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的年终总结:这一年,我养成了10个习惯 ……| 推荐
终于,2020年迎来了最后的倒计时。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回头看看有哪些经验值得留下,哪些遗憾可以弥补,也算为新的一年积蓄能量。2020年又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起来看这位老师的年终总结,因为应对疫情让他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希望给您启发。
2020年就要结束了,当我坐在书桌前用“过电影”的方式盘点这一年时,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改变与成长。如果用一个核心词来概括我的变化,我想这个词应该是“习惯”。
我在纸上列出“2020·我的新习惯清单”,我惊喜的发现有至少10个好习惯已经融入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更让我惊喜地是,我的学生也在以我为榜样,尝试着养成其中一部分习惯。
01
列每日清单,要事优先
做老师,没有最忙只有更忙。但让我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的正是“停课不停学”的那段线上时光。每天的健康上报打卡、提醒与督促、线上课程讲授、小组互动答疑、作业批改与反馈、线上家长会、随时根据最新防疫要求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培训工作......我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清单和时间安排表,我可能需要24小时抱着手机且异常焦虑。
复学以后的这大半年,我成了“金牌代课”,把年级里所有的班级都任教了一遍。原本就满工作量的我,不断地要主动调整多出来的课务安排和作业批改、反馈等工作。我如何寻找新的工作节奏,建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我开始列每日工作清单并确保要事优先。每天花大概10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并且思考每件事情的优先级,然后把它们逐项列在我的周例上,具体到每个单位时间内完成什么。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习惯,让我既不用再花额外的时间来思考要做什么,也不会忘记重要的事情。
02
当晚复盘,自主评价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我会窝在沙发上休息,或闭目养神,或核对任务清单,用10几分钟的时间来复盘当天的重点工作。这里要敲个重点,我只复盘“重点工作”。
哪些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课上得怎么样,有什么亮点,存在什么问题,需要第二节课如何跟进;
2. 跟学生的沟通是否顺畅,是否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发现了什么问题,做了怎样的引导;
3. 事务性工作处理得如何,是否是必须完成的,有没有更简洁的做法和新的创意。
当日复盘不断增强了我的自主感和胜任感,提升自我动机。同时,也为第二天的工作做了初步规划。
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一年竟留下了厚厚的工作手记。
03
真心赞美学生,而不是“贿赂”他们
我们都曾或多或少的采用“贿赂”的方式来讨好学生。比如我会告诉孩子们,如果这次单元测验考得好,我就减少甚至不布置周末作业。这就是贿赂,把作业当成了筹码。难道作业的功能仅是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吗?通过考试成绩交换作业量,真的能长久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吗?
疫情时期下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贿赂”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我开始用真心赞美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疫情后,学生戴着口罩,我就多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互动;尽管口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放声朗读,我仍然发现了他们读书时的用心并及时表扬,说出我的感受;我开设“伙伴聊吧”,化身学生的倾听者,利用课间和中午的时间与他们交换想法……每一次具体的、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都拉近了我和学生的关系。
也许,真心的赞美没有贿赂见效快,但是赞美对学生主动成长的积极意义更深远。
04
坚持每天与学生互学打卡
我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我就会同时要求自己做到什么。
学生会和我商量,组建很多不同层次的学习群,有默写打卡、有阅读拓展,我都会被邀请加入群中。一开始我很积极,但时间长了也就懈怠了。到了学期中期,我发现群里坚持打卡的孩子少了,打卡内容的质量也不高了,我意识到学生自发的学习行为需要我持续的关注与鼓励。
所以我重新带头,在群里活跃起来。只要有学生发布任务,我一定核对内容;有学生打卡的,我也一定点开仔细查看。我还和学生一起坚持积累单词,时常分享我最近背默的内容和感受。
当我也成为了学习者,我更能体会“打卡鼓劲”的作用。
05
充分信任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平台
疫情期间,我们迎接线上教育的挑战,变身主播,十八般武艺齐上场。网络的那头,学生是否在线、在场,我们不确定;教学的有效性是多少,我们心里没底;学生的答案是独立完成还是网络搜题,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是可控还是已经失控……一系列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
复学之后,学生急需身心适应性调整,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零起点授课的起点究竟在哪里?如何帮助“离线”数月的少数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尺度如何把握?重新培养习惯需要多长时间?……
这些问题最终归为一个答案:唯有信任才能实现教育的可能。
信任学生个体的努力,我在班级里开展“小老师讲题”、“小主播读报”、“思维导图设计”等活动;信任学生团队的相互影响,我保持线上小组合作模式,开展线下小组共建共享活动。
渐渐地,学生的状态稳步回升了,给我的惊喜不断。
信任学生吧,所有的成长都应该是学生的“我要”。
06
对每一种选择模拟后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选择”与“放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面对各项工作,如果教师不具备“选择”的能力,没有“放弃”的勇气,又如何教会学生学会选择、适当放弃呢?
