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祥(笔名蒲阳)诗集《戍楼诗草》评论(四)
胸中翰墨大道浓情 □张同吾
喻林祥的诗歌作品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鲜明的美学特征,对于当代诗坛格律诗创作和军旅诗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我曾以《诗家情韵,儒将风采》为题,为他的诗集《戍楼诗草》撰写了序言,其中写道:“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开阔的精神视野,有深邃的哲学理念和深厚的语言功底,使他的诗题材丰富内涵丰盈,他以诚挚的情感讴歌了戍边战士的崇高境界和爱国情愫,他以优美的意境描绘了祖国山川和名胜古迹,他以舒放的笔致赞美了边疆风情和民族团结,他以深刻的思考表现了历史感悟和哲学精髓,他的诗就更耐人品味发人深省。”这次重读他的诗集,只从诗人禀赋与诗歌本质的内在关系谈一点看法。
人品决定诗品,从诗学意义来理解,人品就不仅单指道德层面,而且包含精神境界、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语言能力和诗艺才华。古人论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韵,并非指押韵,而是指气韵、神韵和意韵,只有大气磅礴,才会汪泽恣肆;只有神思天纵,才会天开地阖;只有恬静儒雅,才会从容飘逸;只有风流倜傥,才有锦心绣口。喻林祥写诗绝不是摆开架势直奔主题,而是灵感爆发诗思喷涌,他能在所观所感的景象、物象之中融入自己的心象,从而营造出诗的意象,他有为国戍边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战士们高尚情操的由衷赞颂,他对文化源流的深刻理解,他对人格精神的自觉坚持,都融入优美的意象群落之中。
喻林祥心怀报国壮志,经历戎马生涯,从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军人独有的价值观念。“将军愿与边关老,最是伤感脱征衣”(《登嘉峪关感怀》);“试问名利客,几人能戍边”(《边关行》)。“前贤报国不惜死,后辈戍边岂贪生”(《悼念康西烈士陵园》);“男儿立志当许国,何必日暮思乡关”(《读崔颢诗〈黄鹤楼〉有感》);“少年从戎沐春雨,老来戍边御西风。幸待晚霞留关外,独有美酒共杯中”(《六十抒怀》);“为国屏藩西北地,岂敢高枕梦黄粱”(《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感怀》),真是壮怀激烈肝胆照人。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刚正不阿和恬淡人生,他尽管深知“历数前朝宦海客,宠辱不惊有几人”(《偶想》),“多为国事争高下,总因耿介遭疑猜”(《生日抒怀》)。要像大漠胡杨那样:“枝绝叶尽仍挺立,窃笑人间折腰郎”(《咏轮南胡杨林》);他有自安自得的人生境界,淡看“名利引得千帆竞”,喜在“闲看薄云品野茶”(《滕王阁咏》)。这些直抒胸臆的警句,是诗人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
喻林祥诗歌创作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经验,应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诗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是胸中翰墨化为大道浓情。格律诗贵在语言精湛、意境优美,意蕴含蓄,而力避概念和空泛。我国军旅诗是在人民战争威武雄壮的历史舞台上诞生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以讴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旋律的传统。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也会不断拓展其精神内涵,军旅诗人们在他们的诗歌世界里,一定会流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从更开阔的文化意识中体现民族精神,以壮怀激烈和侠骨柔肠表现当代军人的品格和爱心。
(注:张同吾 ,1939~2015年8月8日,祖籍河北乐亭,出生于哈尔滨。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首都师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著名诗歌评论家、诗歌活动家、组织者,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8日上午9时4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