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道破,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合作动画往往会失败

时代在改变,中国的动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也开始考虑和日本合作,不过多年下来,似乎和国内合作的动画作品都并不是很成功。

2019年的5月我去了一次秋叶原和一位在日的中国原画师碰头吃饭,他如今也正在日本奋战在新番的制作前线。我和他聊了不少关于日本动画业界的话题,例如动画制作相关的问题,我绝大多数的动画知识都是从他口中获得,然后近一步通过一些手段例如书本、百科进行验证。和他侃侃而谈,了解了不少业内的情况后,也对这个动画业界的情况有所期待。

他说他虽然在日本做动画,但他们的公司和国内的一些动画公司也会有交集,是合作伙伴。因此我也问到为什么中日合作动画往往会比较失败,尤其是中国主导的一些项目。

比如之前播出的番剧《拾又之国》评价就很糟糕,B站也好,豆瓣也好评分都很低,原作粉丝不满意,作为动画来看的朋友也反馈观感不佳,而制作这部动画的,正是当年做了《火影忍者》的小丑社。而之前也有朋友说,《一人之下》的日本制作的不如国内自己制作的第二季。为什么这些项目明明是业内有些口碑的公司来做的,但最终总是成品不如人意?

我那位朋友,一句话就点破了中日动画公司合作不顺的原因:

“假如一个一流的中国动画公司给非洲的动画做元请(承包)你觉得中国人会竭尽全力给非洲人画动画吗?”

我听了之后看,瞬间也不知道回他什么好了,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

也就是说,当对方认为自己的实力压倒性的高于你,而事实对方的实力也确实胜人一筹的时候,你和别人合作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了。他举过一个例子。国内某大型企业来找他们做元请但找来的2个负责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对动画一窍不通的外行,但在现场还要对作业进行指指点点。动画制作是一个很专业的流程,一旦日本人觉得你在专业性上不够,他们就很忌讳你对现场进行指点。,之后他们就拒绝了和国内某企业合作。

你可以说日本人高傲过头。但我觉得,其实这不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因为动画这个事情并不是做工业项目只要参数达标就可以完事的,是不是可以按照导演的企图来完成作品,才是作品质量的保证。这中间,是需要密切的沟通的,当各个部门不能达成一种默契的时候。简单说,这个事情并不是流水线就能完成。好比汽车工厂,假设日本人技术比我们先进,那么他们传授技术给我们,我们用的他们的技术,在国内一样可以造车;但国内,动画总体的环境远不如日本动画产业发达,因此按照日本人的标准,有一套轻车熟路的规矩去做,国人又想实现自己的方案,却没有自己的实践办法,就会导致沟通不畅,最终必然会影响结果。

因为归根到底,动画产业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按照某个标准去发展文化的水平就会提高,所以我觉得文化这个东西,根本急不得。至少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如果确实技不如人就虚心学习慢慢积累,总有迎头赶上的机会,而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

当然,我们也完全没必要自卑,我之前发了一个日本动画学生的作品,我说比国内某些动画工作室的原创作品完成度都要高,并不是说国内动画没有人才,而是整体的水平和环境都不够高。首先先要有市场,确定了市场才有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把行业做大了,才有良性循环的起步。但是操之过急的往里面投钱,只是想赚一波风头,我觉得作为文化来说,是没有必要,也未必能有好结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