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小米“三驾马车”之一、是微信最大对手,但昨天宣告死亡

雷科技互联网组
编辑丨一位天明
再过几天就是微信的十岁生日了,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应用之一,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微信「欢天喜地」庆生的同时,它曾经的竞争对手现在又过得如何呢?
昨天,微信曾经最大直接竞争者米聊,就拿到了自己的「死亡通知书」——2021年2月19日12点00分,米聊将停止登录并正式关闭服务器。
根据米聊给出的时间表,在2021年2月1日12点整,米聊将停止账号注册与消息收发;2月19号12点整将关闭服务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在19号之前对个人资料与聊天记录进行导出备份。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米聊给出的停服原因是「业务变动」,给出的停服时间也在一个月后。但在不少人看来,米聊「寿终正寝」其实在10年前就已成定局,甚至在米聊生命的后期,就连小米公司都不认为它能扛过微信的浪潮,更有人用「长江后浪推前浪」来形容微信与米聊的兴衰交替。
但这些人可能忘了,米聊比微信只「大」两个月,算下来是同一辈。

「天时地利人和」的米聊

严格来说,米聊也只能说是IM(即时通讯)的先行者之一,真正引爆IM领域的还是Kiki Message——透过Twitter引流,Kiki在短短15天内就突破了100万注册用户。这样突出的成绩不仅让黑莓等通讯厂商感到压力,也让大洋彼岸的中国公司嗅到商机——2010年12月,小米正式发布了最初版本的米聊。
当时的米聊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联通的3G网络已经商用,革命性的3G网速让IM软件在国内成为可能。从软件生态的角度看,当时Android手机刚刚进入国内市场,复杂繁琐的操作显得「水土不服」,因此更适合国内用户的MIUI也成为了更多中国用户的选择。预装在MIUI手机上的米聊,也成为了不少Android用户的第一款IM应用。
但这些都是还不是关键,在那个「充钱开钻」的年代,用户对手机QQ怨声载道但却无可奈何。米聊自诞生之初就高度迎合了用户需求,自然被手机用户喜爱。在通讯技、用户覆盖与用户需求这三大因素的推动下,不背靠任何现有社交平台的米聊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100万用户的突破。
在取得了开门红后,小米并没有像手机QQ那样转型做「宝石商人」搞增值服务,而是为米聊添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功能——语音对讲。现在大家看到59秒的语音可能会面露难色,但在十年前那个大家「打字都不利索」的年代,语音对讲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更新。比起在不能盲打的小触屏上写字,发送语音要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语音沟通的形式也更接近传统电话,让不懂数码的中年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在米聊成功打响品牌与市场后,国内各科技公司自然是纷纷跟进,快速推出「X聊」「X信」等类IM软件,试图占据刚刚打开的IM市场。但因用户体验、与用户基数等原因,这些类IM软件都难以对米聊构成实质性威胁。
直到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了微信。

微信带来了致命打击

在微信发布前,雷军其实就意识到自己的最大威胁不是Kiki、WhatsApp等舶来品,而是自己打算「偷家」的腾讯。米聊的兴起离不开MIUI的广大用户与QQ移动版的功能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米聊之所以能夺得头筹,主要原因还是和腾讯打了时间差。
关于米聊和微信的关系,当时互联网有着许多戏谑的段子,有一个说的是「雷军专门派人去腾讯深圳总部侦查,发现腾讯没在做类似的IM产品。但雷军大意了,没派人去广州研究院,没发现张小龙在做微信」。
抛开其中的戏剧化表述,米聊的成功确实离不开手机QQ与微信之间的空档。后来雷军也表示「做米聊时曾有设想,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的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
和米聊一样,面世初期的微信延续延续了米聊「精简IM」的做法,与手机QQ打出了差异化。但考虑到腾讯QQ以亿来计算的在线用户数,微信显然还是放不下手机QQ——在早期的微信中,用户可以用微信代收QQ的离线信息。
这个消息代收的功能不仅建立了微信与QQ的联系,同时也将社交的属性带到微信中。在后续的版本中,微信不断将开放社交平台的功能带入到IM属性的微信中,「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更是直接引爆了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影响力。
腾讯QQ那庞大的用户基数让米聊难以招架,作为一个IM软件,米聊的核心功能就是联系别人。但当你的家人、同事与朋友都在微信时,米聊功能做得再好也已经无关紧要——联系不到人的IM,还能称得上是IM吗?
而且此时的微信也已经意识到「专注于IM无法拉开差距」,因此逐渐走上了「微信平台化」的路线,以多样化的功能提高用户粘性。此时此刻,专注于IM的米聊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停服」也悄悄开启了倒计时。

「三驾马车」跑偏了

尽管在微信登场后,用户眼中的米聊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已经「鬼服」的IM软件,但对小米公司来说,米聊曾一度是小米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过去小米曾长期推行「三驾马车」的战略——MIUI、小米手机与米聊共同构成小米的业务核心。
米聊基于IM通讯,但在发展早期就透露出了RCS(富文本短信)的影子——这可是2020年才流行的概念。另一方面,米聊起源于熟人通讯,但后来却又成为了小米核心业务的载体:在MIUI适配机型收窄的的同时,米聊更是像iCloud一样成为了贯穿小米各项服务的桥梁。
但问题在于,微信开放的属性让它能成为第三方服务的入口,但米聊始终只是「金山系」的桥梁,单凭「金山系」的影响力很难说服用户抛弃微信的生态。与倾尽腾讯资源的微信相比,对小米来说米聊无论是资源还是回报都略微逊色。
而且在小米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后,这家「互联网公司」渐渐开始往硬件公司转型。与软件服务相比,硬件需要消耗海量的资源,再加上「小米生态链」的诞生,曾经MIUI、米聊、手机三大支柱慢慢演变成了MIUI、硬件与小米生态链。曾经的米聊也被资源整合进MIUI的生态中,成为了有形无实的MIUI组成,关闭服务器也成了米聊的终点站。

总结

总结米聊辉煌的一生,其实我们还是能得到一些「人生经验」:能在垂直领域与巨头拼资源的只有另一个巨头。这一点从近期社区团购的例子中也有所体现:尽管社区团购看似选择众多,但背后来来去去还是几个互联网巨头。
如果独立开发者希望另辟蹊径、弯道超车,除了完善用户体验外还要及时积累用户群体——功能可以实现,数据难以窥窃。为用户打造独特的生态与用户体验,才是独立开发者面对互联网巨头降维打击时最好的对策。
当然了,独立开发者在立项之前也可以打探一下巨头们的动向,而且市场调研一定要仔细——要是雷老板当年派人去了腾讯广研院,米聊的故事可能就要改写了。

一条数据线,在全球第二大众筹网站indiegogo上筹得1013万人民币是什么概念?inCharge数据线就是这个传奇的主角,它采用6合1设计,在一条数据上继承了5种常见的充电插头,被称为数据线中的“瑞士军刀”。如果你觉得家里数据线太多太乱,inCharge这条6合1数据线绝对能解决你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