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图说】龙友松《东重,那些年,那些事……》
图文/龙友松
【作者简介】龙友松 ,1982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后进入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工作,曾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现已退休。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东重,那些年,那些事……
2017年春节刚过,同学微信群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因为今年秋天在泉城济南要举办入学四十年同学聚会。大家热情高涨,纷纷联络。不知是人近花甲怀旧情结使然,还是大家都闲暇下来精力充沛,总之,这股微信热持续了半年多,直到十月聚会达到了顶点。大家兴奋、快乐,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自己一直沉浸在这份亢奋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聚会归来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往事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
上排右起:顾黑郎、龙友松、钱晓农,下排右起:刘振堂、顾和元。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我的母校,1978年的早春,我踏进了东重的大门 , 我们七七级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家都来自各行各业,由于文革高考的中断,使得我们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走到一起。同学的年龄跨度也很大,班上来自江苏常州的顾黑郎大哥已32岁,而来自福建龙岩的小弟弟郭躬良才十五周岁,是全校七七级最小的一个。
这是我的一位校友提供的一张珍贵的黑龙江省1977年高考准考证,考场设在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准考证上清晰的记载着考试时间:1977年12月17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12月18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理化史地。这是黑龙江省的复试时间。我是在相距几十公里外的阿城二中考场参加复试的。
刚一入学,大家都豪情满怀,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生龙活虎的参加。机械系宿舍楼门口有一块宣传黑板,我代表班级投了一篇稿《我们新学员》,看到黑板上有自己的打油诗登出来,还经常有人驻足观看,心里美滋滋的。不料两个七五级的同学走过,看着黑板说:新学员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顿时石化了……
能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家都争分夺秒的学习,由于入学基础参差不齐,开学第一个月,学校给我们补习了一个月的高中数学。机械系的三个专业许多基础课都在一个大教室上课,不少同学为了听课效果更好,总是拿椅垫提前占座,很少有缺课的现象,更没有像现在大学课堂上的惯例的“点名”。同学们学习如饥似渴,老师们教学也十分认真、严谨。教机械制图的李流芳老师,讲课诙谐幽默,他的名言:“往哪投(投影)?往哪投?我真怀疑你是怎么考上来的!”为大家津津乐道。陶永发老师教我们塑性原理,他理论功底扎实,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教材料力学的王炳儒老师讲课通俗易懂,生动自如。英语课的张启珊老师,其发音标准,治学严谨,使我受益匪浅。学校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在大学的第一学年,就组织了七七级英文朗读比赛,比赛是在258大教室举行。各班都推荐了同学参加了比赛,最终我们班女生英语课代表李望以她一口纯正标准的英文朗读夺得了一等奖,而我以一曲英文歌曲《old black Joe》老黑奴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本简明英汉小词典,这本词典我至今还珍藏着。
英语课代表美女学霸李望,她现在美国定居。
上排左起边文德、吴德彦、付立壮、施克元、郭宝锋、俞声皋、刘家旭
上排左起:施克元、钱晓农、郭宝锋、龙友松
这是我同宿舍同学合影,上排左起任辅忠、翟小江、王铁志、韩小兵、李瑞祥、龙友松、杨晓光
从上排左起:张少军、龙友松、顾黑郎、翟小江、韩小兵、郭宝锋、施克元、钱晓农。照片上题字为“慕鸿鹄之高翔”。毕业前少军我们几个人相约合影留念,拟定题字意喻为鲲鹏展翅,壮志凌云。此词出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语。张少军,来自富拉尔基齐齐哈尔钢厂的干部家庭,他父亲是钢厂的党委书记,他参加工作很早,70年初中毕业就进入了齐钢,是我们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带工资上学的同学,让大家羡慕不已。由于他入学前就是党员,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的班长,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与生俱来就是当领导的材料。平时在一起聊天,他总是舆论的中心,并且高度关注时事政治,对当时改革开放的焦点问题敏感且有见地。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潘晓的《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全国青年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张少军很感兴趣,经常发表很有见地的观点和大家探讨。身为班长他对班级管理也很用心。尽管他上学前上过厂办721大学,但是他深知自己底子薄,学习很是刻苦,他平时喜欢吸烟,两只夹烟的手指被烟熏的焦黄。上大学期间,他就同教外语的柯秉衡老师的女儿柯英(哈师大中文系)谈恋爱,少军经常收到柯英厚厚的情书,他总是笑着说:我的散文来了!毕业后他分配到机械部机关,由于他能力强、交际广,很快从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提拔为国家机械委机关团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常委。他积极开展工作,其为人、工作能力收到广泛好评和赞誉。可惜不幸遇到意外事故于1987年4月9日去世,年仅32岁……
为了丰富活跃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入学第一个春季绕校园长跑,就吸引了全校同学的围观。和我同宿舍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付立壮,平时没看出他有长跑的特长,居然取得了好名次!引得机制、金相专业的同学都来打听:这小子是哪来的?这么厉害!事后细一了解,闹了个乌龙:他少跑了一圈!
