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痴的蒙太奇网球生活

翻看以前的记录,算算从正式拿起球拍学球、打球至今,已经4年零7个月了。回想下过程,从入门到入迷,从喜欢到发烧,从狂热到冷静,从受伤到康复,期间打打停停,苦乐交织,球友亦如季节交替,更换了一批又一批……过往球事、球友如电影胶片在脑海中放映,黑白、彩色,远景、近景,清晰、模糊,教训、经验,总结、反思……需要一把细密的梳子慢慢梳理,然后用蒙太奇把这些镜头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我的网球生活的画面……

技术

网球是项技术壁垒很高的运动,需要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投入,才会换来技术的提高,所以,它被称为“贵族运动”是不无道理的。而且,网球是不能像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运动那样“随便玩玩”的。技术水平高的一般是不愿陪新手和下手练球和“玩玩”的,除非低手付出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教练的有偿教球),因为时间就是金钱,谁也不愿意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啊。这道理打网球的人都懂的。

但是,业余爱好者能把技术提高到什么程度呢?也许我一辈子都做不好动力链、蹬转发力等技术动作,但这并不妨碍我将打网球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褚松老师早就把这个道理说的很明白了:业余爱好者不可能有基本功。因为,我们不可能像职业的那样,日复一日地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单一的多球重复动作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所以,我们所谓的技术提高,不过是打球时间长了,经验、感觉的积累和提高,唯手熟尔~

球星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无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打得像费德勒一样的潇洒漂亮,但实际上我们只能学到些纳达尔的顽强和坚韧。每当看到一些杂技、极限运动中的高难、惊险动作时,屏幕下方的提示“专业动作,请勿模仿”,我就会想到业余爱好者和职业球员的差异。顶尖球星都是天赋极高加上刻苦训练才造就出来的,吃瓜群众想把动作做的和他们一样华丽优美,不是天方夜谭吗?想想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省队的队员都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才挑出来的天才,没天赋的在电视上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我现在也很少看职业比赛了,虽然对比赛胜负还会关注,但看他们的技术动作时却是和欣赏歌舞表演的态度差不多了;还是看看业余的比较靠谱,至少差距没那么大吧。

有时觉得竞技体育真的是很残酷。看费德勒和瓦林卡的比赛,就像看两个勇士之间的决斗,你捅我一刀,我马上还以更加致命的一刀,而且要刀刀见血。当然,费德勒舞动的是飞快锋利的手术刀,而瓦林卡挥动的则是一件浑重的砍刀。小德和穆雷的比赛更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精疲力竭的消耗战,坚持到最后的会获得胜利。这些都不应该是我们业余爱好者学习的。业余打球图的是开心和友谊,相比之下,双打就更加适合观看和学习。

球友

球品如人品。在球场上大家都愿意看费德勒,而对克耶高斯路人转黑。这就说明,我们都乐见谦虚儒雅的人,不待见桀骜不驯、不尊重对手的人。能找到志同道合、喜欢网球的球友确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打球时间不算很长,却也遇到过不少类型的打球者。正所谓人有千面,打球者的性格与球风也多种多样:有腼腆寡言的,有喋喋不休的;有谦恭温和的,有倨傲乖戾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漠孤僻的;有大气沉稳的,有锱铢必较的;有循规蹈矩的,有不拘一格的;还有剑走偏锋的……

业余爱好者中的中坚力量是中年人,他们中大多事业、家庭都比较稳定,也有固定的时间、经济实力来支撑自己的爱好。年轻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及80后的奶爸辣妈,他们中崇尚“暴力美学”者居多,除了少数有专业训练背景的高手外,多数人一旦与球龄长、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交手,缺乏稳定性的毛病便会被无限放大,输球是大概率事件。

我发现,我的球友都有些相同的爱好,比如喜欢运动、教育程度较高、英文好、喜欢音乐、比较年轻、比较闷骚等,也有的爱好其中一种或几种。打网球,也许能最快地找到自己的同类人吧。

水平

我现在的水平自评为3.0。按我的年龄(中年欧巴)及身体条件(很普通的那种既无身高也没力量)和球龄(不到5年)及打球实际时间(扣除伤停时间约3年左右),现在的水平基本可以接受。不算快,也不算很慢。要知道,有些球龄10年以上的也就这水平。当然,他们花在网球上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所谓的3.0水平,我认为就是能打打业余的比赛了,发球、正反手、底线、网前等各个环节都能打起来了,但是遇到高手是打不过的,遇到有明显短板(比如反手特别差)基本能赢的,这就是3.0了。

从我接触的范围看来,纯业余的3.5就是高手,基本可以赢八成以上的球友,4.0是一般教练的水平,或是有童子功等专业背景,或是球龄超长(15年以上)、技艺精湛的高手水平了。

伤病

伤病是快乐运动的副产品。每个人身体能力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极限和天花板。如若不能认清这一点,勉为其难,就会受伤。我从未听说两个月打一次网球的人会得网球肘。费德勒说,要听从身体的命令去打球。这就是在说,如果你的身体告诉你,打不了了,不能打了,那你必须停下来。

运动伤病多是劳损、炎症等,这都是由于过度运动造成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当然可以减少受伤的几率,但前提是你的身体能够承受的运动强度。有的人很少受伤或不受伤,有的人却很容易受伤,我不幸的属于后者。在感叹造化弄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个体的巨大差异:很多动作漂亮的人受伤,动作难看的却没伤(或许我不知道)。

从打球次数多起来开始,我就一直受困于网球肘,去年又脚踝严重扭伤,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也许我应该听从医生的劝告,换种运动,不再打网球,可能我并不适合网球运动。但是,想到我以往倾注过如此多的心血,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经济上一时还真是难以割舍。那就暂时维持现状吧。

收获

打了网球后,再看体育比赛,就和以前不一样,我会更加关注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局面判断、精神状态等。比如,喜欢看拳击、高尔夫、乒乓球等与网球接近的个人比赛项目,而觉得排球、篮球、足球等索然无味了。

据说打网球的人智商高,和这项运动的特点有关。它要求人经常要面对压力和选择,快速分析和判断,迅速反应等,久而久之地进行这些活动及锻炼,便会促使智商的提高。

网球运动员中帅哥美女多,高智商者也比比皆是。当红巨星如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莎拉波娃等,都拥有自己成功的商业模式;而政商巨擘中也有众多的喜好网球者,如比尔·盖茨、特朗普、邵逸夫、万里等。这么说,是不是有给网球人招黑的嫌疑呢?呵呵~

目的

我们常说,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当我打球受伤后、厌倦时,总会想起这个“梗”:我的“初心”是什么?我打网球的目的是什么?健身、娱乐、休闲啊。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在意胜负,不必在意技术和动作,只在意酣畅淋漓的释放、轻松愉悦的感觉就是了;远离竞争、远离暴力哥、远离每拍不发力不爽夫斯基是为正途……

网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这要看怎么看待我的生活。或许生活本身就很美好,或许生活本来就有缺憾,不那么美好,甚至不乏丑陋。网球带给我的伤病也能算作“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吗?也许没有这种运动伤病,我还会有其它难以回避的病痛。这样一想,我就释然了。

网球也许并不能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它确实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些,让人们变得对美好的事物更有追求些。(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乐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