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在予人生机的同时,中医药也迎来自己的“新生”

老朋友了,看完记得“三连”哦~

破瘟疫,除绝症,挽垂危,中医药在治病救人的千锤百炼中,赋予世人生机,更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刮目相看。这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绵延了千古,又犹如新生。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大型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的第七集——《新生》。

 本草予人的“新生” 

 1. 安宫牛黄丸 

北京,传统与现代交织出无穷的魅力,殿角飞檐,红墙树影,宽窄胡同,构筑了最纯正的京味儿,同样有京味儿的,还有前门大栅栏摩肩接踵的老字号们。供奉御药百余年,老北京都相信同仁堂做药可以对病症,可以质鬼神,童叟无欺,问心无愧。而在其中,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一种能在中风昏迷之际予人新生的救命药——安宫牛黄丸。

中药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慢性子”,安宫牛黄丸就是中医急救的法宝。它能救治因高热而陷入的昏迷或脑中风危症。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陷入昏迷,是因为邪热入心包,即热邪侵入心得外围。安宫牛黄丸就是通过清热解毒开窍助人恢复神智。

牛黄,是牛的干燥胆结石,由胆汁经年累月分泌而成。安宫牛黄丸之父,清代名医吴鞠通认为“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能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是挽垂危于顷刻的关键。如今,天然牛黄每克价格倍于黄金,因此,去伪存真尤为重要。

老药工芦广荣,在同仁堂工作了一辈子,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中药材鉴定大师,被称为 “同仁堂一宝”,尤其是鉴定贵细料的功夫堪称京城一绝。眼观、手掂、口尝、看断面,经鉴定过得牛黄再送到检验所,从未有任何纰漏,即便有了显微镜电子眼,对于老药工来说,亲手鉴定每一颗牛黄才安心。

在安宫牛黄丸的诸味药材中,牛黄、水牛角,清热解毒;珍珠、朱砂,定惊安神;黄芩、黄连、栀子,性苦寒,直清热邪;四香并用,芳香开窍:麝香,动物精血之香;雄黄,石之香;冰片,由樟科植物枝叶提取而得,植物之香;郁金,草之香。

包裹在每一颗安宫牛黄丸外的金箔,亦有要用,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薄如蝉翼,如此微量的黄金,起到了清心坠痰的功效。

 2. 青黄散 

中医药救急症的同时,与绝症的鏖战也令人刮目相看。解毒化瘀是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思路之一,古方中的两味药材成为了重要的突破口——雄黄与青黛。

青黄散,可解毒凉血、散瘀消积。解世间不测一切毒。在元代《世医得效方》和明代《奇效良方》中均有记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有中医尝试将其运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雄黄这种矿物性药材,经过水飞炮制后,能以毒攻毒,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祛除邪毒。青黛以凉血、祛瘀见长,制取于本草马蓝,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85岁的大连老中医黄世林,1947年入伍,从医六十余载,笃信绝境能逢生。他以青黄散为基础,辅以丹参、太子参活血益气,制成复方黄黛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余例,95%以上患者完全缓解,迎来新生。

 3. 青蒿素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被授予给了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嘉奖其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有效控制了疟疾,解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一种通过疟蚊传播的恶性寄生虫传染病,全球每年约有2-3亿人感染,如不加以救治,死亡率极高。直至1969年初,考虑到全国抗疟药的筛选情况并不理想,才想到了中医药。但是当时因为美国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国内也已经筛选了上万个化合物、中草药,所有人都认为难度太大了。全世界约有35万种植物,有药用价值的近3万种,作为中药使用的约有1万2千种,在其中寻找犹如大海捞针。

但中医药学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集千年用药经验于大成的宝库。屠呦呦不放过每一个曾经用于截疟的本草,对样本逐一提取并试验,虽上百种样本都没能达到要求标准仍坚持不懈,直到遇见——青蒿。

青蒿,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但首次截疟出自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用鲜品绞汁而非水煎,最大程度保留抗疟的有效成分。经实验显示,对鼠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三年,一千余个日夜,历经上百次实验,青蒿素赋予了百万人新生。仅非洲撒哈拉地区就有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此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中医药的“新生”

80岁的杨简博,18岁起与中医药打交道,在新加坡牛车水一带至少服务过六家中药堂,用前半生见证了海外中药行的式微,直至在余仁生这家百年老字号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如今的掌门人余义明,在上世纪70-80年代由海外留学归来时,中医药在新加坡已成为一个夕阳产业,但他却笃信中医药即将迎来新生,他认为自然疗法将为中药带来很大的潜力和机遇。

拥有着贯通中西文化的背景,余义明在中医药海外推广时,更注重的是去阐释它的用法和疗效,而不是试图让人理解中医药背后的哲学体系。他决定通过“药食同源”来打开西方世界的大门。而事实证明,在外国人眼中,一切皆是来自植物的天然药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相比,中医药并没那么神秘。

养生市场是中药涉足海外的机遇, 但真正能赋予它持久生命力的却是中医切切实实的疗效。因此,在全球开设中医诊所始终是余义明的坚持。在新加坡的医馆里,中药颗粒剂替代了需要拿回家煮两三个小时的中药饮片,如今服一剂中药就像冲一杯咖啡那样简单。(汉古中医也同样在致力于应用和推广中药颗粒剂技术)

余义明的儿子放弃了投行工作,决意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在海外中医药事业中,耄耋老人坚守着古老的中医药传承,而新一代也在竭尽所能让传承叩开新世界的大门。新与旧,在继承与变革中繁荣共生。

中医,很长一段时间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医学。中医药,是中国最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无论是站在历史长河的哪一个瞬间上,面对中医药的过去与未来,中国人都应当自信。中医药人,坚守、传承、创新,让中医药发展始终生生不息,正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文案·编辑·排版 | 元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