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家乡的红苕II林安福(四川省)


家乡的红苕

☆林安福(四川省)

家乡的食物中,我独有一种偏嗜,喜欢吃红苕。
红苕门第不显高贵,土坷地里遍地是;它也称不上孤傲,和稻麦黍菽一样,极普通平常;它丝毫不显衿持,自异国他乡而来,可谓入土为安,落地生根;它十分亲和,入口及甜,口感极佳,人人视它为一种可口可乐的食品。
红苕有很多称呼,各地不同,如时下有些人头戴不少头衔一样,有称为红暑、甘薯、朱暑、地瓜的,有称为红苕、白薯、金薯、山芋的,有文有白,有雅有俗,倒是有一种称呼最为本色——那就是番暑。据说它由印第安人培植而成,后传入菲律宾视为珍品,外传违者杀头,16世纪有中国商人设法将藤蔓编进竹篮、缆绳内,运回福建后渐渐遍及国内。就因了这瞒天过海的灵机一动,造福我们代代子孙,你说,这功绩不是可与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肩媲美吧?
红苕一身都是宝。它皮分黄褐、紫红,肉色有红有白有黄,红如玛瑙,白似凝脂,黄若春杏。红苕呈椭圆形、纺锤形,大小不一,有的看上去粗实笨拙,有的看上去秀气娇小,熟食时更是沙、甜、面,香味浓郁。它不择地而生,耐旱耐肥耐贫瘠,四月里你把它植入地垄里,几场雨哗哗下,转眼就见藤蔓舒舒展展满地爬,绿茵茵的,而藤蔓下的果实呢,请允许我把它称作落花生般的果实,静静地,悄悄地在地里孕大,一个接一个,一串接一串,据说经改良培育的新品种多的亩产近万斤嘿,这倒应了老农“红苕半年粮”的一句口头禅了。还有红苕开花,特别招人喜爱,有白色的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极像喇叭花、牵牛花,另有一种花,鲜红色像极了红绣球,我疑心是它深情款款送予人类的极佳礼品。说到这,红苕且不可看做一般解饥止饿的粗粮,它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直可以与膏粱美食同列上品呢。《本草纲目》载红苕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可不是,我这有一则《红苕惹祸》的真实故事,从中可见一斑。
话说乾隆皇帝吃腻天下美食,直想换换口味的他这天亲到御膳房视察,只见几个御食太监正在争吃一种热乎乎、红鲜鲜、拳头样大小的食物,好奇的乾隆帝吃后称为粑苕的食物,不觉口舌生津,食欲大开,龙颜大悦,命属下多作些这道菜在下次宴上让文武百官也大快朵颐,品尝时鲜。
待到那一天,群臣们吃了皇上推荐的'秒品’称奇不已,有的取名为“赤心”,“甜悦”,有的借着酒兴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诗曰道:“身披红衣一袭,内里赤胆热心”,“个比萝卜短,身比红参高,赐名土人参,美名天下扬。”正当群臣忙着争悦献媚之时,嘉陵区金宝籍何氏十七代孙何仁极,乾隆丁酉拔贡,在四川泸州任府官政声卓著,后朝考留京,补武英殿校录兼侍读的何仁极起身上前跪奏道:“皇上英明,此乃甘薯又叫红薯,乃前朝福建华侨陈振龙海外经商从南洋群岛传植我泱泱大清后,未曾在国内普遍推广,尤其北京栽培最迟……”朝中大臣都知道何仁极朝中为官直言敢谏,只听他慷慨陈词道:“我家乡四川各州县民众普遍种植,百姓喂狗、喂猪、喂牛皆饲此物,百姓把它作为“半年粮”之用,是一种老少适宜的民间食品,哪是什么土人参?”何仁极此言一出,朝中百官面面相觑,一时宴会气氛由热转冷,乾隆帝急问何仁极道:“此话当真”?何仁极急忙跪地奏道:“皇上可派人去我家乡一看,如有虚称,本官以身家性命担保,任皇上处治。”
酒醒回家后的何仁极自感宴会失言,有唇皇上,他想到乾隆当朝不久那一桩桩惨绝人寰的文字狱,越想越感到后背发凉,大祸压顶,立即修书一封,用重金令下属快马加鞭昼夜兼程送家书还乡,家书说明自已在皇上失言之事,要家人乡亲打开苕窑,煮好红苕让猪、狗、牛、鸡任选任食,再选上等红苕数斤,待朝廷命官前来查看奉送。朝廷命官果然前来查看回报属实无虞。
想不到吧,红苕居然还有这样惊险的传奇。
在我的家乡,红苕或蒸或煮或掺着稀饭干饭吃,它蒸熟后可剖为苕片、苕干,晒干后和着沙炒好,我们称为苕糖块的即是,过年时,家里人从密封的坛里抓出几把来招待客人。它用磨推成苕浆沥干后为苕粉,可作淀粉用,遇到有亲戚串门,大人们一边烧水一边用碗盛水调匀苕粉,待倾下苕粉搅拌一阵后,盛在盆钵里冷却就成了苕凉粉,把苕凉粉用菜刀打成片,添上些姜、蒜、醋、辣、油等作料,端上桌常常引得来客的欣喜赞许。最要让孩子们嘴馋的是乡下扑鼻四溢的红苕扣肉,每逢婚嫁寿庆,八大碗中少不了它,通常以苕铺底,肉覆其上,热腾腾吃后大人孩子们嘴角少不了留有斑斑油渍。现在红苕一改过去轻贱的地位,由乡下营登大雅之堂了,那城里街头巷尾的烤红苕,层出不穷地引来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饕餮之客呢。除红苕烤的苕酒现在说不上时髦外,苕尖制作凉拌菜,嫩嫩绿绿,绿色环保,不失为人们热捧的一道“蔬菜皇后”的菜,遇着有人用苕叶就着肉丝爆炒一盘端上桌,客人边吃边赞扬别有风味嘞。据说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的一股“红苕叶热”,还堂而皇之摆上酒店、饭馆的餐桌。红苕这极普通的食物,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人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呢。
使我大惑不解的是,我们眼中的熟人吃的红苕摞起来怕高过南充白塔吧?但就有人开口诀人说什么“苕里苕气”,称某些地方为“苕国”、“苕国人”“苕棒”,在他眼里“苕”即土,土里土气的,大有瞧不起人的意味,哎---,其实土有土的特色,洋有洋的韵味,豆腐青菜,各有所爱呃。在这些土语俗谚中,倒是有一句经典名言人人流传,那就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语言之精当,其反映时代民众心声,我看当列入民间传统文学· 谚语首条。那---,红苕及红苕衍生的“红苕文化”,且不令人刮目相看而光耀史册了么?

作者简介

林安福,四川省作协会员,出版4部散文集,散文《祭拜都江堰》入选中国散文学会組编的《中国散文大系 。旅游卷》,另有散文入选《四川精短散文选》和《四川散文大观》,报告文学《惊涛骇浪中剪辑的故事》于《中国报告文学》发表,《曲流弯弯曲水长》获2018年获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一等奖。五届中外诗歌散文一等奖。四川省作协会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