这一年,我减少了一些事务性工作,更聚焦于对学生成长问题的研究。对每一种选择,我都会做好后果的模拟,即这件事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有多少,是否会牵连其他伙伴。
07
坚持记录教育反思
去年8月,我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将工作中的故事与反思记录下来。今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53篇原创稿件。当我回读这些文章时,我看到了自己对教育理解的加深,这让我有些兴奋。
开设公众号的出发点是为了记录与反思,但随着读者在后台的留言,我意识到很多问题发生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如果可以前置干预,指导性会更强,也让文章更有意义。
我改变了写作策略,不再是“遇到问题---记录问题”,而是根据我12年的工作经验,前置性地抛出问题,即在接下来的阶段里,学生和家长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现有的经验是什么,能提供什么建议。等新的经验生成后,我再更新自己的视角。
这样的转变,让我不断学习和提升。
写公众号还有一个好处,这一篇篇文章竟然成了学生和家长了解我、与我沟通的渠道。孩子们常跟我说:“沈老师,我昨天读了你的文章,我觉得……”、“沈老师,你什么时候为我写一篇文章?”、“沈老师,我爸妈是你的粉丝,他们让我来催更……”
08
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学习
疫情后,教师的角色不断升级,更加侧重于心理健康观察员和家庭教育指导师。
为了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走近家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开始参加心理咨询方面的学习。
我深切地知道,家长和孩子需要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帮助。我相信更加专业的身份会让我更有效的参与教书育人的工作,而在这其中受益的又何尝不包括我?
我努力学习新的领域,也成为了学生求学过程中的榜样。
09
关注饮食与健康,对自己负责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经历了疫情,我们所有人的健康意识都提高了。我曾经比较挑食,今年大有改观,我会有意识地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多饮水。我也充分利用每天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机会,和学生一起跑操、锻炼,课余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一开始,学生常问我:“沈老师,你今天和我们一起跑步吗?”渐渐地就不再问了,他们会观察我跑完步是否气喘吁吁,因为他们总是喘得够呛,我也会告诉他们如何通过呼吸的调整来控制节奏。师生关系又拥有了一次增强的机会。
没有什么比身心健康更重要,教师更要保护好自己。
10
尽可能多地与家人相伴
成立家庭后的我,更加在意亲情,会主动觉察我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更多的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仔细想想,或许我们在学校陪伴学生的时间要大于在家陪伴家人的时间;我们也都会觉得亲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表达爱,偶尔忽略一下,他们也不介意。殊不知,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需要用心建立与维系的。
用心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这会给我们带来另一种满足和欣喜。生活稳定了,有足够的家庭支持力,反过来会让我们更加安心地参与学校工作。
我常和学生聊起我的家庭生活,说起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说起我新婚后的变化。孩子们听得很起劲,常追问我一些问题,若有所思。我想这是我用真实的角色参与学生成长的最好解释。
感慨于2020年的不平凡,也感叹于自己的变化。
关于教育,我们不过度“卷入”,便能与学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