,并将彼此的友情比作鲍叔牙与管仲,盛赞对方品质高洁,能够知人善任、古道热肠。不过诗人似乎并未完全灰心,他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类似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纵览罗隐的这首七律,语言朴实,用典自然。开篇就叙述精彩,表达了进与退的焦灼心情;颔联更采用对照写法,抒写了郁闷的惆怅心情。颈联正话反说,诗人含蓄地排遣愁怨,并意志坚定地表达出归隐的决心。最后两句情感真挚,也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如今人们重读罗隐的作品,叹息之余,还要感谢自己正逢盛世,不仅才尽其用,而且选择面宽广,也在此希望,天下才子都可以有志者事竟成!

媒体来源:记者李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