最隆重的当属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了,大家都为本班级的运动员摇旗呐喊,机制七七体育明星最多:马国防的400米无人能敌,成绩能跑58秒多。还有刘德庸的铅球铁饼,杨育林的长跑,最终他们班夺得全校总分第一名。我们班体育就逊色多了,只有翟小江、高士友200米400米跑还能拿名次,不过钱晓农的标枪还是独树一帜的。大二那年,在大家的鼓励下,尤其是瑞祥兄说我跑步的步伐好,给了我信心,我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校运动会400米800米比赛,结果400米取得了第四名,800米第三名,成绩是2分18秒,这个成绩真是功亏一篑,整个赛程中,我都处于第二名的位置,只是在冲刺的最后一刻,机制七七的路懿超过了我!这一瞬间被学校摄影记者抓拍下来挂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我每每路过都要多看几眼,真想摘下来私存!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如果事后找学校宣传部要那张照片也未尝不可。那是我大学里参加比赛的唯一一次运动会。
机制七七的体育明星:上排杨育林、刘德庸、马国防
机制七七的4✘400接力F4:左起杨育林、刘德庸、马国防、谢国才。
文艺活动也很丰富,入学不久,系里就组织演出,我参加了男声小合唱,参加成员都是来自系里各个班级。由于是工科院校女生少,几乎大部分女生都参加了演出,有印象的有王洪滨、李望的双人舞,就连我的冶金系的阿城老乡许健、董伟都参加了舞蹈表演。最拉风的还数马国防的手风琴自拉自唱,风靡一时!他还和路懿等人排演了当时很流行的歌颂军民鱼水情的舞蹈《洗衣歌》,印象深刻!洗衣歌表演者:左起:张大伟、马国防、路懿。
以团委书记李淑芬为首的机械系团委学生会汇聚了系里的精英,而李老师以知心大姐的形象在全校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她平易近人,几乎记得全系同学的名字。照片中居中的就是李淑芬老师。上排右起赵翰燮、马国防、谢鹰、廖波、曹立志、郑文。第二排宋圣哲(右2)、丁北方、郑正强、赵克非、陈晓克。第三排右起黎静、杨棣、李相泉、陈风君。前排右起张文玲、王亚丽、李淑芬、徐同琪、史红。
课余时间,我们喜欢在教学主楼前广场上围成一圈打排球,学校组织排球赛,我们也积极组队参加,记得队员有:班长张少军、翟小江、宋圣哲、高士友、钱晓农和我。晓农在场上司职主二传手,我和高士友打对角主攻,由于没受过基础训练,我的扣球总是软绵绵的不够力度,常受到队友的诟病。而少军是左手扣球,现在我还能回想起他拉开架势扣球的姿势,可惜他英年早逝……尽管我们都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但是打起球来还是每球必争,兢兢业业。金相七七和机制七七水平最高,是排球场上的老对手,金相的主攻手廖波,二传手孙广伟大哥,机制的主攻手刘世军,二传手宋佳琦、赵昆,都是场上的明星。两个专业的决赛,往往是三比二取胜,鹿死谁手,赛前都无法预料。
校男女篮球队员:上排右起:孙维民、徐传明、赵静一、岳崇杰、廖波、李恒伟。第二排右起:于建萍、刘德庸(右4)、徐明侠、沙颖。第三排:薛维卿(左一)前排右起:晏沂、尹一兵。
校男女篮球队的明星们
那时候文革前的老电影刚刚恢复上映,看电影几乎成了同学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了。我在班级是文艺委员,负责买电影票,每月的电影计划下来,大家先预报,经统计后买票发放,这项活动占用了我一些时间,但是一想到能方便大家,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切也就释然了。
