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国:智救子弟兵|故事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外祖母,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作为千千万万老区群众中的一员,在波澜壮阔的沂蒙抗战史上留下了一个智救子弟兵的故事。
外祖母是今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她的娘家姓葛,夫家姓亓,解放前,妇女地位低下,因此,她的名字叫做亓葛氏。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寇为了消灭在沂蒙山区的八路军主力,不断发动扫荡,日寇到处烧杀抢掠,给老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保卫家园,打击日寇,老区人民母送子、妻送郎,纷纷把自己的亲人送到了八路军队伍上。我的大舅、二舅也都被外祖母送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上。
就在二舅参加八路军后不久,1941年冬天,日军推行了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出动5万重兵,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在这年冬天的上午,五十多岁的外祖母正在家中的院子里准备喂牛,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密集的枪声,不大一会,忽然,从大门里闯进来一个穿着八路军服装的小战士。
据外祖母回忆,这个小战士不过十八九岁,和二舅的年龄差不多。小战士吓得脸色蜡黄,对祖母说:“大娘,快救救我,外面鬼子追我!”
看到这种情形,外祖母一下想起了当八路的二舅,她赶忙关上大门,回头向院子里看,因为屋里也藏不住人。
正在焦急的时候,外祖母一眼看见了南边牛棚下的牛槽,这个牛槽是石头的,有一米多长,牛槽下用石头垒了一个台子,从院子里看不到牛槽下面,牛槽下是外祖父堆的牛粪,已经冻得硬邦邦的了,牛栏上拴着一头黄牛正在吃草料。
外祖母急中生智,急忙拉着小战士来到牛槽边,让他蜷着身子藏在牛槽下,又抱了一大抱喂牛的干草盖到小战士身上,外祖母把小战士藏好,刚刚走出牛棚,院子的大门就被两个日本兵踹开了。
外祖母回忆说,这两个日本兵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见到外祖母就恶狠狠地说:“八路地有,八路地有!”
说着,就闯进房子里搜查,把在家里的外祖父从堂屋里拉了出来,另一个日军在搜查完其他的房子后,又到院子里对着一堆柴草堆用刺刀乱捅。
这时,另一个鬼子就准备到牛棚里搜查,眼看鬼子就要向牛棚里走,外祖母就一把抓住了外祖父的手,举起来大声说:“苦力地!苦力地!”两个鬼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这时,外祖母又拿着外祖父的手伸向两个鬼子,让他们看外祖父手上的老茧。
当时,因为语言不通,讯问不便,日寇区分抗日军人和老百姓的方法就是看手掌。军人因为行军打仗,经常开枪,加上不能及时洗漱,往往食指上都有步枪扳机的铁锈印迹或者茧子,也非常不容易清洗和去掉。
老百姓因为常年干活,手掌经常拿握锄头等农具,因此,往往在手掌中间的茧子较厚。两个日本兵看到外祖父手掌上厚厚的都是茧子,食指上没有铁锈,就认为外祖父是出苦力的老百姓,他们的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看到两个鬼子有些放松,外祖母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推着两个鬼子的钢盔就往门外推,并连说:“八路没有,苦力地!苦力地!”
两个鬼子大概也感觉没什么异样,加上还要到村子里面搜查,就这样,外祖母把两个鬼子推出了门外。
看到鬼子走远了,外祖母赶忙插上大门,回头来到牛槽旁,外祖母看到,干草在不住地簌簌抖动,扒开干草,和外祖父一起把这个小战士搀了出来。大概这个小战士参加队伍不久,也没有武器,连害怕加紧张,竟然说不出话来了。
外祖父把小战士扶进屋里,外祖母又赶忙去烧了些热水端给了小战士。看到小战士稍稍平静了一些,外祖父又赶紧跑到门口去打问动静,等到听说鬼子撤走了后,这个小战士就告别了外祖父和外祖母,去寻找部队去了。
外祖母说,当时,她既没有问小战士的名字,也没有问小战士所在的部队。外祖母还说,这样的事情在当年有很多,还有的村民家里躲进了八路军,面对穷凶极恶前来搜查的鬼子,他们甚至把这些子弟兵说成是自己的丈夫、儿子而蒙混过关,不少村民还因为掩护八路军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深情的沂蒙山人民就这样就这样用自己无私博大的胸怀来书写着拥军支前的传奇,凝聚起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军民鱼水深情。
如今,外祖母已经去世快四十年了,每当想起外祖母智救子弟兵的故事,就总会让我想起过去的那些历史,并给我以力量,不断鼓励着我努力工作,一直向前、向前……