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好文!!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补多少液、何时盐水换糖水?这些诊疗细节需注意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旧称 「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昏迷」,考虑到意识障碍达到昏迷程度的患者仅是少数(约占 1/10),故改用现名。
DNHS 是糖尿病的四大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意识障碍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为主要特征。本病尽管发病率不是太高,但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远远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故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警惕。

DNHS 的识别


1. 警惕诱因
本病多见于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诱因有:
拓展阅读:

DNHS 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内因,在外因(即上述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血糖显著升高,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作用,造成大量水分及电解质(如钾、钠)的丢失,且失水大于失盐,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

而老年人口渴中枢感知迟钝,丢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之机体代偿功能不足(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血液浓缩,血糖、血钠以及血渗透压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机体(尤其是脑组织)出现明显脱水及意识障碍,病情严重的可导致昏迷。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2. 识别症状
本病多见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约 2/3 的病人在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微的糖尿病症状(注:这与老年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患者知晓率低有很大关系)。
早期一般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进行性加重,而后逐渐出现明显的脱水体征(如皮肤及口舌干燥、眼球内陷、脉搏增快、血压下降、中枢性高热等)及意识改变(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伴有抽搐、偏瘫、偏盲、失语等局灶性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表现。
如若诊治延误或处置不当,患者病情常常迅速恶化,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心衰、低血压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肾衰、呼衰、脑血管意外、血管栓塞、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等,这些均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多发生于出现昏迷的重症患者。
3. 快速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是:
①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有明显的脱水和意识障碍;
②血糖 ≥ 33.3 mmol/L(600 mg/dL),尿糖(++++);
③血浆有效渗透压 ≥ 320 mOsm/L,血钠 > 155 mmol/L;
④血酮正常或略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
其中,显著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低酮水平是本病的三大主要特征。
(注:血浆有效渗透压(mOsm/L)=(K+ Na+)× 2 + 血糖(mmol/L),正常值为 280~300 mOsm/L)
注:为了避免漏误诊,尽早明确诊断,对于每位以不明原因意识障碍、脱水、低血压、休克等前来就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均应检查血糖、电解质、尿素氮等计算渗透压,以除外本病。
拓展阅读:

DNHS 主要应与那些疾病鉴别?

(1)DNHS 与 DKA 鉴别

  • 易患人群不同:DKA 多见于 1 型糖尿病人,而 DNHS 多见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

  • 高血糖程度不同:DNHS 患者血糖 ≥ 33.3 mmol/L,DKA 患者血糖 ≥ 16.9 mmol/L;

  • 血浆渗透压水平不同:DNHS 患者血浆有效渗透压 ≥ 320 mOsm/L,DKA 患者血浆渗透压多正常;

  • 酮体水平不同:DNHS 患者尿酮体呈阴性或弱阳性,DKA 患者尿酮体呈强阳性;

  • 临床表现不同:DKA 患者往往有恶心、呕吐、腹痛、Kussmaul 深大呼吸等酮症酸中毒表现,DNHS 患者往往往往有明显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等),无酮症酸中毒样的深大呼吸。

(2)DNHS 与急性脑卒中鉴别

DNHS 可伴有肢体偏瘫、抽搐、偏盲、失语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血糖多正常或轻度应激性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血钠及血渗透压多正常,颅脑 CT 可见阳性病灶,而 DNHS 患者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均显著升高,颅脑 CT 无阳性发现,可资鉴别。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DNHS 的救治要点