每年的元旦晚会是最热闹的,大家围坐在教室一圈,载歌载舞,欢声笑语。那时还流行各班串门交流演出,机制七七的徐明侠带队到我们班跳起了《青春圆舞曲》,我到他们班唱的是一曲《珊瑚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到同学周小平家看电视转播《新星音乐会》,七十年代末看电视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小平家在一重家属区,与学校相距不远,我们几个人早早就来到小平家。那是一台9吋的黑白电视机,当看到苏小明、朱明瑛、张暴默等明星风采时,我们都兴奋不已,她们的成名作也都是那次音乐会后在全国流行起来的。在富拉尔基的四年,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是观看蒋大为在一重文化宫的演出,蒋大为是我最崇拜的歌星,他的歌我全都会唱,记得价格不菲,但是为了心中的偶像,义无反顾,欣然前往。
在东重的一日三餐,主要以粗粮为主,没有什么美味佳肴可供回味的。早餐只需要7分钱,两个玉米面大饼子,一碗玉米面糊涂粥,一点咸菜。早餐时间紧,有些同学来不及吃饭,就把大饼子带到教室去吃。王洪滨经常带大饼子去教室,有时候还边走边吃,被金相男生送了个外号“大饼子”。上午最后一节课最难熬,由于早餐油水少,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下课铃声一响就大踏步的奔赴食堂,当年机械系是单独一个食堂,排饭的大队把食堂装的满满当当,熙熙攘攘的队伍中,许多同学都利用这短暂时间背诵英文单词,我也准备了一些小卡片,一到排饭就拿出来背。这也成了东重食堂的一道风景线。不过也有煞风景的,有几个女生,从来不排队,来晚了就到前面找熟人插队,还大大咧咧,大呼小叫,引得大家为之侧目。以此为题材,我在班级元旦晚会上自编了一段相声《加塞儿》,与韩小兵合作演出,讽刺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可惜天妒英才,小兵已于三年前离开我们了!
废寝忘食的女学霸“大饼子”王洪滨
食堂餐券,一兑换就厚厚的一大沓子!
锻压七七全班60人(大班),8个女生。在男生宿舍,女生往往是宿舍卧谈会永不衰竭的话题,可是不知是女生太矜持,还是男生太腼腆,最终班上只成了三桩姻缘。倒是内蒙来的老边,临近毕业追到了金相七七的齐秀荣,让金相七七的男生后悔不迭。
八仙女在春光明媚的校园里……
这是当年的女生宿舍
曾经的八仙女,贾薇已驾鹤西去,令人不胜唏嘘,她的一口地道的沈阳口音犹在耳边……
1997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整体搬迁到秦皇岛改校名为燕山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辉煌了近四十年,悄悄地消失了!但是它在老东重学子心底的记忆,却历久弥新,永远珍藏……
金秋十月,全班43名同学,24名家属齐聚泉城济南,度过了三天难忘的美好时光,大家激情澎湃,畅叙友情,不论是就餐桌旁、联欢会上,还是趵突泉边、旅游路上,大家欢声笑语,诙谐幽默,仿佛又回到当年的青葱岁月……
我们曾住一个屋!
同学下届聚会哈尔滨筹委会全体人员
我们登上了千佛山的顶峰!
我和小平夫人合作歌伴舞《天边》,她的民族舞跳的婀娜多姿!
相聚百脉泉边,右下角的张新泉不远万里从墨尔本赶来,左上角的邹威林30多年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
再见了!我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都珍藏着这份友爱和纯真,永远!永远! 2017年11月3日于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