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及其应用
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也就是365天。实际准确的来说是365.25天。在公元前11世纪中的《周髀算经》里,就已经提到这点了。中国古代的圆周不是360度,而是365.25度。
所以每隔4年就设计一个闰年。闰年多一天,用来修正历法。
中国是农业立国,所以又把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或者分为24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农时是不能误的,延误了随时会减产或者绝产。古代中国官员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准时的劝课农桑。
可是365与4和24是不能整除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春分、秋分这样的24节气里的日子是不能准确地定义到具体的某一天的,比如春分指的是每年的3月19~22日。
但365是可以被5整除为73的。也就是说把1年分为5等分,就能具体到每天了,用五行理论能更为精准。
说到底,五行、阴阳、四时其实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一种分类法。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由此可见,五行最开始是天文理论,是将一年分为5等分,每一个等分用最显著的特征来命名,依次为木火土金水。
它并不神秘,可以这样来理解。冬至过后,草木开始生发,取名为木;然后草木开始繁盛,取名为火;然后进入长夏,土壤中的养分开始滋润草木繁育,取名为土;然后草木开始成熟,结出果实,取名为金;最后草木凋谢,根部贮藏,取名为水。
以上只是一种粗略的解释,木火土金水的命名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不能100%地准确到我们现在理解的木火土金水的具体事物的具体含义的,而只是一种代指,但它们也绝不是乱命名的。
比如下图:
木可以理解为在土壤表层也就是地面上生长的草木,草木因为日照而生长繁盛的样子就很像是火。土下面是金,就是矿物,最下面是水,也就是地下水。
其实这就是类比取象的办法,名字绝对不是乱取的,是反应了事物的特质的提炼。
可名字为什么不能100%地代表你现在理解的这个名字的含义呢?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可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也不是恒常不变的。比如“小姐”这个词以前是褒义词,现在就变成了贬义词了。
不仅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心中对事物的定义也在时时刻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
我们对古代经典有很多误读也是这个原因。不是中国古代先贤错了,而是世界一直在变,我们现在对词义的理解和当时的情况出现了错配。又比如老子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应该是修为的意思,在现在就被很多人误读成了为了自己的私利。老子的本意其实是说,人如果不修为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天道,就会天诛地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确实是任重而道远。
类比取象的方法在中华文明里比比皆是,五行理论就广泛地运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其实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说人也是自然孕育的产物,所以人类的行为要符合天道,才可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那么自然的,人的器官、脏腑、声音等等都能划分为五行。
古代先贤将声音、颜色、季节、方位、器官等等都分为5份来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分类法。
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种分类法与西方的分类是不同的。我们中华文明的分类法只是将有显著特征的归为一类,类与类之间是没有严格的边界区分的,这与西方完全不同。
这话不太好理解。举例五脏来说明。肝心脾肺肾。肝是消化系统,心是心血管系统,肺是呼吸系统,肾是泌尿生殖系统。这里最大的误解是脾,脾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脾脏,脾其实是通'裨',是辅助的意思,是一直以来的误读。脾属土,即地,又有承载的意思。《易经》里说: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
如果非要问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辅助系统这5个系统之间明确的边界在哪里,是根本没有答案的,因为5个系统之间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边界,因为它们天然就是一个整体。
如果你非要割裂它们为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它们是没有办法存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