DNHS 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脱水及高渗状态,这也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及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务之急是快速充分补液,恢复血容量及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治疗措施,如降糖、抗感染等等,简介如下:
1. 补液最重要
快速、足量静脉补液以纠正体内高渗及低血容量状态,补液量不足或太慢均会影响预后。
(1)补液量
补液总量可按病人体重的 10~12%(6~10 L)估算,或按下列公式计算病人失水量,病人失水量(L)=[病人血浆渗透压(mmol/L)- 300]× 体重(kg)× 0.6/300(正常血浆渗透压)。
(2)补液种类
通常先补等渗液(0.9% 生理盐水),优点是有利于恢复血容量、防止因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而且不会引起溶血。
若收缩压 < 80 mmHg 或有休克时,除了开始就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但若血钠 > 150 mmol/L,可一开始就补充低渗液(0.45% 盐水)。
注意:输入过量的低渗液有诱发脑水肿、低血容量休克和溶血的危险,必须慎重。
(3)补液速度
本着先快后慢的原则,总量的 1/3 应在头 4 小时内输入,其余 2/3 尽量在 24~36 小时内补足。
(4)补液途径
使用静脉输注与使用胃管灌注两条途径,经胃管每 4 小时注入温开水 300~400 mL,意识清醒后可改口服,这样以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2. 血糖要监测,及时换成葡萄糖
与酮症酸中毒(DKA)治疗原则相同,但此类病人所需胰岛素的量比酮症酸中毒病人要少。静脉推注 5~10 U 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后,按每小时 4~8 U 速度持续静滴短效胰岛素,使血糖缓慢下降,每小时下降 3.3~5.6 mmol/L(60~100 mg/dL)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肿的危险。
当血糖降至 14 mmol/L 以下,血浆渗透压降至 320 mOsm/L 以下时,生理盐水改为 5% 葡萄糖注射液(注: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时,可用 5% 葡萄糖生理盐水),按葡萄糖 2~4 g : 1 U 胰岛素的比例加入胰岛素静滴,使血糖保持在 11.1 mmol/L。
直到病人可以进食,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部分患者以后可以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注意:由于患者明显脱水、周围循环欠佳,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维持血中胰岛素浓度的稳定,而且循环恢复后,大量胰岛素吸收入血,还会引起低血糖。因此,这种病人在早期抢救阶段,主张静脉点滴胰岛素,不建议皮下注射胰岛素。
3. 严防低血钾,警惕高血钾
DNHS 患者电解质失衡主要是失钾、失钠,而且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钾还会进一步下降(向细胞内转移)。
一般说来,在补液(补充生理盐水)同时,血钠失衡多已得到纠正,因此,关键是要纠正低血钾。原则上见尿补钾,如开始无尿,化验血钾 > 6.0 mmol/L 可暂缓补钾。只要患者尿量每小时大于 30 mL,补胰岛素的同时即可开始补钾。
补钾既应足量又要防止高钾血症,可以通过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监测血钾,对肾功能不全和尿少者尤应注意。
4. 诱因要去除
去除引起高渗性昏迷的一切诱因,包括积极控制感染、停用一切可引起高渗状态的药物等等。

预防 DNHS

本病即使诊断及时,治疗积极,死亡率仍很高,因此积极预防极为重要,老年糖尿病人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尤应注意防范。具体措施包括:
1. 平时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性,经常进行自我监测,及早发现、积极糖尿病确保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2.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摄入,不要刻意限水,以防脱水和血液浓缩,但不要喝含糖饮料(发生低血糖时除外);
3. 对发生于老年人的各种感染(如感冒、尿路感染、小疖肿等)及外伤,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防诱发本病;
4. 每次输液前应先检查血糖,避免误输;
5. 慎用可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利尿剂(如速尿、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等;
6. 一旦发现病人糖尿病症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须立即就诊检查,并给予正规治疗。

注意!有这些特点的 DNHS 患者,死亡率更高

本病凶险,严重者死亡率高达 40~70%(平均超过 50%),死亡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与合并症的治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大小:患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

(2)高渗状态:血浆渗透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

(3)昏迷时长:昏迷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

(4)并发症情况:患者并发症(如感染、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越多,死亡率越高。

主任提问:这些问题你会回答吗?

1. 为什么 DNHS 患者血糖很高却无明显酮症酸中毒?
答:这是由于患者体内尚有一定水平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能够抑制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但还不足以对抗各种诱因导致的糖原分解及血糖升高。
2. DNHS 是高渗状态,补液为何常用等渗液(如生理盐水)而不用低渗液?
答:生理盐水虽是等渗液,但相对于患者的高渗状态仍为低渗,这样可以避免因渗透压下降过快诱发脑水肿。当然,如果病人血钠 > 155 mmol/L、血浆渗透压 > 350 mOsm/L 时,则应选择低渗液。
3. 为什么 DNHS 多见于老年人?
答:因为老年人口渴中枢对缺水的感知常不敏感,当某种原因导致机体缺水时,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机体脱水高渗。
4. 为什么 1 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 DNHS
答:因为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内源性胰岛素极度缺乏,这种情况下,既不能抑制糖原分解,也不能抑制脂肪分解及酮体产生,因此,1 型糖尿病更容易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

实际临床中,关于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还有那些需要关注的点呢?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 | daidongjun@dxy.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